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续藏经 黔南会灯录
清 如纯辑
序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以九年面壁。独契真机。只履西归。原无多说。至於立雪断臂之徒。悉皆直参上乘。一心相印。又何语之足录乎。虽然自佛法入中国。已有四十二章。即卢老出东瓯。亦着谭经妙论。又何语之不足录乎。黔居边鄙。佛法罕闻。明末宼乱。四方禅侣。咸避地乞食。於其间。或着衣持钵。不坠家风。或挂板悬槌。洪宣法教。於是诸家各有语录。於中片语接人。吐辞见道者。亦不乏也。但以远在天末。不获广播中州流传海内。善一大师。心窃惜之。乃不辞跋涉。徧历诸山。博采各家语录。集之成帙。名以会灯。过余求序。欲授之梓。余谓之曰。尝闻。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语言文字。固不足以见道也。今公集诸家之语。得无谓道在是乎。曰唯唯。否否。昔道副有言。不执文字。而亦不离文字。以为道用。今诸家之语。虽造诣不无优劣之殊。识力或有浅深之异。然皆系籍宗门。表彰吾道。故某欲投之名山。公诸胜剎。具眼者自能辨之。庶不致谓黔地边方未闻佛法也。是则某之志也夫。余曰。有是哉。不在语言。而亦不外於语言。不执文字。而亦不离於文字。是诚教外别传也。因弁言简端。
时
康熙壬午嘉平月紫池集山道人程春翔书於北陇之偶石斋中
序
佛法与圣教无二。圣教洋溢中国。极而至於日月霜露所照坠处。莫不有圣人之教焉。呜呼盛矣。佛法徧一切处。恒沙世界。无不同沾化泽。初无此丰彼啬之殊。而或隐显互异者。则必待乎时之至焉。时未至强之弗行。时至矣遏之弗止。而旋转乎至与未至之间者。则端赖英杰者出。肩荷斯道。殚心思竭劳瘁。积岁月之功。以底於成。固未易易言之也。昔夫子删诗。而不录楚风。说者以为孔子外之。不知其时礼乐教化独盛中土。自荆以南歌谣未着。故采风者。无得而录焉。今楚风已绝。盛於诸夏矣。黔南远在天末。去中原万里。其民风朴遫。山川崄巇。声教几所勿及。即拈花一脉。自唐宋以迄胜国。是少闻焉。天龙善禅师。慨然起任其事。搜罗散失。取明季诸老。以至於今。行超明实。四辈语录。共若干卷。裒然成大集。名曰黔南会灯录。少室一灯。於是徧照乾坤矣。癸未夏送板入藏。过余问序。余因慨黔南佛法泯没数百年矣。不谓显扬之时乃在今日。使无苦心大力如天龙者。则将终於勿彰。近而诸方。远而后学。孰知从上有此一派宗师法要哉。或从上诸老。其光明会当出世。故於常寂光中。默相天龙以成盛举。抑天龙即是祖位中人。以现在身。点检前生自家物。自然精当。从此黔南佛法。与中原分道扬镳。互相雄长。厥功顾不伟哉。天龙既以佛法为己任。今东南法派紊乱极矣。如孔子之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使猖狂草泽之徒。不得妄自位置以淆宗统。廓清之功。又迈越兹录一等矣。盖此在彰善。而彼在瘅恶。皆春秋之义也。是为序。
时。
康熙岁次癸未年桂月。
予诰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二级长水杜臻撰。
源启
予行脚东南。经诸大剎。每於休夏之际。披阅传灯。见古今尊宿名目。多在江浙诸省。惟黔中未见片言点墨。不禁掩卷而叹曰。圣贤不择地而生。佛法徧一切处。何吾黔之独无也。是人以地囿耶。抑佛法有偏耶。予抱此念。周旋烟水十数余年。及至归里。每思唐宋时所集者。盖谓吾黔宗教未讫。泯泯无传。固无论矣。若自明迄清。风声所树。吾黔宗教已广。且各家亦有语录流行。卓然可观。较量诸省。不相上下。何近代竟无传也。岂圣贤果择地而生耶。佛法洵非普徧耶。予是惄焉有感於斯也。但深究其源。总以关山迢递。邮简莫及。故令操觚者。无由收集尔。予不敏。敬矢厥志。不惮寒暑。躬历诸郡。汇收全黔诸家语录。缀以管见。编辑成书。名曰黔南会灯录。窃欲就正明眼。刊送入藏。待后高明远达公心普德者出。再行撰集。以资采收之万一。庶几后世披览。无遗憾焉。
凡例
