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宋-蕴闻
耙嘀蝗缡恰1暇谷绾巍H缡侨缡恰H缡且嘀蝗缡恰?br />
答汪状元(圣锡)
左右妙年自立。便在一切人顶[寧*頁]上。不为富贵所笼罗。非百劫千生愿力所持。焉能致是。又能切切于此一大事。念念不退转。有决定信具决定志。此岂浅丈夫所能。老瞿昙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请著鞭不可忽。世间事只这是。先圣岂不云乎。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闻底是何道。到这里岂容眨眼。不可更引吾道一以贯之去也。须自信自悟。说得底终是无凭据。自见得。自悟得。自信得及了。说不得。形容不出。却不妨。只怕说得似形容得似却不见却不悟者。老瞿昙指为增上慢人。亦谓之谤般若人。亦谓之大妄语人。亦谓之断佛慧命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若透得狗子无佛性话。这般说话。却成妄语矣。而今不可便作妄语会。吕居仁比连收两书。书中皆云。夏中答隆礼书。常置座右以得为期。又闻。尝录呈左右。近世贵公子似渠者。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顷在山头每与公说这般话。见公眼目定动领览得九分九牦。只欠[囗@力]地一下尔。若得[囗@力]地一下了。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在我不在人。得到这个田地。由我指挥。所谓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得失是非焉有挂碍。不是强为法如是故也。此个境界。除无垢老子。他人如何信得及。纵信得及。如何得入手。左右已信得及。已觑得见。已能分别。是邪是正。但未得入手耳。得入手时一分老少不在智愚。如将梵位直授凡庸。更无阶级次第。永嘉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是也。但相听决不相误。
又。
某万缘休罢。日用只如此。无烦轸念。左右分上欠少个甚么。在世界上。可谓千足万足。苟能于此个门中翻身一掷。何止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而已哉。昔杨文公大年。三十岁见广慧琏公。除去碍膺之物。自是已后在朝廷居田里。始终一节。不为功名所移。不为富贵所夺。亦非有意轻功名富贵。道之所在。法如是故也。赵州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此老此说。非是强为。亦法如是故也。大率为学为道一也。而今学者往往以仁义礼智信为学。以格物忠恕一以贯之之类为道。只管如抟谜子相似。又如众盲摸象各说异端。释不云乎。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临生死祸福之际都不得力。盖由此也。杨子云。学者所以修性。性即道也。黄面老子云。性成无上道。圭峰云。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心。狂乱由情念。临终被业牵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所谓义者。是义理之义。非仁义之义。而今看来。这老子亦未免析虚空为两处。仁乃性之仁。义乃性之义。礼乃性之礼。智乃性之智。信乃性之信。义理之义亦性也。作无义事。即背此性。作有义事。即顺此性。然顺背在人。不在性也。仁义礼智信在性。不在人也。人有贤愚。性即无也。若仁义礼智信在贤而不在愚。则圣人之道。有拣择取舍矣。如天降雨择地而下矣。所以云。仁义礼智信在性。而不在人也。贤愚顺背在人。而不在性也杨子所谓修性性亦不可修。亦顺背贤愚而已。圭峰所谓惺悟狂乱是也。赵州所谓使得十二时被十二时使是也。若识得仁义礼智信之性起处。则格物忠恕一以贯之在其中矣。肇法师云。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哉。所以云。为学为道一也。大率圣人设教。不求名不伐功。如春行花木。具此性者。时节因缘到来。各各不相知。随其根性大小方圆长短。或青或黄。或红或绿。或臭或香。同时发作。非春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长能短。能青能黄。能红能绿。能臭能香。此皆本有之性。遇缘而发耳。百丈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又让师谓马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所以云。圣人设教。不求名不伐功。只令学者见性成道而已。无垢老子云。道在一芥则一芥重。道在天下则天下重是也。左右尝升无垢之堂。而未入其室。见其表而未见其里。百岁光阴。只在一刹那间。刹那间悟去。如上所说者皆非实义。然既悟了。以为实亦在我。以为非实亦在我。如水上葫芦。无人动著。常荡荡地。触著便动。捺著便转辘辘地。非是强为。亦法如是故也。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左右如人捕贼已知窝盘处但未捉著耳。请快著精彩。不得有少间断。时时向行住坐卧处。看读书史处。修仁义礼智信处。侍奉尊长处。提诲学者处。吃粥吃饭处。与之厮崖。忽然打失布袋。夫复何言。
答宗直阁
示谕。应缘日涉差别境界。未尝不在佛法中。又于日用动容之间。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情尘。若作如是工夫。恐卒未得悟入。请于脚跟下照顾。差别境界从甚么处起。动容周旋之间。如何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情尘。能知破除情尘者。又是阿谁。佛不云乎。众生颠倒迷己逐物。物本无自性。迷己者自逐之耳。境界本无差别。迷己者自差别耳。既日涉差别境界。又在佛法中。既在佛法中。则非差别境界。既在差别境界中。则非佛法矣。拈一放一。有甚了期。广额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岂有许多忉忉怛怛来。日用应缘处。才觉涉差别境界时。但只就差别处。举狗子无佛性话。不用作破除想。不用作情尘想。不用作差别想。不用作佛法想。但只看狗子无佛性话。但只举个无字。亦不用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则境界也差别。佛法也差别。情尘也差别。狗子无佛性话也差别。间断处也差别。无间断处也差别。