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入第十卷经第五纸)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六海。
  诸佛子彼莲华因陀罗纲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银莲华(至)世界种名现前垂布。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如来道场众会音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於此最下方有世界(至)号金刚月徧照十方。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大精进善觉慧。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娑罗王幢。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威德绝伦无能制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七海。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至)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华蕊焰佛号精进施。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一切功德最胜心王。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善出现无量功德王。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广大善眼净除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八海。
  诸佛子彼宝庄严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水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持须弥(至)徧照世界种名普吼声。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菩萨震吼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胜藏佛号最胜功德慧。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起胜大光明。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须弥灯。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无尽变化妙慧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九海。
  诸佛子彼金刚宝聚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崇饰宝埤堄(至)名普示现国土藏。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佛力所出音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变化无量尘数光。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智。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至)佛号师子眼光焰云。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声佛号水天光焰门。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管十海。
  诸佛子彼天城宝堞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焰轮赫奕光(至)名随佛本愿种种形。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三世一切佛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罗华藏。
  从香字至藏字并长。由前已说香水海故。前诸海中无此例故。纵依海无过。在文不便。前第一海所管中九海阙一。今此长者。多是梵本脱漏。后人注之。误书相似贝叶耳。
  世界名发生欢喜佛剎(至)佛号坚悟智。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欢喜光。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清净不空闻。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法界普照明。
  十海次第。但观次前疏文。不俟重举。余并可知。
  △三总略结释五。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剎(至)佛剎微尘数世界种。
  谓一海各管一。不可说十海即有十不可说。一海一种。是以数同。
  △二结海种所依。
  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
  即是前能持剎海。本大莲华。彼名种种光明蕊香幢。今此乃云。现菩萨形等者。是此一华。随义异名。有此用故。与前最中海底名同。以中间海底即此大华之体中受总称故。取大华体名。或是译者之误。
  △三结种异门。
  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至)一切佛神力所加持。
  此与前释剎种章及世界成就中十相参大同。
  △四结种中之剎。
  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至)递相接连成世界网。
  一一世界。犹如网孔递相接连。如以网持横竖交络。皆悉相当。如天珠网。
  △五结归华藏。
  於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徧建立。
  即建立之处。
  △二重颂总有一百一偈分二。初华藏自体。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於虚空。
  初句标名。次句不坏分量。即同真性。次句具德庄严。末句无碍安住。
  △余有一百偈颂所持剎网二。初九颂能持剎种。
  此世界海中剎种难思议(至)皆由大仙力。
  初一颂参而不杂。次一安布行列。次一剎种体严。次二辨形。次一依住。次二方所趣入。后一佛力加持。
  △二颂种所持剎九十一偈。多颂结文。但一二不同。谓体及形。余皆同也。文十。初有二十八颂。明其剎异由乎因缘。即是结中。各各众生。徧充满下云。种种众生居故。及各各佛力所加持。至文当见。今初二。初半偈标章。
  一切剎种中世界不思议。
