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续藏经 彻悟禅师语录
清 了亮等集
彻悟禅师语录序
世之称净业者。自晋远法师始。仰体佛慈。大启度门。凿池植莲。建堂立誓。於时十八贤众百二十三人。得自在力。念而无念。无生而生。心印递传。迄至於今不坠。有彻悟禅师者。法门之元嗣也。夙具定慧。参契渊微。始则悟圆觉一经要义。继则了解三藏十乘妙旨。尽弃旧习。专注净业。虚其衷。平其气。历廿载如一日。无退转心。克遂西生之愿。是以圆信圆解饶益众生者。即以之证弥陀法界。遗集具存。读之而益信师之所言。曰愿。曰信。曰行。曰罪业忏除。曰善根成熟。要惟兢兢於一心之生者。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心之广也。虑坠偏小。发大菩提。心之宏也。任运感业。合道转业。心之权也。清珠浊水之投。种瓜种豆之获。铸金成面之具。心之源也。经所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尤反覆求详。三致意焉。又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欲后之学者。於恒河沙数中。履捷行简。速出生死之关。共证安乐之境。拯拔群迷。胥登彼岸。其意亦何厚乎。师平昔於语言文字。不欲究心。然偶一拈唫大之总摄无余。细之圆融无碍。对机立教。真理兼包。如阿伽陀药。无病不疗。如如意珠。无愿不满者。其如斯乎。余窃念宗教两门。语录浩如烟海。疏经注义。法旨昭明。而净业之修。为入道之正轨。自龙舒大佑诸集外。言者阙如。宜师言之不可湮没也。师之高弟松泉。以是集付刊。问序於余。余即师文之奥衍者。申言之。是为序。
三宝弟子诚安谨识
自序
余自乾隆癸巳。住持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间有东语西话。笔以记之。至丁卯岁。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於是朝暮课佛。而禅者愿随者颇伙。因顺时机。且便自行。遂辍参念佛。时门墙见重者。谤焰四起。余以深信佛言。不顾也。十余年来所有积稿。一旦付之丙丁。不意为多事禅者。於灰烬中拨出若干则。然百不存一矣。嗣后为业风所吹。历主觉生资福两剎。为虚名所误。往往有请开示索题跋者。迫不得已而应之。日久岁深。复积成卷。戊辰夏。李居士逢春在山听讲。闻法有悟。遂欲付之剞劂。余曰不可。身既隐矣。焉用文为。此世间隐者之言尚然。余已栖心净土。复何文字可留。居士坚请不已。爰弁数语。用示皆不得已之言也。
嘉庆岁次庚午九月重阳后三日。讷道人书於资福二有丈室。
念佛伽陀序
讷堂老人。率众精修持名法门。备极诚恳。於广通觉生两兰若。历有年所。兹乙卯冬。复以教义宗乘。各咏偈百首。阐其要妙。举以示众。如辈当时一闻心荡神怡。若深有领会焉。因仰体老人为众苦心谆谆如是。若不记录。久必湮没。遂寿之梨枣。庄成数卷。以备诸同志者共为参味云尔。
嘉庆元年岁次丙辰佛欢喜日。受业弟子心雨稽首谨题。
彻悟禅师语录目次
卷上
序
示众
普说
卷下
杂着
般若净土两门大义 西有解 华严经节略要旨 楞严二决定义 楞严顿歇渐修说 金刚经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说 楞严经知见无见说 一乘决疑论说 相相离相心心印心略解
跋
净土津梁跋 跋德全禅人血书莲华经 跋明初禅人血书莲华经 书莲华经普门品后 二有室跋 跋禅人勇建血书楞严经庄严净土
书问
覆香严居士书 答江南彭二林居士 与端一李居士书
附
念佛伽陀(门人了如等述录教义宗乘各百偈) 彻悟禅师行略
彻悟禅师语录目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