遭情尘惑乱身心不安乐处也差别。能知许多差别底亦差别。若要除此病。但只看个无字。但只看。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数。是实是虚。若作虚实商量。又打入差别境界上去也。不如一刀两段。不得念后思前。念后思前则又差别矣。玄沙云。此事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静。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欠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溟溟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左右来书云云。尽是玄沙所诃底病。默照邪师埋人底坑子。不可不知也。举话时都不用作许多伎俩。但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怒哀乐处莫生分别。举来举去。看来看去。觉得没理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也。记取记取。莫见如此境界便退心。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而今默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悟为接引之辞。如此之徒。谩人自谩。误人自误。亦不可不知。日用四威仪中。涉差别境界。觉得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得力处极省力。若用一毫毛气力支撑。定是邪法。非佛法也。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忽然如睡梦觉。如莲华开。如披云见日。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彻不彻。三世诸佛只是个无事人。诸代祖师亦只是个无事人。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又古德云。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于一切处无心。则种种差别境界自无矣。而今士大夫。多是急性便要会禅。于经教上及祖师言句中。抟量要说得分晓。殊不知。分晓处。却是不分晓底事。若透得个无字。分晓不分晓。不著问人矣。老汉教士大夫放教钝。便是这个道理也。作钝榜状元亦不恶。只怕拖白耳一笑。
答李参政(泰发)
示谕。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既非虚语。必有分付处。必有自肯处。读至此嗟叹久之。士大夫平昔所学。临死生祸福之际。手足俱露者。十常八九。考其行事。不如三家村里省事汉。富贵贫贱不能汩其心。以是较之。智不如愚。贵不如贱者多矣。何以故。生死祸福现前。那时不容伪故也。大参相公平昔所学。已见于行事。临祸福之际。如精金入火愈见明耀。又决定知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则定不作他物想矣。其余七颠八倒。或逆或顺。或正或邪。亦非他物。愿公常作此观。妙喜亦在其中。异日相从于寂寞之滨。结当当来世香火因缘。成就重重法界。以实其事。岂小补哉。更须下个注脚。即今这一络索。切忌作寓言指物会。一笑。
答曾宗丞(天隐)
左右天资近道。身心清净。无他缘作障。只这一段。谁人能及。又能行住坐卧。以老僧所示省要处。时时提撕。休说一念相应千了百当。便是此生打未彻。只恁么崖到腊月三十日。阎家老子也须倒退三千里始得。何以故。为念念在般若中无异念无间断故。只如道家流。以妄心存想。日久月深。尚能成功。不为地水火风所使。况全念住在般若中。腊月三十日。岂不能转业耶。而今人多是将有所得心学道。此是无妄想中真妄想也。但放教自在。然不得太紧。不得太缓。只恁么做工夫。省无限心力。左右生处已熟。熟处已生。十二时中自然不著枯心忘怀。将心管带矣。虽未透脱诸魔外道。已不能伺其便。亦自能与诸魔外道。共一手同一眼。成就彼事。而不堕其数矣。除公一人可以语此。余人非但不能如公行履。亦未必信得及也。但于话头上看。看来看去。觉得没巴鼻没滋味心头闷时。正好著力。切忌随他去。只这闷处。便是成佛作祖。坐断天下人舌头处也。不可忽。不可忽。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八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九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答王教授(大受)
不识。左右别后。日用如何做工夫。若是曾于理性上得滋味。经教中得滋味。祖师言句上得滋味。眼见耳闻处得滋味。举足动步处得滋味。心思意想处得滋味。都不济事。若要直下休歇。应是从前得滋味处都莫管他。却去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著意看。若著意不得。捞摸不得。转觉得没杷柄捉把。理路义路心意识都不行。如土木瓦石相似时。莫怕落空。此是当人放身命处。不可忽不可忽。聪明灵利人。多被聪明所障。以故道眼不开。触途成滞。众生无始时来。为心意识所使。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果欲出生死作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段。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故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岂欺人哉。顷蒙惠教。其中种种趣向。皆某平昔所诃底病。知是般事。飏在脑后。且向没巴鼻处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做工夫看。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寻常聪明人。才闻举起。便以心意识领会抟量引证。要说得有分付处。殊不知。不容引证。不容抟量。不容以心意识领会。纵引证得抟量得领会得。尽是髑髅前情识边事。生死岸头定不得力。而今普天之下。唤作禅师长老者。会得分晓底。不出左右书中写来底消息耳。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也。密首座宗杲与渠同在平普融会中相聚。尽得普融要领。渠自以为安乐。然所造者。亦不出左右书中消息。今始知非。别得个安乐处。方知某无秋毫相欺。今特令去相见。无事时试令渠吐露看。还契得左右意否。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若生死到来不得力。纵说得分晓。和会得有下落。引证得无差别。尽是鬼家活计。都不干我一星事。禅门种种差别异解。唯识法者惧。大法不明者。往往多以病为药。不可不知。
