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踈卷第一百三(入第六十六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第九不动优婆夷。寄善法行。文亦有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五。初思修前法。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至)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
△二因修得益。
生欢喜心生净信心(至)生无浊心生清净心。
无浊约无他。清净约自体。
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
△三推功归友。
如是思惟悲泣流泪。
至此偏悲者。修悲将满故。
念善知识实为希有(至)增长一切菩萨根芽。
△四广叹友能。
又作是念善知识者(至)能普增长一切白法。
△五胜缘印劝二。初印。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至)觉悟菩萨如来使天。
天字两用。故晋本云。如来使天随菩萨天。随菩萨天。是己业行所感之神。如来使天。是佛慈力摄生之神。但是修行位已着者。皆有二天。常随其人。
於虚空中而告之言(至)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二劝诣后友。
善男子汝可往诣(至)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二趣求后友。
时善财童子从彼三昧(至)即诣不动优婆夷舍。
△二见敬谘问。见中分二。初见依获益。
入其宅内见彼堂宇(至)人与非人之所能有。
△二见正超伦。
善财童子前诣其所(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二敬问。
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时不动优婆夷(至)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正授法界二。初示法门名体。
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
文势不同前例。而举五法者。亦同九地。当法师位。须广知故。五中初二所持内德。上一智慧无羁。偏名解脱。有智则烦恼不可坏。破诸取着无能胜。故云难摧伏。此智包容。故名为藏。
我得菩萨坚固受持行门。
二受持坚固。偏得行名。谓遇恶众生。而能堪忍。徧生诸趣。而心不迷。故云坚固。
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
三即能持深入法门。得法性地。则无不持矣。
我得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
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别故。故得辩才。能转法轮。称众生欲。
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
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近佛无厌。受法无足故。
△二征业用之境界。文四。初征问。
善财童子言圣者(至)无疲厌三昧门境界云何。
△二显难。
童女言善男子此处难知。
△二重请。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至)离诸分别究竟平等。
△四广答二。初明得法因缘。以彰深远。释上难知六。初举往见佛。为发心缘。
优婆夷言善男子(至)身体柔软心生欢喜。
△二内兴观念。为发心因。
便从楼下至於地上(至)诸相随好无有厌足。
上观下念。
窃自念言此佛世尊(至)神通自在辩才无碍。
念福智等。即前五法之因。神通自在。是行坚固。
△三佛劝发心。能成前五。有十种心。
善男子尔时如来知我心念(至)无能胜心破诸取着。
上二成智慧。
应发无退怯心入深法门。
次一成总持。
应发能堪耐心救恶众生(至)普於一切诸趣受生。
次二成神通。
应发无厌足心求见诸佛(至)悉受一切如来法雨。
次二成三昧。
应发正思惟心普生一切(至)随众生欲施其法宝。
后三成辩才故。上来十句释五法门。
△四发心坚固。
善男子我於彼佛所(至)及以二乘悉不能坏。
△五经久无违。
善男子我发是心已来(至)不生胜劣想不生爱憎想。
△六彰发心胜益。
善男子我从是来常见诸佛(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
即是前来五因之果。
△二显其业用四。初许现。
善男子我得菩萨求一切法(至)自在神变汝欲见不。
即举前来五法中二。
△二申请。
善财言唯我心愿见。
△三正现。
尔时不动优婆夷(至)入如是等一万三昧门。
入一万三昧者。於一求法。无厌三昧。即入一万。明知余解脱等亦摄多门。
入此三昧门时十方各有(至)转妙法轮开悟群生。
△四出定印述。
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起(至)善财言唯我皆已见。
△四谦己推胜。
优婆夷言善男子(至)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无量都萨罗。
都萨罗者。此云喜生出。谓此城中出生无量欢喜之事故。以智度圆满。则能无所不生。
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徧行。
巧智随机。无不行故。名真实行。示外道者。能行非道故。非道不染。故曰出家。
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已下六十七经。
△第十徧行外道。寄真实行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至)处处寻觅徧行外道。
△二见敬谘问。
城东有山名曰善得善财童子於中夜时。
中夜见者。智入生死。故善财将入。此智位故。上云日没入城。
见此山顶草树岩巘(至)平坦之处徐步经行。
山顶见者。表位极故。
色相圆满威光照耀。
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边暗故。
大梵天王所不能及(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发心。
徧行答言善哉善哉。
△二正授法界二。初彰名体。
善男子。
有四法者。智徧知故。四义虽列。而得相成。
