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

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入第六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七西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西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日光徧照。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师子日光明。
  △四彰佛名。
  佛号普智光明音。
  △五主菩萨。
  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并华光焰髻。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众妙庄严宝盖云(至)悉徧虚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於西南方各化作(至)於其座上结加趺坐。
  △八西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西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宝光照耀。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众香庄严。
  △四彰佛名。
  佛号无量功德海光明。
  △五主菩萨。
  於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无尽光摩尼王。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宝圆满光云(至)悉徧虚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於西北方各化作(至)於其座上结加趺坐。
  △九下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下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莲华香妙德藏。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宝师子光明照耀。
  △四彰佛名。
  佛号法界光明。
  △五主菩萨。
  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法界光焰慧。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摩尼藏光明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於下方各化作宝焰灯(至)於其座上结加趺坐。
  △十上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上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相妙光明。
  △四彰佛名。
  佛号无碍功德光明王。
  △五主菩萨。
  於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无碍力精进慧。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无边色相宝光焰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於上方各化作(至)於其座上结加趺坐。
  十方化座。体相各异。而皆同名莲华藏师子之座者。师子之义。已见上文。莲华藏言。通有三意。一约菩萨。表含藏开敷故。二约所诠。将说依报故。三约诸会。通显华严故。上下还於本方坐者。佛圆回身。皆见面故。异於余宗。但八方故。
  △三总结。
  如是等十亿佛剎微尘数(至)於其座上结加趺坐。
  △文有其八。一略示前文。云如是等。二总明海数。谓十亿剎尘。以上来所列是华藏邻次之海。口光各照一亿。十方故有十也。上二段。前别中所无。三结主。四结伴。五结来至。六结兴供。七结礼献。八结安坐。既为总结。故阙定方。已至会中。故阙初海等三事。
  △二现自在用。即为叹德。谓尘尘近佛。念念益生。文有其八。一明诸菩萨毛孔现光。
  如是坐已其诸菩萨(至)一切宝种种色光明。
  △二光现菩萨。
  一一光中悉现十世界海(至)皆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三菩萨入尘。
  此诸菩萨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
