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二部僧授戒仪式-清-书玉 > 序
序续藏经 二部僧授戒仪式
 清 书玉述
二部僧授戒仪式缘起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述
  律云。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是如来成道十四年间。度大爱道等出家。金口亲宣八敬中第四法也。由是式叉尼学戒已。必集二十众清净僧尼。授具足戒。若少一人。作法不成。授者结罪。谓众不满数。不能令尼感发增上戒故。其诸仪法。结在律藏。南山宣祖。删繁取要。集为行本。名曰随机羯磨。就其时用。复撰事钞。以悉其文。自唐迄今。千有余载。事钞板失。止存羯磨。而行者殊难 先师见老和尚。中兴止作。重复释之。发隐加仪。则事理明矣。丁未春。昆山蜜照尼和尚。同徐太夫人上山设供。众学戒女。随来求具。行持半月。略谙威仪。先老人命蜜照尼为和尚。扬州超尘尼为羯磨。真州圆证尼为教授。遴选德腊尼为七证。统诸受戒尼四十余位。出界往山南一叶庵。集彼部尼僧。先授本法。次日和尚尼鸣槌集众。通白如来教敕已。同坛上九师。领众尼登山乞受大戒。老人即集二部僧尼。为彼作法圆具。此是先老人二部僧。为尼授戒之仪式也。余虽未列其位。然随侍先人左右。无法不从目过矣。自后师资不偶。授受惟从大僧。亦由原仰先老人之法乳故。盖谓施法随机。不可勉也。所以后来受戒者。多未及见。吾法侄松隐律师。仿善导之高风。劝修白业。因缘时至。道契寰中。有尼和尚号巨源者。系潭柘震和尚之嗣也。以金刚身。酬坚固愿。行头陀行。抖擞客尘。三十年来。如同一日。其兄优婆塞翰屏周居士。为须达长者后身。笃信毗尼。金汤佛法。二人同出苍林和尚之门。见松公行来出入。不失律仪。遂紏诸檀护。迎请到给孤精蓝。传授三坛大戒。坛场殊胜。事事庄严。四众云从。叹未曾有。松公授比丘戒已。复命巨源尼和尚。冀率九位尼师。成二部僧。授尼大戒。然松公为吾同门定和尚入室之子。操持日久。辅弼多年。虽未见其本师所行。而所作之法。竟合我先老和尚成规。宁非继席宝华之兆也。壬午冬。巨翰二公。南来参觐普门大士。先到昭庆。瞻礼古佛戒坛。致问殷懃。具陈上事。渴慕先老人作法轨则。恨未亲见。请述二部僧授戒仪式。以证将来。意欲令受大戒僧尼。共睹如来圣制。律法森严也。谆谆再四。理不容辞。故将昔年所见之仪。录成一册。以奉观览。其间若事。若法。俱出传戒。作持。如东坡云。花落。花存吾未知也。
  时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上元吉旦
  二部僧授戒仪式凡例(十二则)
  佛制僧居。必先结界。若不结界。一切作法等事。咸无成济之功。众僧得罪。又五分云。义准尼僧。自结大界。以护别众故。  二部十师。必须精严如法。知律僧尼。非谓头数满足而已。主法者。宜先称量。  二部执事。各有所属。不宜溷杂。尼授本法。惟用尼司。至大僧中。比丘方为料理。  二部授戒。重在大僧。尼授本法。俱遵大僧仪式。不得随世所行。有违佛制。  尼受大戒。必在二部僧中。方为如法。先於本部。审过忏悔。授与十支。或六法戒。所学清净。生增上心。次授本法。然后从比丘僧。乞受大戒。入三宝数也。今虽从权受者多。然亦须知律法森严也。  如律所明。不受沙弥尼十戒。而受具足戒者。无有是处。故文中迭出沙弥尼字。以显阶级不乱也。  独授戒法。原无等字。三人一坛。名众难迭。故加等字。以摄余二人也。  尼授尼戒。屏处问遮。比丘授尼戒。不听屏处问难。惟到坛上十师前问也。  本法羯磨。但作方便。未是示语时节。故戒相不宣。此有二意。一。非正授具故。二。二部僧不满二十众故。  大僧中授戒。称本法尼者。令位次不废故。不称沙弥尼者。先受本法故。不称比丘尼者。尚未得大戒故。  律法乃如来所制。呼召是摄众之规。俱书大字顶格。仪式皆低一字。以便披览。  律开边方授具。二部减半。谓众僧难得故。其受法礼仪。准此无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