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
一化境普周。徧行之名。亦从此立。
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
二入定观机。
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
三由无作神通故。能徧至前处。
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
四由普门般若故。能在定普观。若约别者。无作无依用而无住。普门般若无法不穷。
△二显四业用。初明至一切处用。
善男子我普於世间(至)人非人等一切诸趣。
△二普观世间用。
或住诸见或信二乘(至)无能映蔽大威德体。
观其所宜。随宜说故。
△三明无作无依用。
又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至)我是何人从何而至。
不知从何而至。是无作依。
唯令闻者如实修行(至)悉亦如是而为利益。
△四普门般若用。
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
九十六种皆能穷故。上来随胜别配诸门。实则义通。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
创入回向故。回向众生故。广回向菩提故。大回向实际义通广大。
有鬻香长者。
鬻者卖也。香质虽小。发气弥布。善根虽微。回向普周。又若卖若买。二俱得香。自他善根。俱可回向。
名优钵罗华。
青莲华者。莲华处泥不染。犹护众生。而离相青莲。为水中之最。救护为入生死之尊。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四有十善友。寄十回向。今初青莲华。长者寄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因善知识教(至)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先依教兴愿。以是回向大愿之首故。后趣求后位。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
△二见敬谘问。
诣长者所顶礼其足(至)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二。初总标所得。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
差别行也。知世诸香。以表法香。谓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灭恶习气故。
亦知调合一切香法。
融通行也。以金刚杵碎之。实相般若波罗蜜调和令纯杂无碍。悲智圆融。成回向故。
△二别显业用二。初总相显知。文四。此四各有事理思之。初知香体异。
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至)一切香王所出之处。
△二约类辨异。
又善了知天香龙香(至)人非人等所有诸香。
△三知力用异。
又善别知治诸病香(至)一切菩萨地位香。
前二约世。此约出世。
△四委穷本末。
如是等香形相生起(至)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二指事别显。有十种香。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
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语香名。必有形相。
因龙斗生。
二龙斗为生起。
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
三兴云为出现。
弥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细香雨。
四雨雨为成就。
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
五金色为清净。
若因风吹入宫殿中(至)欢喜充满身心快乐。
六喜乐为安隐。
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
七无病等为方便。
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
八慈心等为境界。
志意清净。
九意净为威德。其业用一种。义通前七。
我知是已而为说法(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十是根本。本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显十义者。以菩提心香。似如来藏因。善恶相攻而生。若一发心。必兴慈云。注大法雨。心所及者令归真净。得法喜乐。离惑业苦。展转兴慈。志愿纯净。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栴檀香(至)设入火坑火不能烧。
余之九香。皆应名具。法喻之十。略故无也。或二或三。摩罗耶者国名。国多此香故。此即忍香。瞋火不烧。
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至)一切敌军皆自退散。
三即进香。魔军退散。
善男子阿那婆远多池边(至)彼天王所而共听法。
此五如次。是五分法身香。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至)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九即称法界香。先陀婆一名四实。此宜用盐。香似此故。
善男子善变化天有香(至)普雨一切诸庄严具。
十忘能所。所以名夺意。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调和香法(至)辨其离染身语意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楼阁。
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悲智相依。而胜出故。
中有船师名婆施罗。
此云自在。谓於佛法海。已善通达。於生死海。能善运度。於一切法。深信不坏。故名自在。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而退去。
△二船师婆施罗。寄不坏回向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观道。