答刘侍郎(季高)
示谕。腊月三十日已到。要之日用。当如是观察。则世间尘劳之心。自然销殒矣。尘劳之心既销殒。则来日依前孟春犹寒矣。古德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此个时节。乃是黄面老子出世成佛坐金刚座降伏魔军转法轮度众生入涅槃底时节。与解空所谓腊月三十日时节。无异无别。到这里只如是观。以此观者名为正观。异此观者名为邪观。邪正未分。未免随他时节迁变要得不随时节。但一时放下著。放到无可放处。此语亦不受。依前只是解空居士。更不是别人。
又。
吾佛大圣人。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况博地凡夫耶。居士既是个中人。想亦常入是三昧。昔有僧问一老宿。世界恁么热。未审向甚么处回避。老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曰只如镬汤炉炭里。作么生回避。曰众苦不能到。愿居士日用四威仪中。只如此做工夫。老宿之言不可忽。此是妙喜得效底药方。非与居士此道相契此心相知。亦不肯容易传授。只用一念相应。草汤下更不用别汤使。若用别汤使。令人发狂。不可不知也。一念相应草。不用他求亦只在居士四威仪中。明处明如日。黑处黑如漆。若信手拈来。以本地风光一照。无有错者。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故佛祖常以此药向镬汤炉炭里。医苦恼众生生死大病。号大医王。不识居士还信得及否。若言我自有父子不传之秘方。不用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底妙术。却望居士布施也。
答李郎中(似表)
士大夫学此道。不患不聪明。患太聪明耳。不患无知见。患知见太多耳。故常行识前一步。昧却脚跟下快活自在底消息。邪见之上者。和会见闻觉知为自己。以现量境界。为心地法门。下者弄业识。认门头户口。簸两片皮。谈玄说妙。甚者至于发狂不勒字数。胡言汉语。指东画西。下下者以默照无言空空寂寂。在鬼窟里著到。求究竟安乐。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而可知也。冲密等归。领所赐教。读之喜慰不可言。更不复叙世谛相酬酢。只以左右向道勇猛之志。便入葛藤。禅无德山临济之殊。法眼曹洞之异。但学者无广大决定志。而师家亦无广大融通法门。故所入差别。究竟归宿处。并无如许差别也。示谕。欲妙喜因书指示径要处。只这求指示径要底一念。早是刺头入胶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虽然有问不可无答。请左右。都将平昔或自看经教话头。或因人举觉指示得滋味欢喜处。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却向未起求径要底一念子前头看。看来看去。觉得转没巴鼻。方寸转不宁怗时。不得放缓。这里是坐断千圣顶[寧*頁]处。往往学道人。多向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看来看去。忽然睡梦觉。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平昔做底得力工夫。知公有决定志。故拖泥带水。纳这一场败阙。此外别无可指示。若有可指示。则不径要矣。
答李宝文(茂嘉)
向承示谕。性根昏钝。而黾勉修持。终未得超悟之方。宗杲顷在双径。答富季申所问。正与此问同。能知昏钝者。决定不昏钝。更欲向甚处求超悟。士大夫学此道。却须借昏钝而入。若执昏钝。自谓我无分。则为昏钝魔所摄矣。盖平昔知见。多以求证悟之心。在前作障故。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此障亦非外来。亦非别事。只是个能知昏钝底主人公耳。故瑞岩和尚居常在丈室中自唤云。主人公。又自应云喏。惺惺著。又自应云喏。他时后日莫受人谩。又自应云。喏喏。古来幸有恁么榜样。谩向这里提撕看。是个甚么。只这提撕底。亦不是别人。只是这能知昏钝者耳。能知昏钝者。亦不是别人。便是李宝文本命元辰也。此是妙喜应病与药。不得已略为居士指个归家稳坐底路头而已。若便认定死语。真个唤作本命元辰。则是认识神为自己。转没交涉矣。故长沙和尚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前所云借昏钝而入是也。但只看能知得如是昏钝底。毕竟是个甚么。只向这里看。不用求超悟。看来看去。忽地大笑去矣。此外无可言者。
答向侍郎(伯恭)
示谕。悟与未悟梦与觉一。一段因缘。黄面老子云。汝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谓至人无梦。非有无之无。谓梦与非梦一而已。以是观之。则佛梦金鼓。高宗梦傅说。孔子梦奠两楹。亦不可作梦与非梦解。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教中自有明文。唯梦乃全妄想也。而众生颠倒。以日用目前境界为实。殊不知。全体是梦。而于其中复生虚妄分别。以想心系念神识纷飞为实梦。殊不知。正是梦中说梦。颠倒中又颠倒。故佛大慈悲老婆心切。悉能遍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于一一尘中。以梦自在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此亦普示颠倒众生。以目前实有底境界。为安立海。令悟梦与非梦悉皆是幻。则全梦是实。全实是梦。不可取不可舍。至人无梦之义。如是而已。来书见问。乃是宗杲三十六岁时所疑。读之不觉抓著痒处。亦尝以此问圜悟。先师但以手指曰。住住休妄想休妄想。宗杲复曰。如宗杲未睡著时。佛所赞者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从前依师。及自做工夫。零碎所得者。惺惺时都得受用。及乎上床半惺半觉时。已作主宰不得。梦见得金宝。则梦中欢喜无限。梦见被人以刀杖相逼。及诸恶境界。则梦中怕怖惶恐。自念。此身尚存。只是睡著已作主宰不得。况地水火风分散。众苦炽然。如何得不被回换。到这里方始著忙。先师又曰。待汝说底许多妄想绝时。汝自到寤寐恒一处也。初闻亦未之信。每日我自顾。寤与寐分明作两段。如何敢开大口说禅。除非佛说寤寐恒一是妄悟。则我此病不须除。佛语果不欺人。乃是我自未了。后因闻先师举诸佛出身处熏风自南来。忽然去却碍膺之物。方知黄面老子所说。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妄语不欺人。真大慈悲。粉身没命不可报。碍膺之物既除。方知梦时便是寤时底。寤时便是梦时底。佛言。寤寐恒一。方始自知这般道理。拈出呈似人不得。说与人不得。如梦中境界取不得舍不得。承问妙喜于未悟已前已悟之后有异无异。不觉依实供通。子细读来教字字至诚。不是问禅。亦非见诘。故不免以昔时所疑处吐露。愿居士试将老庞语谩提撕。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先以目前日用境界。作梦会了。然后却将梦中底。移来目前。则佛金鼓。高宗傅说。孔子奠两楹。决不是梦矣。