此书宜汇诸省。并古今同编。庶览者。知渊源有序。但稽藏内。诸省历代诸祖语录。不啻汗牛充栋。流传已广。故不复赘。亦且学疎慧浅。识寡力微。恐贻培山沃海之讥耳。 集此书。原为黔南。几经兵燹。诚恐先辈语录散失无传。特为收集。寄藏以遗后学。 此书所收。惟黔语。岂敢希补法门。不过假之以表黔善合诸省。咸称佛国。以见东土正法徧流无间隔也。 撰集规式。古例止收上堂小参示众机缘拈颂法语等类。其杂着空名不载。惟黔地远人稀。弗能效例。凡在苦心力行之内。无论有录无录。杂着一槩并收。庶存名以备后考。非敢奉情滥赘。 诸师亦有僦居行化者。惟在黔语句收之。其余弗敢备载。 论宗派虽云五家。近来惟洞济两宗行世。在黔属济儿孙居多。洞下仅有数人已。俱於卷首。注出来源。 考吾黔宗风。兴自明末。自燕居老人暨语嵩云腹和尚三人入黔。为破天荒也。燕师乃行字堂头。所以此书先从行字起。至实字止。余待后续。 自明迄清。凡倡道於黔。诸师语录。亦有预刻入藏者。今复搜集并订。俾阅者展卷全览。免其更求。
习安天龙 如纯 谨识
黔南会灯录目录
卷首 叙文 源启 凡例卷一 临济三十二世天童下 (破山明法嗣)象崖性珽禅师(行辈) 敏树如相禅师 燕居德申禅师 灵隐印文禅师 半云如慧禅师(见师语录拈破祖香皆破祖嗣但破祖录中未见其名不卜 何故也诚恐有误姑收附载) 临济三十三世天童第三代破山下 (象崖珽法嗣)云腹 智禅师(超辈) 余山 瑞禅师 纯一道源禅师卷二 (雪臂峦法嗣)语嵩传裔禅师 (敏树相法嗣)天隐道崇禅师(即南滨) 天湖正印禅师 颕秀真悟禅师 天语 怀禅师 圣符道越禅师 禄藜觉甫禅师 圣图道行禅师 净空性明禅师 赤松道领禅师 天机道通禅师卷三 (燕居申法嗣)述中合舜禅师 赤旛 幢禅师 铁梅 珍禅师 (丈雪醉法嗣)月幢彻了禅师 (灵隐文法嗣)大慈悟度禅师 梅溪福度禅师 慈济海舟禅师 鹤林性贤禅师 (密行忍法嗣)万德佛开禅师 用愚源哲禅师 (圣可玉法嗣)雪林超化禅师 (半云慧法嗣)三能性柔禅师 平阳下 (芥庵法嗣)行之显笃禅师卷四 临济三十四世天童第四代汉月下 (轮庵揆法嗣)云空智量禅师(明辈) 破山下 (石谷慧法嗣)竹航 海禅师 (云腹智法嗣)会也益惺禅师 慧月益眼禅师 (余山瑞法嗣)渠山妙随禅师 钝峰 运禅师 (纯一源法嗣)无涯昌太禅师 (语嵩裔法嗣)嵩目佛宗禅师 嵩眉佛海禅师卷五 宗风佛定禅师 剖石佛镜禅师 (天吼廓法嗣)语圣弘正禅师(即不波) 语贤弘英禅师(即睿旨) 语林弘先禅师 (天隐崇法嗣)古源海鉴禅师 大凡昌宗禅师 识竺海伦禅师 以四德教禅师 (天湖印法嗣)别南传旨禅师 月峰性琰禅师 (天语怀法嗣)顶相道慕禅师(即桂颕) 桂魄智顶禅师 桂铉传慧禅师 (圣符越法嗣)福圆 满禅师 衡岳行规禅师 (赤松领法嗣)大拙净霞禅师 云石明源禅师 (铁梅珍法嗣)逈然明月禅师 浮月福海禅师 古月明济禅师卷六 (月幢了法嗣)剑端达祖禅师 祖鼻达最禅师 善权达位禅师 极乘道真禅师 显今达古禅师 (半生襄法嗣)竺怀 印禅师 (枕石 法嗣)广成普升禅师 (梅溪度法嗣)慧颕庆绪禅师 霞章海伟禅师 绍南真解禅师 法雨照润禅师 (慈济舟法嗣)六行海鉴禅师 (万德开法嗣)印海学偦禅师卷七 (密参山法嗣)(锦江录注参讹印) 烁吼 [、/(、*、)]禅师 (恒秀 法嗣)蓝田光碧禅师 明辉净月禅师 (楚眼襄法嗣)慧林如英禅师 (行之笃法嗣)卓庵明闲禅师 曹洞三十一世云门下第四代(自曹溪发脉已来迄今济下实字 已居三十九世之列因甚洞下还在三十一二间不知是何也姑识之俟后明哲详定焉) (月印庆法嗣)淡云明光禅师 弗会传知禅师 宿士类 梵行传性和尚 祖融法印和尚 西识清见和尚 合鳞李居士 天一刘居士 居易叶居士 三一龙居士 六度李居士 临济三十五世天童第五代破山下 (嵩目宗法嗣)古雪海智禅师(实辈锦江录误收为语嵩法嗣) (嵩眉海法嗣)苍龙道语禅师 长灵道佑禅师 济川佛普禅师 (宗风定法嗣)实行慧真禅师 无灭慧颕禅师 (剖石镜法嗣)云峰祖高禅师 (语圣正法嗣)溪脉照一禅师 镜天宗照禅师 大千宗月禅师 (语贤英法嗣)慧镜照常禅师 慧知寂云禅师 (古源鉴法嗣)月恒真升禅师卷八 (月峰琰法嗣)省参海宁禅师 (顶相慕法嗣)禅那广静禅师 (衡岳规法嗣)济庵普静禅师 (竺怀印法嗣)厂石如圣禅师 玄一如海禅师 (祖鼻最法嗣)嵋霁 宗禅师 (善权位法嗣)普济大阐禅师 天一大悦禅师 虚峨大照禅师 审实本照禅师 恒暲圣目禅师 善一如纯禅师 续补 (圣可玉法嗣)续灯寂常禅师 无瑕性玉禅师 (璧林门法嗣)竺崖心性禅师
黔南会灯录目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