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切谓自昔弘教诸硕德。其嘉言善行。已有成书具载之矣。若高僧传.僧史传.灯录等书是也。独历代护教诸王臣之言行。虽杂着於他书而无全编可通考之。未尝不为之浩叹也。矧吾大觉圣人临终之时。有佛法付与国王大臣之言乎。自是受嘱外护者代有之矣。此佛法金汤编所由述也。抑又闻圣人降诞之日。当周之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故此编之纪始於昭王而讫於元顺。凡若干人。皆名着青史。从事宗教。足为法门之重者。则於是编书之。岂惟金汤而已。於乎。予岂好为是哉。第欲使后之览是编者知先圣贤所以崇奉。且以启后人敬信之心。不致诋斥之咎。亦化人为善之一助云尔。
周
武王。姬姓。讳发。文王之子。都镐。平王东迁都洛。起武王己卯。尽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昭王
王讳瑕。康王之子。【标】二十六年甲寅(有云九年甲寅。又廿四年甲寅。皆非)四月八日。大地宫殿震动。池井泛溢。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太微。徧照西方。王问群臣。莫测其祥。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天祠前(周书异记及白马寺记)。
穆王
王讳满。昭王子。【标】二十三年。数有光明来照王都。疑戎宼至。遣相国吕侯出师防之。乃西方圣人说法度人流光远及也。【标】五十三年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非)二月十五日。大地震动。狂风折木。江河鼓涛。池井沸涌。鸟兽悲鸣。日午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王忧及社稷。召太史扈多筮之。曰。吉。愿王无忧。此西方圣人示灭异感也(周书异记.白马寺记)。
孔子
【标】孔子讳丘。字仲尼。孔父嘉四世孙为叔梁纥。纥生夫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岁生。【标】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太宰大骇曰。然别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仲尼篇)。
列子
列子。讳御宼。郑人也。贞定王时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尝着书八篇。【标】有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统纪云。化人即文殊.目连)。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穆王乃为之改筑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列子穆王篇)。
秦
始皇。嬴姓。讳政。七国争雄。正统不续凡三十四年。始皇灭六国。二十六年庚辰始称皇帝。都咸阳。起始皇庚辰。尽二世甲午。二主。一十五年。
始皇
帝。庄襄王子。【标】三十年甲申。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赍梵本经至咸阳。有司以闻。帝以其异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光明照耀瑞气盘旋满於囹圄。须臾有金神长丈六。持杵扬威击碎其狱出之。帝惊悔。即厚礼之而去(白马寺记)。
西汉
高祖。刘姓。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都长安。起高祖乙未。尽孺子婴丁卯。十四主。二百十四年。
武帝
帝讳彻。景帝中子。始立年号曰建元。【标】元狩三年开昆明池。得黑灰。帝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明帝时梵僧摩腾至。有以问之。腾曰。此劫灰也(汉书并北山录)。
哀帝
帝讳欣。定陶共王之子。宣帝之孙。【标】元寿元年。景宪使大月氏国。得其王口授浮图经以还。是时稍有斋戒者(魏书佛老志)。
霍去病
去病。封冠军侯。加骠骑将军。【标】元狩二年将万骑出陇西击丐奴。过居延山。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本传)。去病获金人长丈余。武帝以为大神。列於甘泉宫焚香礼敬(魏书佛老志)。
刘向
向。字子政。又名更生。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标】鸿嘉二年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向着列仙传云。吾披检藏书。缅寻太史。撰列仙图。自黄帝已下迄至於今。得仙道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见佛经(费长房三宝记并义楚六帖)。
东汉
光武。讳秀。字文叔。都洛阳。起光武乙酉。尽献帝己亥。十二主。一百九十五年。
明帝
帝讳庄。光武第四子。【标】永平三年庚申四月八日。帝寝南宫。梦金人长丈六。项佩日光。胸题卍字。飞行殿庭去来无碍。旦问群臣。时太史傅毅进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国子博士王遵对曰。臣按周书异记云。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有圣人生於西方。今陛下所梦是也。帝以为然。即遣定远将军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访求佛道。【标】六年癸亥。蔡愔於天竺邻境月支国遇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并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相与东还。【标】八年乙丑。蔡愔等达洛阳。摩腾入阙献经像。帝大悦。馆於鸿胪寺。法兰亦间行而后至。【标】十年丁卯。勅於洛阳城西立白马寺以居之。以白马驮经。遂名白马寺(佛寺始此)。是年腾兰译四十二章经。十一年戊辰帝幸白马寺。腾兰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有阜。夷之复起。【标】夜有异光。民呼圣冢。腾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於天下。凡八万四千所。震旦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也。帝与俱往礼拜。忽有圆光现冢上。光中有三佛。帝大悦曰。不遇二大士。安知大圣遗佑哉。诏塔其上。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帝幸瞻拜。光随步武。十二年。诏以释迦佛像奉安显节陵.清凉台二处供养。【标】十四年正月一日朝正之次。五岳并诸山道士褚善信等七百余人。表言佛法虚伪。腾.兰乃言佛法水火不能坏。请验之。帝乃勅尚书令宋庠以正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筑坛焚经。道士尽出奇经秘诀。与沙门所持来经像就焚之。道经俱烬。惟佛经像俨然。善信等皆自愧钦服。帝至是弥加崇敬。佛法自此兴焉(汉法本内传)。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精其道者号曰沙门。於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先好之(汉书)。腾卒。兰自译十地断结等经。
桓帝
帝讳志。章帝曾孙。【标】永兴二年。帝於宫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以百宝华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向化。事佛弥盛(汉书并三宝记。世铸金银像始此)。
楚王