答陈教授(阜卿)
此道寂寥。无出今日。邪师说法。如恶叉聚。各各自谓。得无上道。咸唱邪说。幻惑凡愚。故某每每切齿于此。不惜身命。欲扶持之。使光明种子知有吾家本分事。不堕邪见网中。万一得众生界中佛种不断。亦不虚受黄面老子覆荫。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然亦是不知时不量力之一事也。左右既是个中人。不得不说个中事。因笔不觉及此耳。
答林判院(少瞻)
示谕。求一语与信道人做工夫。既看圆觉经。经中岂止一语而已哉。诸大菩萨各随自所疑处发问。世尊据所疑一一分明剖析。大段分晓。前所给话头。亦在其中矣。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此语最亲切)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老汉昔居云门庵时。尝颂之曰。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但将此颂放在上面。却将经文移来下面。颂却是经。经却是颂。试如此做工夫看。莫管悟不悟。心头休热忙。亦不可放缓。如调弦之法。紧缓得其所。则曲调自成矣。归去但与冲辈相亲。递相琢磨。道业无有不办者。祝祝。
答黄知县(子余)
收书。知为此一大事因缘甚力。大丈夫汉。所作所为当如是耳。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过了一日。则销了一日好事。可畏可畏。左右春秋鼎盛。正是作业不识好恶时。能回此心学无上菩提。此是世界上第一等难容灵利汉。五浊界中有甚么奇特事。过如此段因缘。趁色力强健早回头。以临老回头。其力量胜百千万亿倍。老汉私为左右喜。前此写去法语。曾时时觑看否。第一记取。不得起心动念肚里热忙急要悟。才作此念。则被此念塞断路头。永不能得悟矣。祖师云。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此乃祖师吐心吐胆。为人处也。但日用费力处莫要做。此个门中不容费力。老汉常为人说此话。得力处乃是省力处。省力处乃是得力处。若起一念希望心求悟入处。大似人在自家堂屋里坐却问他人觅住处无异。但把生死两字。贴左鼻尖儿上。不要忘了。时时提撕话头。提来提去。生处自熟。熟处自生矣。此语已写在空相道人书中。请同此书。互换一看。便了得也。
答严教授(子卿)
真实到不疑之地者。如浑钢打就生铁铸成。直饶千圣出头来。现无量殊胜境界。见之亦如不见。况于此作奇特殊胜道理耶。昔药山坐禅次石头问。子在这里作甚么。药山云。一物不为。石头云。恁么则闲坐也。药山云。闲坐则为也。石头然之。看他古人。一个闲坐也奈何他不得。今时学道之士。多在闲坐处打住。近日丛林无鼻孔辈。谓之默照者。是也。又有一种脚跟元不曾点地。认得个门头户口光影。一向狂发。与说平常话不得。尽作禅会了。似这般底。唤业识作本命元辰。更是不可与语本分事也。不见云门大师有言。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检点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而今学实法者。以透过法身为极致。而云门返以为病。不知透过法身了。合作么生。到这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著问别人。问别人则祸事也。所以云。真实到不疑之地者。如浑钢打就生铁铸成是也。如人吃饭饱时。不可更问人我饱未饱。昔黄檗问百丈。从上古人以何法示人。百丈只据坐。黄檗云。后代儿孙将何传授。百丈拂衣便起云。我将谓汝是个人。这个便是为人底样子也。但向自信处看。还得自信底消息绝也未。若自信底消息绝。则自然不取他人口头办矣。临济云。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不是欺人。第七地菩萨求佛智心未满足故。谓之烦恼。直是无尔安排处。著一星儿外料不得。数年前有个许居士。认得个门头户口。将书来呈见解云。日用中空豁豁地。无一物作对待。方知三界万法。一切元无。直是安乐快活放得下。因示之以偈曰。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莫恋快活处。快活使人狂。如水之任器。随方圆短长。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偶晨起稍凉。蓦然记得。子卿道友初得个入头时。尚疑恐是光影。遂将从来所疑公案拖照。方见赵州老汉败阙处。不觉信笔葛藤如许。
答张侍郎(子韶)
左右以自所得瞥脱处为极则。才见涉理路入泥入水为人底。便欲扫除使灭踪迹。见宗杲所集正法眼藏便云。临济下有数个庵主好机锋。何不收入。如忠国师。说义理禅。教坏人家男女。决定可删。左右见道如此谛当。而不喜忠国师说老婆禅。坐在净净洁洁处。只爱击石火闪电光一著子。此外不容一星儿别道理。真可惜耳。故宗杲尽力主张。若法性不宽。波澜不阔。佛法知见不亡。生死命根不断。则不敢如此四楞著地入泥入水为人。盖众生根器不同故。从上诸祖各立门户施设。备众生机随机摄化。故长沙岑大虫有言。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须草深一丈。倩人看院始得。既落在这行户里。被人唤作宗师。须备众生机说法。如击石火闪电光一著子。是这般根器。方承当得。根器不是处用之。则揠苗矣。宗杲岂不晓瞥脱一椎。便七穿八穴是性燥。所以集正法眼藏不分门类。不问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宗。但有正知正见。可以令人悟入者。皆收之。见忠国师大珠二老宿。禅备众体。故收以救此一类根器者。左右书来云。决定可删。观公之意。正法眼藏尽去除诸家门户。只收似公见解者。方是。若尔则公自集一书。化大根器者。有何不可。不必须教妙喜随公意去之。若谓忠国师说拖泥带水老婆禅便绝后。则如岩头睦州乌臼汾阳无业镇州普化定上座云峰悦法昌遇诸大老。合儿孙满地。今亦寂然无主化者。诸公岂是拖泥带水说老婆禅乎。然妙喜主张国师。无垢破除。初不相妨也。