  略有二义。一一切施设。依正等尘。一一称真故。二约观心。众生意识所缘。即是法界。例依名相分别而转。是谓安立。妄故为尘。体皆可依。是名大剎。皆有觉性。是曰如来。此明菩萨证入众生性海。
  △四尘含广剎。
  彼一一尘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诸广大剎。
  △五剎有如来。
  一一剎中皆有三世诸佛世尊。
  随世俗故。说有三世。全称性故。并在尘中。
  △六菩萨往供。
  此诸菩萨悉能徧往亲近供养。
  通财及法。
  △七助佛扬化。
  於念念中以梦自在(至)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八所化成益。
  念念中一一国土(至)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於中贤首对前开悟。以三义释之。初别配释。谓以前十法门。对后所成十益。一门得其一益。二三前却。余并如次。一以梦自在门。梦中警觉造恶众生。令得断恶免苦益故。二以菩萨行门。令入正定。三以现诸天殁生门。令生天受乐。以放逸则殁。克念便生故。上三人天乘。四以动剎。现无常令厌。以叹佛神变令欣。成二乘益。下皆大乘。五以严剎大愿。令修福求向。六以摄生言辞。令发大心。以佛音声。即同体大悲故。七以佛云雨法。令入菩萨不退之位。已上三位在地前三贤。八以照徧满法界土及神变。令得初地已上智眼。见平等法。九以佛普现徧法界解脱力。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愿无尽智净国土益。十以普贤建道场。令住佛果大愿海。言生如来家者。入佛果位故生。非是初地已上生佛家也。二圆通者。此上十法。於此十益。一一徧通。谓或一法成十益。或十法成一益。如是互徧无所障碍。
  三各别者。谓前十法门。各自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此以法无益。后十益。但言须弥尘数。不言剎尘之国。则是己身以人为益。既各别释。则梦自在门。亦显一切皆如梦故。延促等无碍。故云自在。余并可知。
  此上菩萨法化。始从放光。终於得益。顺数八段。逆推十二。重迭无尽。一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各各令等也。二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余一切念时皆尔。故云念念中也。三如是念念之益。方是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四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五彼多念法门。方论一广剎。如一广剎。如是十剎尘数广剎皆尔。六彼多广剎。方论一尘内。如一尘。一切安立中诸尘亦然。七如上诸尘方是一安立海。如一安立海。徧法界诸安立海亦然。八徧法界安立海中业用。方是一化菩萨所化。如一化菩萨。十世界海化菩萨一一皆然。九诸化菩萨方是一光所现。如一光。一一光亦然。十彼十剎尘数光明。方是一毛孔现。如一毛孔。徧身一一毛孔皆然。十一彼徧身毛孔。方是一菩萨。如一菩萨。有如是十亿佛剎微尘数个世界海微尘数菩萨。有如是孔皆尔。十二上来所明十一重作用。方论来此一会。如此一会。於余佛会亦复如是。此后一段偈文具之。
  又上十二重。一一开之为二。便成二十四重。且如一念。望一切念。即是二义。类例相似。合之为一。余十一重。准此思之。如是重迭无尽。各周法界。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三光声自述。前既光声召命。今亦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
  △十颂分二。初一总明兼陈说处。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诸光明中出妙音(至)能入菩提之妙道。
  △二别显德用殊胜三。初通显体用自在。
  劫海修行无厌倦(至)佛子善入斯方便。
  悲智相导。度众生而不疲。
  尽诸劫海修方便(至)而恒说彼性寂灭。
  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
  三世诸佛所有愿(至)而为自行清净业。
  物我无滞。故化他而自净。
  △二别叙前现自在。与前影略。
  一切诸佛众会中(至)入彼如来寂灭法。
  身徧十方。智观寂灭。即显不唯来此会也。
  一一光明无有边(至)见诸菩萨所行境。
  身光普入。智眼徧观。
  菩萨能住一毛端(至)是其清净方便地。
  住一毛端。徧动诸剎。况乎於上。处宝莲华。
  一一尘中无量身(至)获无碍意庄严者。
  尘尘多身。门门化异。举一殁生门。可以例诸。
  三世所有一切劫(至)证明法性无碍者。