  种种多端。故曰难思。
  △二广释难思之相二。初喻显分三。初三颂半由染因剎有成坏。
  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至)众生剎不同。
  初一偈半明种。则长时剎有成坏。次一偈剎种虽一。居剎有殊。后偈结归业种。
  △二明由净因。
  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至)国土不思议。
  一净心因。二佛愿通因缘。后一净业因。
  △三通结染净因。
  譬如众缋像画师之所作(至)见诸剎亦然。
  一随心染净因。二分别起业因。以正喻依。亦是以因喻缘心。即是因招异熟果。果之粗果妙。盖由业缘。三有一偈。双明心业。行即业故。亦喻众生同处异见。
  △二法说分三。初明染净二。初二净相不同。
  一切诸剎际周布莲华网(至)种种众生居。
  △二四对因以辨。
  或有剎土中险恶不平坥(至)诸佛令清净。
  初一唯染。由烦恼故。次二通染净心。业通善恶故。属於菩萨及众生故。后一唯净。以属佛故。
  △二四明成坏。
  一一剎种中劫烧不思议(至)悉见净无垢。
  初一粗坏细存。坏由业恶。存由二因。一约佛力。二善业者。故法华云。我净土不毁。天人常充满。然灭虽不俱。而起必同处。虽曰同处。而恒相无。故难思也。次偈业存处立。次偈世相不同。性无生灭。后偈结归因缘。内由心变。则染净万差。外假佛缘。于何不净。
  △三明苦乐文分为三。初三总相约剎论苦乐。
  有剎泥土成其体甚坚硬(至)罪恶者充满。
  △二三约一剎中。有三恶趣。
  剎中有地狱众生苦无救(至)受诸极重苦。
  △三有二偈。颂人天乐。
  或有诸剎土七宝所合成(至)随时受快乐。
  △二有二颂。显剎微细。
  一一毛孔中亿剎不思议(至)受苦乐不同。
  即结中各各普趣入。初偈举果。后偈对因以辨。
  △三明世界体性。
  有剎众宝成常放无边光(至)而成期妙剎。
  结文即无。义见前经。亦兼余义。随释可知。
  △四世界各各庄严。
  或见清净剎以一光庄严(至)普见众剎海。
  义如结名。
  △五各各庄严际无间断。
  诸修普贤愿所得清净土(至)如影无真实。
  亦如结名。摄三世严故。无间断结归佛故。一尘普见。
  △六明剎形差别。
  或有众多剎其形如大海(至)护念得安住。
  义见上文。
  △七明剎住时分。
  有剎住一劫或住於十劫(至)乃至不思议。
  义如结名。
  △八有八颂明佛出现。
  或有剎有佛或有剎无佛(至)调伏众生海。
  亦如结名。
  △九光明有无。即各各放宝光明。及各各光明云覆二。初一颂无。
  有剎无光明黑暗多恐惧苦触如刀剑见者自酸毒。
  △二九颂有。
  或有诸天光或有宫殿光(至)法界悉周徧。
  △十明剎中音声善恶。即各各演法海文三。初有二颂。恶道唯恶。
  有剎甚可畏嗥叫大苦声(至)恒出忧苦声。
  △二有三偈。颂人天通善恶。
  或有国土中常出可乐音(至)及乐音徧满。
  △三有六偈。明佛菩萨善而非恶。
  诸佛圆光内化声无有尽(至)一切无不闻。
  正显各各演说法海辨。
  此下入第十一经。
  ○毗卢遮那品第六
  △初来意者。前明此因之果。今辨前果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因。故标果称。又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云。毗卢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其事。二释名者。略云光明徧照。广如前释。三宗趣者。明因广大。为宗证成。前果为趣。四释文者。一品分三。初总明本事之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即二佛剎尘数劫也。
  △二别显本事之处三。初总明剎海。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二别明一剎。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略无剎种。剎名胜音者。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次彰剎相。后说劫名可知。
  △三的指一方。如今娑婆中别说一四天下也。於中亦三。初总明感应之处三。初正明香海。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
  非持种之海。即如今四洲之海耳。
  △二海出华山。
  其海中有大华须弥山(至)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三山顶之林。
  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
  说此林者。佛於中现也。上标举下显严。
  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至)种种众生於中止住。
  说城居人者。总举所化也。
  △二别明能感居人三。初标主伴二城。
  诸佛子此林东(至)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
  虽有天城。以佛出故。人城为主。
  △二释主城二。初显处严。
  清净妙宝所共成立(至)众鸟和鸣听者欢悦。
  城上守御曰橹。绕城别筑土台曰却敌。优钵罗等。即青黄赤白四色莲华。
  △二彰人胜。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至)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三略释伴城二。初显城名居类。
  其城次南有一天城(至)百万亿那由他数。
  通前人城。共圆八部。而无第七紧那罗城及第八摩睺罗伽。乃以梵天自为一类。下云集中。经文具列。已成十数。表无穷尽。
  △二辨围绕庄严。
  此一一城各有万亿(至)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世界不同安立少异。不可例此。
  △二别彰道场严事二。初辨道场严。
  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至)种种妙华周徧十方。
  △二辨莲华香海为佛现故。
  其道场前有一大海(至)恒出妙音周徧十方。
  △三别显时中本事二。初总举劫中多佛。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至)微尘数如来出兴於世。
  将欲说别。先举其总。言最初劫者。即种种庄严劫也。既言最初。此后更有大劫。於理无违。
  △二一一别显。正彰本事经来不尽。故无总结。历事四佛即为四别。初逢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六。初总标佛号。
  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
  一切功德山者。福德崇峻。不可仰也。复言须弥者。定慧高妙。难倾动也。言胜云者。慈覆智润。广无边也。
  △二先瑞熟机二。初现瑞熟机二。初标现时。
  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