答除显谟(稚山)
左右频寄声妙喜。想只是要调伏水牯牛捏杀这猢狲子耳。此事不在久历丛林饱参知识。只贵于一言一句下直截承当不打之绕尔。据实而论。间不容发。不得已说个直截。已是纡曲了也。说个承当。已是蹉过了也。况复牵枝引蔓。举经举教。说理说事。欲究竟耶。古德云。但有纤毫即是尘。水牯牛未调伏。猢狲子未死。纵说得恒沙道理。并不干我一星儿事。然说得说不得。亦非外边事。不见江西老宿有言。说得亦是汝心。说不得亦是汝心。决欲直截担荷。见佛见祖如生冤家。方有少分相应。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不著起心求悟。水牯牛自调伏。猢狲子自死矣。记取记取。但向平昔心意识凑泊不得处。取不得处舍不得处。看个话头。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看时不用将平昔聪明灵利思量卜度。拟心思量。十万八千未是远。莫是不思量不计较不拟心便是么。咄更是个甚么。且置是事。
答杨教授(彦侯)
左右强项中。却有不可思议底柔和。致一言之下千了百当。此事殊胜。若不间于强项中打发得几人。佛法岂到今日。非有般若根性。则不能如是盛事盛事。示谕。欲来年春夏间。桌无底船。吹无孔笛。施无尽供。说无生话要了无穷无始不有不无巴鼻。但请来与这无面目汉商量。定不错了这话。又承需道号。政欲相涂糊。可称快然居士。故真净老人云。快然大道只在目前。纵横十字拟而留连。便是此义也。某在长沙作久住计。左右他日果从此来。则林下不寂寞也。
答楼枢密
不识。别后日用应缘处。不被外境所夺否。视堆案之文。能拨置否。与物相遇时。能动转否。住寂静处。不妄想否。体究个事。无杂念否。故黄面老子有言。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著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过去事或善或恶。不须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到面前。或逆或顺。亦不须著意。著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著这个道理。逆境界易打。顺境界难打。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定省少时。便过了。顺境界直是无你回避处。如磁石与铁相偶。彼此不觉合作一处。无情之物尚尔。况现行无明全身在里许作活计者。当此境界。若无智慧不觉不知被他引入罗网。却向里许要求出路。不亦难乎。所以先圣云。入得世间出世无余。便是这个道理也。近世有一种修行失方便者。往往认现行无明。为入世间。便将出世间法。强差排作出世无余之事。可不悲乎。除夙有誓愿即时识得破作得主不被他牵引。故净名有言。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若免得此过。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恁么方可作入得世间。谓之有力量汉。已上所说。都是妙喜平昔经历过底。即今日用亦只如此修行。愿公趁色力强健。亦入是三昧。此外时时以赵州无字提撕。久久纯熟。蓦然无心撞破漆桶。便是彻头处也。
又。
日用工夫。前书已葛藤不少。但只依旧不变不动。物来则与之酬酢。自然物我一如矣。古德云。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自证自得处。拈出呈似人不得。唯亲证亲得者。略露目前些子。彼此便默默相契矣。示谕。自此不被人谩。不错用工夫矣。大概已正。杷柄已得。如善牧牛者索头常在手中。争得犯人苗稼。蓦地放却索头。鼻孔无捞摸处平田浅草一任纵横。慈明老人所谓。四方放去休拦遏。八面无拘任意游。要收只在索头拨。未能如是。当紧把索头且与顺摩捋。淹浸工夫既熟。自然不著用意堤防矣。工夫不可急。急则躁动。又不可缓。缓则昏怛矣。忘怀著意俱蹉过。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昔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著。严阳云。一物既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云。放不下担取去。严阳于言下大悟。又有僧问古德。学人奈何不得时如何。古德云。老僧亦奈何不得。僧云。学人在学地。故是奈何不得。和尚是大善知识。为甚么亦奈何不得。古德云。我若奈何得。则便拈却尔这不奈何。僧于言下大悟。二僧悟处。即是楼枢密迷处。楼枢密疑处。即是二僧问处。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灭诸分别法。是法无生灭。细观来书。病已去尽。别证候亦不生矣。大段相近。亦渐省力矣。请只就省力处。放教荡荡地。忽然啐地破嚗地断。便了千万。勉之。
答曹太尉(功显)
宗杲虽年运而往矣。不敢不勉强力以此事与衲子辈激扬。一日粥后拨牌子。轮一百人入室。间有负命者上钩来。亦有咬人师子。以此法喜禅悦为乐。殊不觉倦。亦造物见怜耳。左右福慧两全。日在至尊之侧。而留意此段大事因缘。真不可思议事。释迦老子曰。有势不临难。豪贵学道难。非百劫千生曾承事善知识种得般若种子深。焉能如是信得及。只这信得及处。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愿公只向信得及处觑捕。久久自透脱矣。然第一不得著意安排觅透脱处。若著意则蹉过也。释迦老子又曰。佛道不思议。谁能思议佛。又佛问文殊师利曰。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曰。弗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如今思惟。实无心想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常与定俱。佛与祖师所受用处。无二无别。近年丛林有一种邪禅。以闭目藏睛。觜卢都地作妄想。谓之不思议事。亦谓之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才开口便唤作落今时。亦谓之根本上事。亦谓之净极光通达。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为枝叶边事。盖渠初发步时便错了。亦不知是错。以悟为建立。既自无悟门。亦不信有悟者。这般底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左右具验人眼久矣。似此等辈。披却师子皮作野干鸣。不可不知。某与左右虽未承颜接论。此心已默默相契多年矣。前此答字。极不如礼。今专遣法空禅人。代往致敬。故不暇入善思惟三昧。只恁么信手信意。不觉葛藤如许。聊谢不敏而已。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九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答荣侍郎(茂实)