  念劫无碍。结由证深。念劫既融。故於念念能作法性。无碍者。分与无分。皆无碍故。谓证理不唯无分故。在一切处。而全在此一法。一切法亦然。各有四句身等。不唯分故。常在此而无在思之。
  △后一偈结广有归。
  普贤胜行皆能入(至)诸光明中大音吼。
  普贤胜行。皆入非独。向来所陈。故能光中。演斯自在。
  △四现瑞表说。上所现相但召有缘众。集将陈故。重现斯瑞。瑞文有三。初光示法主。二现华表义。三现众表教法。籍人弘故。先明主义为教本。故在教前。初文分六。初意。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至)无边境界神通力故。
  △二体。
  放眉间光。
  眉间者。表离二边故。於体不计有无二边。於义不着常无常等诸法相边。於行不习苦乐二边。於道不住邪正二边。於人不执因果二边。於教不说世出世二边。於谛不见真俗二边。於化不定权实二边。是故为众放眉间光。
  △三名。
  此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上句令得能知智也。下句令照所知境也。藏有三义。一智光含德无尽故。二以十方剎海各於尘内重含诸剎故三。亦通於五藏。以言智光故。照初二藏。令菩萨证照。次二藏令菩萨成证。则得於涅盘成则得於菩提。照第五藏。令化令净。三中后二。如下业中。
  △四相。
  其状犹如宝色灯云。
  谓色如灯云。犹日月洞照。周徧润泽。雨法雨故。如相海品。
  △五展即光业用五。初所照分齐。
  徧照十方一切佛剎。
  △二光现依正。
  其中国土及以众生悉令显现。
  △三动其剎网。
  又普震动诸世界网。
  以诸世界重迭影现。交互相当。犹如网孔。
  △四尘现如来。
  一一尘中现无数佛。
  △五随机雨法。
  随诸众生性欲不同(至)普贤菩萨道场众会。
  略举三法。皆下所显。初法轮云示其所行。二出离云示其所度。三大愿云示说法主。谓将说普法。令知法主大愿普周剎尘内故。
  △六收。
  作是事已右绕於佛从足下入。
  示有终归也。证从佛流。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自下升高。故从足入履。佛所行方证入故。
  △二现华表义二。初总标华现。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
  为座所现中方众故。通表所诠佛华严故。别表华藏佛所净故。故於佛前。出此莲华。既通表华严。亦具同时具足等十门。及教义等。而其本意正表义耳。忽然现者。依理起事。难测量故。
  △二显具德严二。初标十种。
  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
  先标十种显德无尽。
  △二别列十句。初体备众德。
  所谓众宝间销以为其茎(至)妙网覆上光色清净。
  莲子住处。有含藏之义。故名为藏。表示法门一含一切华藏之名。由此而立。
  △二妙用自在。
  於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至)一切菩萨所修行愿。
  一念况多摩尼宝王。即前藏体。影现佛身。即依正无碍。既发多声。声皆演法。
  △三现众表教三。初现众时。
  此华生已一念之间。
  言一念者。华生无间。表教义相应。
  △二现众处。
  於如来白毫相中。
  表教从所证净。法界所流。为众教源。如白为色本。
  △三正明众现三。初主属齐现。
  有菩萨摩诃萨名一切法胜音(至)俱时而出。
  徧诠诸法。故云一切所诠圆满。是曰胜音。圆教法门必摄眷属故。下文云。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权实无碍。故曰俱时。
  △二申敬就座。
  右绕如来经无量匝(至)各於其上次第而住。
  主伴虽殊。并修因须果故。右绕如来。文义相随。故依华坐。正助不等。台须有差。上义依理明故。忽然而现。今教由人立故。众从佛流。亦如涅盘从牛出乳。
  △三彰其德业。
  其一切法胜音菩萨。
  主教是宗故偏难。至文有十句。略为二解。一竖配十地。明比普摄十地功德一句一地。
  了深法界生大欢喜。
  初地欢喜。得智证如。
  入佛所行智智无疑滞。
  二地性戒。是佛所行。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
  三地多闻。入法身海。
  往一切剎诸如来所。
  四行道品。善友是依。
  身诸毛孔悉现神通。
  五地双行。现通利物。
  念念普观一切法界。
  六观法界。般若现前。
  十方诸佛共与其力。
  七功用已络。所佛与力。
  令普安住一切三昧。
  八无住无动。住三昧心。
  尽未来劫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
  九为法师。见无边法。
  乃至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