  △二显瑞相。
  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徧清净。
  上标下列。
  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至)转妙法轮种种言辞。
  有其十种。於中说前世所行者。示其种子。将成熟故。说佛名号。令忆念故。说大行愿。使修发故。说转法轮。使常听习生法眼故。
  △三结瑞意。
  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於世。
  △二睹瑞机熟。
  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至)悉欲见佛而来道场。
  △三正显佛兴二。初一处道处成二。初总明出现。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至)大莲华中忽然出现。
  △二别显胜德。略有十相。
  其身周普等真法界。
  一示身相。法无不在。本自普周。智与理冥。故等彼真界。能令色相随彼融通。法界尘毛。重重全徧。
  一切佛剎皆示出生。
  二悲相。不舍因行。无所不生。
  一切道场悉诣其所。
  三成相。理行时处。为一切道场。身智俱游。名为悉诣。
  无边妙色具足清净。
  四色相。湛然常住。称为妙色。色色无边。故云具足。并无质果。是谓清净。
  一切世间无能映夺。
  五胜相。色容蔽於大众。威德慑於群魔。力无畏圆。何能映夺。
  具众宝相一一分明。
  六贵相。无边宝相。圆明可贵。超过圣帝。故曰分明。
  一切宫殿悉现其像。
  七应相。不往普现。如镜中像。
  一切众生咸得目见。
  八无碍相。有感斯见。无隔山河。
  无边化佛从其身出。
  九化相。化从真流。源无有异。
  种种色光充满法界。
  十吉祥相。身智光照。普称世间。此上胜德。大同经初。二结通广徧。
  如於此清净光明香水海(至)悉亦於彼现身而坐。
  且结同类一界。余皆略也。
  △四毫光警召五。初放光处。
  尔时彼佛即於眉间放大光明。
  显中道故。
  △二主光名。
  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
  发动宿种。生起新善故。善根有三。一者生福及不动业。以施忍智三而为善根。二厌苦求灭。以信等为根。三求无上慧。以四等不放逸五法为根。通说善根。以依圣教。发心为性。故云音也。
  △三眷属数。
  十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
  无尽法故。
  △四照分齐。
  充满一切十方国土。
  充满十方。通方教故。
  △五明光胜益。文有十句。
  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
  无明重者。自觉智开。
  息诸惑热。
  烦恼深者。息现行惑。
  裂诸盖网。
  勤修难出。裂五盖网。
  摧诸障山。
  三障重者。摧诸障山。
  净诸垢浊。
  未解脱者。净心垢种。
  发大信解。
  未信大者。发起入住。
  生胜善根。
  阙资粮者。生其胜善。
  永离一切诸难恐怖。
  未入地者。除五怖畏。
  灭除一切身心苦恼。
  色累功用。灭身心苦。
  起见佛心趣一切智。
  滞无生者。见佛趣果。此约差别。对治以释。若约横配。生善见理。可以准思。
  △五当机云集二。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
  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至)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二别显诸王云集仪式。二先广明喜见。即正出本事之缘。文六。初标名辨统。
  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至)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
  △二总辨眷属。
  夫人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五百人。
  有德曰夫人。有色曰采女。别本王子云。二万五千者。别梵本也。案璎珞本业经上卷云。十住铜轮宝璎珞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教化二天下银轮宝璎珞五百子。金轮一千子初地四天王万子。二地忉利天王二万子。三地已上乃至净居天王。但云眷属亦如是。故知无过二万子者。若三界王即当等觉。又以一切菩萨为眷属。桉喜见所统。但以城言。又见佛兴。至第三佛。方云去世银轮五百。斯为正也。若约教异。理亦可通。
  大威光为上首。
  有大威德。其道光明故。
  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见为上首。
  △三威光得益二。初举因总标。
  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至)即时证得十种法门。
  △二列益名体。皆从胜用标名。
  何谓为十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
  佛德圆满。摧障称轮。定中能知。故受期称。
  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
  此总持能持诸佛普法。
  证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
  即空涉有名为方便。斯则权实双行。为不共般若。称体用之广大。
  证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
  以二严调伏真实慈也。
  证得普云音大悲。
  法云震音。能拔苦本。
  证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
  称理法喜。故德无边。自他俱庆。心为最胜。
  证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
  知离名法。法亦应舍。如实舍也。
  证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善巧起用。平等无思。通从此生。故名为藏。
  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
  尽众生界。荷负无疲。要令信解。为大愿也。
  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
  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自他俱照。是曰光明。此上十法。初三功德法。次四熏修法。后三起化法。多言大者。境界无边。称性广大。智契贯达。并受证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 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