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调。但向日用应缘处。时时觑捕。我这个能与人决断是非曲直底。承谁恩力。毕竟从甚么处流出。觑捕来觑捕去。平昔生处路头自熟。生处既熟则熟处却生矣。那个是熟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无明业识思量计较心识。昼夜熠熠如野马无暂停息底是。这一络索。使得人流浪生死。使得人做不好事。这一络索既生。则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便现前矣。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故古德契证了便解道。应眼时若千日。万象不能逃影质。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如此等事。不假他求。不借他力。自然向应缘处活鱍鱍地。未得如此。且将这思量世间尘劳底心。回在思量不及处。试思量看。那个是思量不及处。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这一字。尽尔有甚么伎俩。请安排看。请计较看。思量计较安排。无处可以顿放。只觉得肚里闷心头烦恼时。正是好底时节。第八识相次不行矣。觉得如此时。莫要放却。只就这无字上提撕。提撕来提撕去。生处自热。热处自生矣。近年以来。丛林中有一种唱邪说为宗师者。谓学者曰。但只管守静。不知守者是何物。静者是何人。却言静底是基本。却不信有悟底。谓悟底是枝叶。更引僧问仰山曰。今时人还假悟也无。仰山曰。悟则不无。争奈落在第二头。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便作实法会。谓悟是落第二头。殊不知。沩山自有警觉学者之言。直是痛切。曰研穷至理。以悟为则。此语又向甚处著。不可沩山疑误后人要教落在第二头也。曹阁使亦留心此事。恐其被邪师辈所误。比亦如此书。忉忉怛怛写。与此公聪明识见。有大过人处。决不到错认方便语作实法会。但某未得与之目击。私忧过计耳。闻老居士亦与之是道友。因笔不觉葛藤。无事相见时。试问渠取书一看。方知妙喜相期。不在眼底。彼此气义相投。又非势利之交。写了一纸。纸尽又添一纸。不暇更事形迹。此书亦如是。前书托是个中人。故曰。切不可道老老大大著甚来由。若如此则好事在面前。定放过矣。写时虽似率易。然亦机感相投。亦不觉书在纸上。荷公信得妙喜及便把做事。日用应缘处。便恢张此个法门。以报圣主求贤安天下之意。真不负其所知也。愿种种堪忍。始终只如今日做将去。佛法世法打作一片。且耕且战。久久纯熟。一举而两得之。岂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乎。
又。
示谕。钟鸣漏尽之讥。为君上尽诚。而下安百姓。自有闻弦赏音者。愿公凡事坚忍。当逆顺境。政好著力。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平昔学道。只要于逆顺界中受用。逆顺现前而生苦恼。大似平昔不曾向个中用心。祖师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请于逆顺境中。常作是观。则久久自不生苦恼。苦恼既不生。则可以驱魔王作护法善神矣。前此老老大大著甚来由之说。言犹在耳。岂忘之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以居士前十余载闲。自有闲时时节。今日仕权在手。便有忙底时节。当念闲时是谁闲。忙时是谁忙。须信忙时却有闲时道理。闲时却有忙时道理。正在忙中。当体主上起公之意。顷刻不可暂忘。自警自察。何以报之。若常作是念。则镬汤炉炭刀山剑树上。亦须著向前。况目前些小逆顺境界耶。与公以此道相契。故不留情。尽净吐露。
答黄门司节夫
收书并许多葛藤。不意便解如此拈弄。直是弄得来。活鱍鱍地。真是自证自得者。可喜可喜。但只如此。从教人道这官人不依本分乱说乱道。他家自有通人爱。除是曾证曾悟者方知。若是听响之流。一任他钻龟打瓦。更批判得如来禅祖师禅好。尽吃得妙喜拄杖也。且道。是赏伊罚伊。一任诸方更疑三十年。
答孙知县
蒙以所修金刚经相示。幸得随喜一遍。近世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内典者。实为希有。不得意趣。则不能如是信得及。不具看经眼。则不能窥测经中深妙之义。真火中莲也。详味久之。不能无疑耳。左右诋诸圣师翻译失真。而汩乱本真。文句增减。违背佛意。又云。自始持诵。即悟其非。欲求定本是正舛差。而习伪已久。雷同一律。暨得京师藏本。始有据依。复考绎天亲无著论颂。其义吻合。遂泮然无疑。又以长水孤山二师。皆依句而违义。不识左右敢如是批判。则定尝见六朝所译梵本。尽得诸师翻译错谬。方始泮然无疑。既无梵本。便以臆见刊削圣意。则且未论招因带果毁谤圣教堕无间狱。恐有识者见之。却如左右检点诸师之过。还著于本人矣。古人有言。交浅而言深。招尤之道也。某与左右素昧平生。左右以此经求印证。欲流布万世于众生界中种佛种子。此是第一等好事。而又以某为个中人。以个中消息。相期于形器之外。故不敢不上禀。昔清凉国师造华严疏。欲正译师讹舛。而不得梵本。但书之于经尾而已。如佛不思议法品中所谓。一切佛有无边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著。清凉但云。佛不思议法品上卷。第三叶第十行。一切诸佛旧脱诸字。其余经本脱落。皆注之于经尾。清凉亦圣师也。非不能添入及减削。止敢书之。于经尾者。识法者惧也。又经中有大琉璃宝。清凉曰。恐是吠琉璃。旧本错写。亦不敢改。亦只如此注之经尾耳。六朝翻译诸师。皆非浅识之士。翻译场有译语者。有译义者。有润文者。有证梵语者有正义者。有唐梵相校者。而左右尚以为错译圣意。左右既不得梵本。便妄加刊削。却要后人谛信。不亦难乎。如论长水依句而违义。无梵本证。如何便决定。以其为非。此公虽是讲人。与他讲人不同。尝参琅玡广照禅师。因请益琅玡。首楞严中。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之义。琅玡遂抗声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于言下大悟。