  十具於大尽三昧等圆。初地尚摄诸地功德。况於后后。不具前前。
  二横就极位释。一理智了真。二量智入行。三证穷法身。四常观受用。五毛现神变。六念观法门。七外感佛加。八内安深定。九竖见来际。十横无不圆。故此十句摄为五对。若横若竖。能诠必具。故为二释。五称扬佛德。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后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后十菩萨。即如次十方。昔人不晓斯文。便将后十为胜音眷属。非唯章疏之失。亦乃翻译有违。何者且眉间出众。即主伴皆赞十方来众。寂无一言。主伴礼仪。一何疎索。况准法界品例。来者皆有赞辞。细寻菩萨之名。与前十方。如次相似。但由译人不审致令。名小乖差。至下文中。一一对辨。
  △今初胜音文分二。初说偈仪。
  即於众中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二正说偈。然偈中总相赞佛。亦含诸问。思之可知。十颂分三。初直就佛叹。皆叹如来体用无碍。於中。初不动本而周徧。
  佛身充满於法界(至)而恒处此菩提座。
  十身圆融。徧四法界。
  △二不坏小相而广容。
  如来一一毛孔中(至)如是普周於法界。
  上则事如理故。此则事含理故。前一偈半。一毛摄三世间。后半类余。谓徧法界内皆有佛身。无有一毛不含剎海。又一毛表解脱门。诸佛菩萨智所住故。现多剎海者。门门皆见净土因。
  △二约众叹佛者。圣贤辅翼。显主胜故。六偈总明主伴。皆徧二。
  初二总身总相徧。
  一一剎中悉安坐(至)乃至法界咸充徧。
  △二有四偈。总身徧别。
  法界微尘诸剎土(至)法界周流无不徧。
  既微细难思故。唯普智方知。普行方立。
  △三一偈双结主伴。
  一切剎土微尘。数(至)各雨法雨称其心。
  △第二十方菩萨赞德十。初东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言众中者。大众海中。前列名处。名观察。胜法莲华幢幢相高。出王是超胜。此喻相似。光慧即是所喻幢体。
  △二正说偈赞佛真应二身。密答佛地。如来智等。摄佛地故。十颂分二。初三赞真。后七赞应。赞真。必体用双美。赞应唯约用明。欲显门差。实非体外。今初分三。初一赞智身。次一赞法身。后一双结智。含四智法。即法界五法具矣。初赞智身。
  如来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上半正体证真。下半后起随俗。又句各一智。初句大圆镜智。行相深细故。次句平等性智。自他平等即法界故。次句妙观察智。於自共相无碍转故。末句成所作智成就。利他导世事故。
  △二赞法身。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别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上半体相皆同。同有二义。一本性法身体同。言无依者。无住本故。无差别者。体无二故。二已证法身。相同。力无畏等。皆无异故。此则无碍慧身。不依一切。离诸分别。是无差别。下半用同。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即法身无色。应物现形。
  △三双结。
  具足一切智徧知一切法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
  上半结智。上句根本。下句后得。下半结法。但举其用。体通上下。以智契如故。金光明说。如如及如如智为法身故。
  △二赞应三。初随乐现应。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众生信乐者随应悉令见。
  不思议者。随缘无边故。光明觉云。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等。
  △二身光演法。
  於一佛身上化为无量佛(至)浅智不能测。
  初一化身演法。望前应身。即重化也。次二毛光演法。后一结叹难量法轮。义如别说。
  △三成道起通。
  一切世界中现身成正觉(至)普现神通力。
  上皆圆融。亦有十身。且从一义耳。
  △二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云集中。名普照法海。慧会义亦同。光明即照法故。
  △二正说十颂叹佛寂用。应机德答前境界法身显现。即分齐境。无生无体。即所观境。众生国土皆所化现。文三。初四依真起应二。初一偈显真。
  佛身常显现法界悉充满恒演广大音普震十方国。
  佛身常者。第一义常出三世故。智符於理。湛然常照。显者离二障故。现者常在前故。不同众生自体常也。法界悉充满者。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福智所庄严故。次二句音恒用。普恒自受用广大法乐故。
  △二三偈起用。
  如来普现身徧入於世间(至)能入能观察。
