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删定止观-唐-梁肃 > 序
序续藏经 删定止观
 唐 梁肃述
重刊删定止观序
    铠庵吴 克己 撰
  奇哉。救世明道之书。不图复行於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书。必不至信谗以废毁。使搢绅先生知有此书。必不至立论以抵排。使启禅关者能读此书。其肯以教外别传自欺乎。使寻经论者能读此书。其肯以分别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内外家藏此书。展转开导。了达此义。又孰肯贪於粗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脱者乎。是皆内教弟子护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贡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岩岩。功堪继禹。斯言槩之。谁曰不信。
  止观十大章
  卷上 重刻序 一大意(五)  一发大心 二修大行 三感大果  四裂大网 五归大处 二释名 三体相 五偏圆 六方便卷中 七正观十境  一阴境十乘   一观不思议 二发菩提心 三巧安止观   四破法徧 五识通塞 六调道品   七对治助开 八知次位 九修安忍   十离法爱卷下  二烦恼 三病患 四业相  五魔事 六禅定 七诸见  八上慢(已下前诸文具故不说) 九二乘  十菩萨 八果报 九起教 十指归附 智者大师传论(一名天台法门论)
  中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州兼劝农市舶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胡(则)劝缘开印流行。
  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分司南京护军崔(育材)舍俸金开版。
  二公乃中朝名贤。今刊仍旧存之。示不忘本。
天台止观统例
    唐翰林学士守右补阙安定 梁肃 述
  夫止观何为也(一作者)。导万法之理而复於实际者也。实际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以不能复者。昏与动使之然也。照昏者谓之明。驻动者谓之静。明与静止观之体也。在因谓之止观。在果谓之智定。因谓之行。果谓之成。行者行此者也。成者证此者也。厚夫圣人有以见惑足以丧志。动足以失方。於是乎止而观之。静而明之。使其动而能静。静而能明。因相待以成法。即绝待以照木。立大车以御正。乘大事而总权。消息乎不二之场。鼓舞於说三之域。至微以尽性。至赜以体神。语其近则一毫之善可通也。语其远则重玄之门可窥也。用至圆以圆之。物无偏也。用至实以实之。物无妄也。圣人举其言。所以示也。广其目。所以告也。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拟而议之。使自至之。此止观所由作也。夫三谛者何也。一之谓也。空假中者何也。一之目也。空假者相对之义。中道者得一之名。此思议之说。非至一之旨也。至一即三。至三即一。非相合而然也。非相生而然也。非数义也。非强名也。自然之理也。言而传之者迹也。理谓之本。迹谓之末。本也者圣人所至之地也。末也者圣人所示之教也。由本以垂迹。则为小为大。为通为别。为顿为渐。为显为秘。为权为实。为定为不定。循迹以返本。则为一为大。为圆为实。为无住为中。为妙为第一义。是三一之蕴也。所谓空也者。通万法而为言者也。假也者。立万法而为言者也。中也者。妙万法而为言者也。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一无莫字)莫大乎中。举中则无法非中。目假则无法非假。举空则无法不空。成之谓之三德。修之谓之三观。举其要。则圣人极深研几穷理尽性之说乎。昧者使明。塞者使通。通则悟。悟则至。至则常。常则尽矣。明则照。照则化。化则成。成则一矣。圣人有以弥纶万法而不差。旁礴万劫而不遗。焘载恒沙而不有。复归无物而不无。寓名之曰佛。强号之曰觉。究其旨。其解脱自在莫大极妙之德乎。夫三观成功者如此。所谓圆顿者。非渐次。非不定。指论十章之义也。十章者。恢演始末。通道之关也。五略者。举其宏纲截流之津也。十境者。发动之机。立观之谛也。十乘者。妙用所修。发行之门也。止於正观而终於见境者。义备故也。阙其余者。非所修之要故也。乘者何也。载物而运者也。十者何也。成载之事者也。知其境之妙不行而至者。德之上也。乘一而已矣。岂藉夫九哉。九者非他。相生之说。未至者之所践也。故发心者发无所发。安心者安无所安。破徧者徧无所破。爰至余乘。皆不得已而说也。至於别其义例。判为章目。推而广之不为繁。统而简之不为少。如连环不可解也。如贯珠不可杂也。如悬镜不可弇(一作恶)也。如通川不可遏也。义家多门非诤论也。按经证义非虚说也。辩四教浅深。事有源也。成一事因缘。理无遗也。噫。止观其救世明道之书乎。非夫圣智超绝卓尔独立。其孰能为乎。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今之人乃专用章句文字从而释之。又何疎泥耶(泥一作漏)。或称不思议境与不思议事皆极圣之域。等觉至人犹所未尽。若凡夫生灭心行。三惑浩然。於言说之中。推上妙之理。是犹酰鸡而说大鹏。夏虫之议曾冰。其不可见明矣。今止观之说。文字万数。广论果地。无益初学。岂如暗然。自修功至自至。何必以早计为事乎。是大不然。凡所谓上圣之域。岂隔阔辽敻。与凡境天绝欤(天一作杳)。是唯一性而已。得之谓悟。失之谓迷。一理而已。迷而为凡。悟而为圣。迷者自隔。理不隔也。失者自失。性不失也。止观之作。所以辨异同而究圣神。使群生正性而顺理者也。正性顺理。所以行觉路而至妙境也。不知此教者。则学何所入。功何所施。智何所发。譬如无目昧于日月之光(一作无目日光明)。行於重险之处。颠踣堕落可胜纪乎。噫。去圣久远。贤人不出。庸昏之徒含识而已。致使魔邪诡惑。诸党并炽。空有云云。为坑为阱。有胶於文句不敢动者。有流於漭浪不能住者。有太远而甘心不至者。有太近而我身即是者。有枯木而称定者。有窍号而称慧者。有奔走非道而言权者。有假於鬼神而言通者。有放心而为广者。有罕言而为密者。有齿舌潜传为口诀者。凡此之类。自立为祖。继祖为家。反经非圣。昧者不觉。仲尼有言。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由物累也。悲夫隋开皇十七年智者大师去世。至皇朝建中。垂二百载。以斯文相传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其次曰晋云威。又其次曰东阳小威。又其次曰左溪朗公。其五曰荆溪然公。顶於同门中慧解第一。能奉师训集成此书。盖不以文辞为本故也。或失则繁。或得(一作失)则野。当二威之际。缄授而已。其道不行。天宝中左溪始弘解说。而知者盖寡。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勤矣备矣。荆溪灭后。知其说者适三四人。古人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夫生而知之者。盖性德者也。学而知之者。天机深者也。若嗜欲深。耳目塞。虽学而不能知。斯为下矣。今夫学者内病於蔽。外役於烦。没世不能通其文。数年不能得其益。则业文为之屦校梏足也。棼句为之簸糠眯目也。以不能喻之师。教不领之弟子。止观所以未光大於时也。子常戚戚於是。整其宏纲。撮其机要。其理之所存。教之所急。或易置之。或引伸之。其义之迂。其辞之鄙。或剃除之。或润色之。大凡浮疎之患。十愈其九。广略之宜。三存其一。是袪鄙滞。导蒙童。贻诸他人。则吾岂敢。若同见同行。且不以止观罪我。亦无隐乎尔。建中上元甲子首事笔削三岁岁在析木之津功毕云耳(梁君删定止观。撰统例以系其后。犹王辅嗣注易之有略例也。今刊私擢於前。欲披阅者预识纲纪。临文隢然。修习无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删定止观卷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