后方披襟自称座主。盖座主多是寻行数墨。左右所谓依句而不依义。长水非无见识。亦非寻行数墨者。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经文大段分明。此文至浅至近。自是左右求奇太过要立异解求人从己耳。左右引无著论云。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菩提。为离此著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此论大段分明。自是左右错见错解尔。色是相缘起。相是法界缘起。梁昭明太子谓。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二十二分中。以此分为无断无灭分。恐须菩提不以具足相则缘起灭矣。盖须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多不住缘起相。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是无生性。所以远离断常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不说性而言相。谓法界是性之缘起故也。相是法界缘起故。不说性而言相。梁昭明所谓无断无灭是也。此段更分明。又是左右求奇太过。强生节目尔。若金刚经可以刊削。则一太藏教凡有看者。各随臆解。都可刊削也。如韩退之指论语中画字为画字。谓旧本差错。以退之之见识。便可改了。而只如此论在书中何也。亦是识法者惧尔。圭峰密禅师。造圆觉疏钞。密于圆觉有证悟处。方敢下笔。以圆觉经中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圭峰改证为具。谓译者之讹。而不见梵本。亦只如此论在疏中。不敢便改正经也。后来泐潭真净和尚。撰皆证论。论内痛骂圭峰。谓之破凡夫臊臭汉。若一切众生皆具圆觉。而不证者。畜生永作畜生。饿鬼永作饿鬼。尽十方世界。都卢是个无孔铁锤。更无一人发真归元。凡夫亦不须求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已具圆觉。亦不须求证故。左右以京师藏经本为是。遂以京本为据。若京师藏本。从外州府纳入。如径山两藏经。皆是朝廷全盛时赐到。亦是外州府经生所写。万一有错。又却如何改正。左右若无人我。定以妙喜之言为至诚。不必泥在古今一大错。上若执己见为是。决欲改削要一切人唾骂。一任刊版印行。妙喜也只得随喜赞叹而已。公既得得遣人。以经来求印可。虽不相识。以法为亲。故不觉忉忉怛怛相触忤。见公至诚。所以更不留情。左右决欲穷教乘造奥义。当寻一名行讲师一心一意与之参详。教彻头彻尾。一等是留心教网也。若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己事未明。当一心一意。寻一本分作家。能破人生死窠窟者。与伊著死工夫厮崖忽然打破漆桶。便是彻头处也。若只是要资谈柄。道我博极群书无不通达。禅我也会。教我也会。又能检点得前辈诸译主讲师不到处。逞我能我解。则三教圣人。都可检点。亦不必更求人印可。然后放行也。如何如何。
答张舍人状元(安国)
左右决欲究竟此事。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物来即应。如人学射久久中的矣。不见达磨谓二祖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如今人才闻此说。便差排。向顽然无知处。硬自遏捺。要得心如墙壁去。祖师所谓。错认何会解方便者也。岩头云。才恁么便不恁么。是句亦刬。非句亦刬。这个便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底样子也。纵未得啐地折嚗地破。亦不被语言所转矣。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情识未破。则心火熠熠地。正当恁么时。但只以所疑底话头提管。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提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蓦然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此事非难非易。除是夙曾种得般若种智之深。曾于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得正知正见。在灵识中。触境遇缘。于现行处。筑著磕著。如在万人丛里认得自家父母相似。当恁么时。不著问人。自然求觅底心不驰散矣。云门云。不可说时即有。不说时便无也。不可商量时便有。不商量时便无也。又自提起云。且道不商量时。是个甚么。又怕人不会。又自云。更是甚么。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以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为禅者。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搉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为禅者。或以眼见耳闻和会。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为禅者。或以无言无说。坐在黑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王那畔父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而常照。为禅者。如此等辈。不求妙悟。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为诳呼人。以悟为建立。自既不曾悟。亦不信有悟底。妙喜常谓衲子辈说。世间工巧技艺。若无悟处。尚不得其妙。况欲脱生死。而只以口头说静。便要收杀。大似埋头向东走欲取西边物。转求转远。转急转迟。此辈名为可怜愍者。教中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虽是善因。返招恶果。宁以此身碎如微尘。终不以佛法当人情。决要敌生死。须是打破这漆桶始得。切忌被邪师顺摩捋。将冬瓜印子印定。便谓我千了百当。如此之辈。如稻麻竹[竺-二+韋]。左右聪明有识见。必不受这般恶毒。然亦恐用心之切。要求速效。不觉不知。遭他染污。故信笔葛藤如许。被明眼人觑见。一场败阙。千万相听。只以赵州一个无字。日用应缘处提撕。不要间断。古德有言。研穷至理。以悟为则。若说得天华乱坠。不悟总是痴狂外边走耳。勉之不可忽。