  初一普随物乐。次一感应道交。后一法光无际。
  △二体用无碍。
  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至)所现皆如影。
  初二句约相。无生现生。次二句约性。无住而住。次一偈约用。无去住而普周。后偈体用双拂。谓无体拂上无生。无生为佛法体故。今体即非体。无住处者。拂约性二句。亦无生可得。拂示生句。下半拂前第二偈约用。用如影故。
  △三真应无尽。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至)色相络不尽。
  一法云无尽。二众会无尽。三身相无尽。无尽相言兼真身故。终不尽者。全同体故。
  △三西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月光香焰普庄严。此中光即月光明。慧即是智慧庄严。
  △二正说十颂。赞佛身含众海。即答加持问由。加能入故。於中前九谮众海。则佛德可知。分二。初一总。
  此会诸菩萨入佛难思地一一皆能见一切佛神力。
  △二八别二。初平徧一切入尘现用。
  智身能徧入一切剎微尘(至)入佛之境界。
  初一智身入剎尘。次一色身普现用。后二释成前义。一普贤行圆。二身心平等。
  △二微细入於毛孔剎作用。
  已证如来智等照於法界(至)一念皆能现。
  △二有一颂结德归佛。
  一切诸佛土一一诸菩萨普入於佛身无边亦无尽。
  非唯一会。一切菩萨皆入佛身。方为赞佛。
  △四明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徧观十方而说颂曰。
  此同本名。但加慧字。
  △二正说十颂。叹佛依体起用转。大法轮答前佛行。佛以转法化生。为其行故。文三。初二句总。
  毗卢遮那佛能转正法轮。
  △二有八偈半。别赞佛十化。
  法界诸国土如云悉周徧。
  现受生化处处受生。身云偏故。
  十方中所有诸大世界海佛神通愿力处处转法轮。
  赞神通化。虽云转法。意在通用。
  一切诸剎土广大众会中名号各不同。
  赞业果化。一切诸剎名号不同者。示同趣类。业报名字故。上三依身。
  随应演妙法。
  辨扬化随应。则能断彼疑故。
  如来大威力普贤愿所成一切国土中妙音无不至。
  劝赞励化。妙音赞励故。
  佛身等剎尘现一切世间普雨於法雨无生无差别。
  庆慰化普雨法雨。令彼进修无生法故。上三语业。
  无数诸亿劫一切尘剎中往昔所行事妙音咸具演。
  领受意化。领问受取。演昔行故。
  十方尘国土光网悉周徧光中悉有佛普化诸群生。
  决择意化。决择有情心行差别。及拣诸法。性相不同方能普化故。
  佛身无差别充满於法界能令见色身随机善调伏。
  发起意化。发起众善。及三乘大行。为善调故。
  三世一切剎所有众导师种种名号殊为说皆令见。
  造作意化。建立佛法。事义种种皆令见故。依实起用。即是化身。故说化身。无别心色。上之十化。与佛地经次第无违。但令相融不违经旨。
  △三结归斯会。
  过去及现在一切诸如来所转妙法轮此会皆得闻。
  △五东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众集中。名最胜光明灯无尽功德藏法海。可当最胜光明。义与慧同。功德藏名。前后无别。无尽二字。前有后无。
  △二正说偈赞。佛摄胜眷属。答佛力问。寄赞菩萨。实由佛力。故结云住於力地中。文二。初一智满得法。即为总相。
  此会诸佛子善修众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门。
  末句有二意。一指前。谓具前三轮之化故能周徧一一国土。二即下九别。为如是方便也。
  △二别相共赞七事。
  一一国土中普演广大音说佛所行处周闻十方剎。
  一赞普演大音。有三种大。一者处大。一一国故。二者义大。说佛行故三者体大。周闻十方故。
  一一心念中普观一切法安住真如地了达诸法海。
  二赞时无空过。念念观法。证真实故。
  一一佛身中亿劫不思仪修习波罗蜜及严净国土。
  三能入胜处。诸佛身中修净国故。
  一一微尘中能证一切法如是无所碍周行十方国。
  四於染无碍尘中。证法而周行故。
  一一佛剎中往诣悉无余见佛神通力入佛所行处。
  五能入佛境。见佛神力。入行处故。行处有二。一智行处。谓十力境。二佛化处。谓器及众生。
  诸佛广大音法界靡不闻(至)一切皆能了。
  六善入音声。初一入大音。次一入妙音。后一入一切音。
  从地而得地住於力地中亿劫勤修行所获法如是。
  七善知诸地。言从地者。即出心也。而得地者。即住入也。力地中者。即佛地也。所获法者。结上方便也。
  △六东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名全同前。
  △二正说颂赞。诸菩萨悟入深广。由三昧力。见佛三昧。即答三昧问也。文四。初叹见佛真体。
  一切诸如来远离於众相(至)自在之体性。