尔时善财童子向楼阁城观察道路。
於回向道。初得不坏故。
所谓观道高卑。
佛道为高。余皆是卑。
观道夷险。
生死涅盘为夷险。
观道净秽。
障无障为净秽。
观道曲直。
二乘为曲。菩萨为直等。
△二趣求后位。而兴胜念。
渐次游行作是思惟(至)至一切智城道因。
上正明。谓菩萨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萨法师得不坏。信后征释。
何以故於善知识处(至)如是思惟渐次游行。
△二见敬谘问。
既至彼城见其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
若佛法海。以生死为此岸。不舍生死故。若约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为此岸。住大慈悲。令离因故。
百千商人及余无量(至)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问。
船师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赞其发心。后能问法。文有九句。
今复能问生大智因(至)住诸寂静三昧旋因。
前五能问果因。三昧旋者。旋谓深故澓。沉而不流。二乘沉寂。动八万劫。故能远离。是菩萨道。
乘大愿车徧一切处(至)一切智海清净道因。
后四能问因因。故云道因。
△二授己法界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
谓大悲超出。为物所归故。
△二辨其业用二。初明於陆化生。令知有海。
善男子我观阎浮提内(至)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二善知海相。於海化生。文二。初明善知。后彰化益。今初。此宝洲等。生死法海。义皆有之。且约生死海释。文中略举。知五种事。即分为五。初知宝。
善男子我知海中。
宝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生一切智宝。於中文有一十二句。
一切宝洲。
生死海中。湛寂不动。谓之宝洲。
一切宝处。
空不空如来藏为宝处。
一切宝类。
恒沙功德皆宝类。
一切宝种。
佛性为宝种。上皆约本有。次四约修成。
我知净一切宝。
以净戒头陀等为能净。
钻一切宝。
以缘起智为能钻。
出一切宝。
以发一切智心为出因。
作一切宝。
听闻为能作。后四为宝用。
我知一切宝器。
三乘等器。智慧有殊。
一切宝用。
照理断惑。所用各别。
一切宝境界。
所缘境界。万品阶差。
一切宝光明。
破愚显明。各各不等。
△二即生死中。瞋贪痴之三毒。
我知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
部多此云自生。亦如夜叉。但不从父母生。故喻多痴。
皆善回避免其诸难。
△三知心识相。
亦善别知漩澓浅深波涛远近水色好恶种种不同。
色无色等。依识心定。劫数浅深。七识波浪。染习远近。随善恶缘。心水色异。
△四即能知时。
亦善别知日月星宿运行度数昼夜晨晡晷漏延促。
谓机之生熟。如是时中。宜修定慧等。
△五即知万行不同。
亦知其船铁木坚脆。
有方便为坚。无方便为脆。
机关涩滑。
曾修为滑。不曾则涩。
水之大小。
谓生死有边与无边。
风之逆顺。
八风之中。四顺四逆。又谓修行有住与无住故。
如是一切安危之相无不明了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若开前段。第三第五各有三事。则具十种。
△二彰化成益。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至)普顺一切众生心海。
既列十海。则知前海。准此应思。前四自利。后六利他。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乐。
由等佛回向。不见美恶。皆得清净。欢喜悦乐故。
中有长者名无上胜。
以得胜通。无过上故。等於诸佛。更无胜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心无厌足辞退而去。
△第三无上胜长者。寄等一切佛回向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起大慈(至)渐次经历到彼城内。
△二见敬谘问二。初见。
见无上胜在其城东。
启明佛日故。
大庄严幢无忧林中。
同佛回向。无憎爱故。
无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围绕。
佛为商主。菩萨为商人。法财外益。功归己故。
理断人间种种事务(至)住菩萨正念增菩萨乐欲。
△二设敬。
尔时善财童子观彼长者(至)顶礼其足良久乃起。
△二谘问。
白言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
自称名者谓声名久闻。表重法之器。冀有闻故。
我专寻求菩萨之行(至)能得一切如来智慧。
△二称赞授法二。初赞。
时彼长者告善财言(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法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处(至)无依无作神通之力。
由无作无依。故能徧至。徧至是用广。无依是体胜。无依者不依他故。无作者离加行故。
△二征释业用二。初征。
善男子云何为至一切处菩萨行门。
△二释明。至一切处广说法故。文二。初举三千。
善男子我於此三千(至)我亦为其说超胜法。
△二类显十方。
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至)我为众生说如是法。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至)无依无作神通之力。
加清净法门者。徧至本为说法故。即前所说。
如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切(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输那。
此云勇猛。勇猛之力。能使善根无不至故。又以十度明义。义当进故。
其国有城名迦陵迦林。
以义翻为相斗战时。谓因斗胜而立城故。表此回向。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令修善根无所不至。义同战时。
有比丘尼。
纯净之慈。令善徧故。
名师子嚬申。
舒展自在。无不至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
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