答汤丞相(进之)
丞相既存心此段大事因缘。缺减界中虚妄不实。或逆或顺。一一皆是发机时节。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日用合做底事。随分拨遣。触境逢缘。时时以话头提撕。莫求速效。研穷至理。以悟为则。然第一不得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则被所等之心障却道眼。转急转迟矣。但只提撕话头。蓦然向提撕处。生死心绝。则是归家稳坐之处。得到恁么处了。自然透得古人种种方便。种种异解自不生矣。教中所谓。绝心生死。伐心稠林。浣心垢浊。解心执著。于执著处。使心动转。当动转时。亦无动转底道理。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日用应缘处。或净或秽。或喜或怒。或顺或逆。如珠走盘。不拨而自转矣。得到这个时节。拈出呈似人不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南阳忠国师有言。说法有所得。是为野干鸣。此事如青天白日一见便见。真实自见得底。邪师走作不得。前日亦尝面言。此事无传授。才说有奇特玄妙。六耳不同谋之说。即是相欺。便好拽住劈面便唾。书生做到宰相。是世间法中最尊最贵者。若不向此事上了却。即是虚来南阎浮提。打一遭收因结果时。带得一身恶业去。教中说。作痴福是第三生冤。何谓第三生冤。第一生。作痴福不见性。第二生。受痴福无惭愧。不做好事。一向作业。第三生。受痴福尽不做好事。脱却壳漏子时。入地狱如箭射。人身难得。佛法难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学此道须有决定志。若无决定志。则如听声卜者见人说东。便随人向东走。说西便随人向西走。若有决定志。则把得住作得主宰。懒融所谓。设有一法过于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况世间虚幻不实之法。更有甚么心情。与之打交涉也。愿公坚此志。以得入手。为决定义。则纵使大地有情尽作魔王。欲来恼乱。无有得其便处。般若上无虚弃底工夫。若存心在上面。纵今生未了。亦种得种子深。临命终时亦不被业识所牵堕诸恶趣。换却壳漏子转头来。亦昧我底不得。察之。
答樊提刑(茂实)
示谕。能行佛事。而不解禅语。能与不解。无别无同。但知能行者。即是禅语。会禅语而不能行佛事。如人在水底坐叫渴。饭箩里坐叫饥。何异。当知禅语即佛事。佛事即禅语。能行能解。在人不在法。若更向个里觅同觅别。则是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捏怪。如却行而求前。转急转迟。转疏转远矣。要得径截心地豁如。但将能与不能。解与不解。同与不同。别与不别。能如是思量。如是卜度者。扫向他方世界。却向不可扫处看。是有是无。是同是别。蓦然心思意想绝。当恁么时。自不著问人矣。
答圣泉圭和尚
既得外护者存心相照。自可拨置人事。频与衲子辈作佛事。久久自殊胜。更望室中与之子细。不得容人情。不得共伊落草。直似之以本分草料。教伊自悟自得。方是尊宿为人体裁也。若是见伊迟疑不荐。便与之下注脚。非但瞎却他眼。亦乃失却自家本分手段不得人。即是吾辈缘法只如此。若得一个半个本分底。亦不负平昔志愿也。
答鼓山逮长老
专使来。收书并信香等。知开法出世唱道于石门。不忘所从来。为岳长老拈香。续杨岐宗派。既已承当个事。须卓卓地做教彻头彻尾。以平昔实证实悟底一著子。端居丈室。如担百二十斤担子。从独木桥上过。脚蹉手跌。则和自家性命不可保。况复与人抽钉拔楔救济他人耶。古德云。此事如八十翁翁入场屋。岂是儿戏。又古德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草深一丈。须倩人看院始得。岩头每云。向未屙已前一觑。便眼卓朔地。晏国师不跨石门句。睦州现成公案放尔三十棒。汾阳无业莫妄想。鲁祖凡见僧入门便转身面壁而坐。为人时当不昧这般体裁。方不失从上宗旨耳。昔沩山谓仰山曰。建法幢立宗旨。于一方五种缘备。始得成就。五种缘。谓外护缘。檀越缘。衲子缘。土地缘。道缘。闻霜台赵公。是汝请主。致政司业郑公。送汝入院。二公天下士。以此观之。汝于五种缘稍备。每有衲子自闽中来者。无不称叹法席之盛。檀越归向。士大夫外护。住持无魔障。衲子云集。可以趁色力未衰时。频与衲子激扬个事。垂手之际须著精彩。不得莽卤。盖近年以来。有一种裨贩之辈。到处学得一堆一担相似禅。往往宗师造次放过。遂至承虚接响。递相印授。误赚后人。致使正宗淡薄。单传直指之风几扫地矣。不可不子细。五祖师翁住白云时。尝答灵源和尚书云。今夏诸庄。颗粒不收。不以为忧。其可忧者。一堂数百衲子。一夏无一人透得个狗子无佛性话。恐佛法将灭耳。汝看。主法底宗师用心。又何曾以产钱多少山门大小为重轻。米盐细务为急切来。汝既出头。承当个善知识名字。当一味以本分事接待方来。所有库司财谷。分付知因识果知事。分司列局令掌之。时时提举大纲。安僧不必多。日用斋粥。常教后手有余。自然不费力。衲子到室中。下刃要紧。不得拖泥带水。如雪峰空禅师。顷在云居云门相聚。老汉知渠不自欺。是个佛法中人。故一味以本分钳锤似之。后来自在别处打发。大法既明。向所受过底钳锤。一时得受用。方知妙喜不以佛法当人情。去年送得一册语录来。造次颠沛不失临济宗旨。今送在众寮中。与衲子辈看。老汉因掇笔书其后。特为发扬。使本分衲子为将来说法之式。若使老汉初为渠拖泥带水说老婆禅。眼开后定骂我无疑。所以古人云。我不重先师道德。只重先师不为我说破。若为我说破。岂有今日。便是这个道理也。赵州云。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老僧这里只以本分事接人。若接不得。自是学者根性迟钝。不干老僧事。思之思之。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谢降赐大慧禅师语录入藏奏札
臣僧蕴闻。昨于乾道七年三月中。不惧天诛。以先师大慧禅师臣宗杲语录投进。仍乞特旨。送福州入藏。伏准。五月十九日。圣旨已送福州东禅寺入藏讫者。冒昧上陈。方虞罪戾。恩光下逮。俯赐矜俞。梵释重辉。山泽增气。凡居闻见罔不欢欣。恭惟。皇帝陛下。如天鉴观得佛心法。念微言之易泯。参秘藏以并传。先师臣宗杲。植百劫之胜因。逢千载之嘉会。么微有幸。得叨预于殊荣。焚诵何功。冀仰酬于大造。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乾道八年。正月日。径山能仁禅院住持慧日禅师臣蕴闻奏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宋-蕴闻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