王讳英。光武子。明帝弟。【标】最先奉佛。喜为浮图斋戒。永平九年尝奉黄缣白纨诣相国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奉送缣帛以赎罪愆。相国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何嫌何疑。其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王公贵人遂争效之(汉书)。
牟子
牟子。融之后。苍梧儒生。【标】献帝兴平二年。因世乱无仕宦意。锐志佛道。乃制理惑论三十七篇。其文有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不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问曰。夫至实不华。至词不饰。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七经之本。不过三万言。众事备焉。今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要。牟子曰。江海所以异於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别於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凌其颠。深不绝涓流。孺子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万世之要。大素未起。太始未生。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多多益具。众众益富。何不要之有。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窃为吾子不取。牟子曰。书不必孔子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吕望。丘学老聃。亦不俱见於七经也。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缺。佛不见记。何足怪哉。问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於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牟子曰。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皋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异於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者凌青云。广者踰地圻。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尘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操耕耒欲损昆仑。侧一拳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备弘明集)。
三国
魏
都邺。徙洛阳。曹姓。讳丕。操之子。沛国谯人。起文帝庚子。尽元帝甲申。五主。四十五年。
曹植
植。字子建。文帝弟。武帝第四子。封陈思王。精通书艺。邯郸淳称为天人。【标】每读佛经輙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因仿其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余奏也。尝着辨道论。言仙道虚妄(弘明集)。
朱士行
士行。颕川人。【标】甘露二年弃俗出家。尝於洛阳讲道行经。义有不通。乃往于阗国得梵本。将遣弟子法饶送归洛阳。而于阗小乘众白王云。汉僧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以聋盲汉人也。王听之。【标】士行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证。士行誓曰。若大法当流汉地。经应不烬。言已投经火中。火灭经存。光明错发。王众骇服。遂与梵本。晋太康八年始达洛阳(道行经即放光般若)。
蜀
都益州。刘姓。讳备。中山靖王胜之后。起先主辛丑。尽后主癸未。二主。四十三年。
吴
都武昌。徙建康。起太祖壬寅。尽乌程侯庚子。四主。五十九年。
太祖
太祖。孙姓。讳权。字仲谋。孙武之后。坚次子。策之弟。吴郡富春人。魏文帝拜权为吴王。加九锡。黄武元年即【标】位。赤乌四年。康居国三藏康僧会至金陵。立茆茨。设像行道。国人初见。咸惊异之。【标】有司以闻。权召问之。会进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夸诞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其无验。国有常刑。会乃以铜瓶置几上。请期七日。无验。乃展二七日。无验。权曰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七日。五鼓矣。闻瓶中锵然有声。视之。乃舍利也。黎明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言。舍利威神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无损而光自若。权为建塔於佛陀里。又造寺。奉会居。赐额曰建初(今天禧寺。江南寺塔始此。弘明集)。
乌程侯
侯。讳皓。字元宗。权之孙。和之子。即位改元元兴。【标】皓不敬佛法。毁废寺宇。群臣谏曰。佛之威力不同余神。康会感灵大皇创寺。今若轻毁恐贻后殃。皓意未然。乃遣张昱诣寺诘会。机应锋出。昱还叹。会才辩非臣所测。伏愿天鉴亲检察之。【标】皓以马车迎会至。问曰。佛言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治天下。则赤乌翔。老人见。以仁慈育万物。则醴泉涌。嘉禾生。善既有征。恶亦如之。故为恶於隐。鬼得而诛之。为恶於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然则周孔既明安用佛教。会曰。周孔略示其迹。佛教详言其要。皓无以酬。(弘明集)
【标】他日宿卫。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秽处以为笑乐。俄得肿疾。卜曰坐犯大神。皓祷诸庙不效。宫人曰何不请福於佛。皓悟吾以慢像致此耳。乃迎像熏沐供事之。仍请会说法悔罪。会为开示玄要。又授五戒。既而疾愈。奉会为师。崇饰寺塔(法苑珠林)。
支谦
谦。字恭明。月氏国人。为优婆塞。献帝末避地归吴。权召见。高其才。拜为博士。固辞不受。谦博览经籍。通六国语。为人颀瘠而黑。眼白瞳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谦受业於支亮字纪明。亮受业於支谶。世称之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谦译经八十八部(弘明集.释教录)。
阚泽
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标】好学居贫。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则能诵记。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孙权辟之。补西曹掾。复拜太子太傅。为尚书令。封都乡侯。(吴志)尝舍宅为德润寺(今慈溪普济寺)。【标】权尝问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叶。老庄修身自玩放浪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弘明集并宗炳明佛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序
下一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