  一见佛离相。二见佛自在。言离众相者。般若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慈氏论云。但离四相。即离一切。谓名义自性及差别也。言自在者。由菩萨定慧双运故。见佛。自在也。
  △二别明悟法。
  见佛真实体则悟甚深法(至)一切诸法海。
  一证深理法。愿力而现。二悟多行法。福智成形三达果法体。无不徧。四了教法。深广难知。
  △三叹身业普应。
  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至)速令向佛道。
  一深。二广。云坚密者。齐佛体用。坚即金刚之身。密谓三密之一。即一而多。故徧一切。即大而小。故现尘中无功之应故。无相而现。若约法门。此身即如来藏性也。不可破坏故坚。深而难见故密。众生尘心。无不皆具。本自有之。故曰无生。体绝百非。故曰无相。众生六根是谓诸国。
  △四叹得佛加持。
  以佛威神故出现诸菩萨(至)法界悉周徧。
  一此佛力。二余佛力。
  △七西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列名处云。普华严髻。少同多异。
  △二正说颂。叹佛摄生自在德。答前自在问。分三。初摄生无遗二。初能摄。
  一切国土中普演微妙音(至)令入此法中。
  谓身语深广。前偈语。后偈身。身中上半体。客尘不染故。下半用。随物见异故。亦是释疑。为物现相。不乖如空。
  △二所摄。
  若有深信喜及为佛摄受(至)入於深法海。
  初偈何人能了内信外摄者。次偈以何眼见。唯胜非劣。次偈了见何法。谓一切法地地三心。后偈何位究竟菩萨地尽。至入佛海。
  △二寂用无碍。
  安住佛国土出兴一切处(至)如是见导师。
  初偈用徧出兴。体无来往。后偈即用恒寂。随解自差。
  △三大用无涯。
  一切毛孔中各各现神通(至)思议莫能及。
  初一一毛皆普现通。后一一身各徧转法。
  △八西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无尽光摩凡王。此云威德慧。即摩尼王。法喻异耳。
  △二正说偈。叹佛出现说法。皆周徧德答无畏问。说法无畏故。分三。初总显身光徧应。
  一一佛剎中处处坐道场(至)色相非一种。
  △二辨其所作二。初光照无遗。
  一一微尘内光明悉充满(至)种种众形相。
  △二有四颂。演法周徧。
  法界诸剎土周行无所碍(至)现无尽法间。
  一徧尘内外法界剎中。二徧佛身中一切剎内。三明所转性相。四即能转圆音。
  △三结用归本。不可得故。
  一切剎土中见佛坐道场佛身如影现生灭不可得。
  九下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法界光焰慧。此云普明。即前光焰。
  △二正说颂。赞佛境胜用。菩萨能入。答神通问。文云各各现故。分二。初佛境胜用。
  如来微妙身色相不思议(至)各各现神通。
  先半偈标其体。谓妙身色相。后二颂半辨其用。
  △二菩萨能入。谓入佛境界。分三。初二具德知见。
  大智诸菩萨深入於法海(至)一切佛神力。
  △二有三颂智见成益。
  若人有信解及以诸大愿(至)普摄於法界。
  △三有二颂。结用速疾。
  佛剎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至)菩萨力如是。
  △十上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此与前名颠倒而已。
  △二正说颂。赞佛圆音现身神变自在。答无能摄取问。谓此愿力普周。无能令不取故。分三。初叹佛圆音雨法德。
  佛演一妙音周闻十方剎(至)闻已趣菩提。
  然具十义。一唯一妙音。一梵音故。二徧闻一切。称法性故。三此一即多。事理融故。四彼一一音。雨多法雨五彼法各具一切文辞。六各同一切众生之音。七此音各各徧一切处。八所说各显性净之理。九各令一切普得见闻。十各各皆得究竟之益。上之十义。从一妙音。展转开之。具十无尽。方曰圆音。文处可见。
  △二叹佛现身无碍德。
  法界诸国土一一微尘中(至)平等如虚空。
  初偈解脱力故。现处周细。次偈法身力故。现相即虚。后二偈以般若德。发挥前偈。初偈释下半。言影像者。显无方所故。谓光东则影西。光西则影东。质对像生。来无所从。质谢像亡。去无所至。故此影像即空无体。后偈释上半。言如空者。不可取等故。故虽现形。犹如水月。平等如空。
  △三叹佛神变自在德。
  十方所有佛尽入一毛孔(至)不得其边际。
  一则毛孔广容。二则愿能普徧。三则举少况多。又上略配十句。其中具有四十句意。不能繁指。
  △六结通无穷二。初举此。
  如此四天下道场中(至)诸菩萨众而来集会。
  言四天下者。意在阎浮。言总意别。既以结通。菩萨云集。尤显上叹。是彼十方。
  △二类彼。
  应知一切世界海一一四天下诸道场中悉亦如是。
  远方便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一 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