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门警训-明-如卺
缁门警训
明 如卺续集
重刊缁门警训序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是而有具大根器。乘本愿轮。灭却正法眼藏者。出而为恶辣钳锤嗔拳热喝。若迅雷疾霆之弗及掩耳。以烹炼之以钧陶之。以掀翻而扩彻之。以至或为法语。为小参。为示众。为警策。为训诫。为箴铭。以激厉之。以鞭辟之。以奖拔之。以化导而诱引之。噫弘法愿重愍物情深。缁门警训一书之所以会萃成编者。岂徒然哉。乃若大明丽天。等受厥照。膜翳在眼。妄生疑端。则又错综。
金轮世主之公论。先哲儒宗之偈赞。于其中焉。或者以为直指单传扫空文字。有所立言悖违宗旨。必告之曰。神机活脱石火电光。杀活纵擒不涉功用。斯惟直接上根。中下之流不堪觑著。眷彼杂花四法界内。终之以事事无碍。明其不舍一法。而无适不可者。岂殆所谓理悟则一事修无穷。而显权宜机应者之准绳也欤。嘉禾卺禅人刊行是书。将使人人因言以见事。因事以见理因理以见心。因心以见性。而复厥本有自然之天。与夫因指以见月。因月以忘指。因忘以忘月。而忘厥所忘之忘者。同出而异名。此又事理互融。空有绝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者之剩语也。尚何警训之有哉。尚何警训之有哉。
成化六年岁次庚寅春三月朔武林清平山空谷沙门景隆序
缁门警训目录
卷第一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明教嵩禅师尊僧篇 孤山圆法师示学徒 勉学上(并序) 勉学下 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并序) 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 长芦慈觉颐禅师坐禅仪 劝参禅文自警文
卷第二
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 三自省察 鹅湖大义禅师坐禅铭 庐山东林混融禅师示众 蓝谷信法师自镜录序 释难文 梁高僧称法主遗诫小师 右街宁僧录勉通外学 晋支遁禅师座右铭 周京师大中兴寺道安法师遗诫九章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 周渭滨沙门亡名法师息心铭 洞山和尚规诫 慈云式忏主书绅 愿文 圭峰密禅师座右铭白杨顺禅师示众 永明智觉寿禅师垂诫 八溢圣解脱门 大智照律师比丘正名 舍缘铭 座右铭 规绳后跋
卷第三
抚州永安禅院僧堂记 禅月大师大隐龟鉴 右街宁僧录三教总论 传禅观法 洪州宝峰禅院选佛堂记丞相张商英撰 三祖镜智禅师信心铭 戒定慧三学 释法四依 戒唯佛制不通余人 撮略诸文以叹戒法 佛在世时偏弘戒法 示僧尼戒相广略 度尼教意 尼八敬法出家超世 沙弥五德 三衣兴意 引示袈裟功能 大教永断缯绵皮物 举现事以斥妄行 示衣财体如非 示敬护三衣钵具法 示开制本缘 钵制意 坐具教意
卷第四
漉囊教意 引大教说净以斥倚滥 八财不净长贪坏道 劝广开怀利随道拥 辩烧身指大小相违 律制杂学以妨正业 解行无实反轻戒律 三宝住持全由戒法 明理三宝功高归之益大 住持三宝 化相三宝 仁宗皇帝赞三宝文 大慧禅师看经回向文 懒庵枢和尚语(六) 四句偈 示比丘忖己德行受食 示比丘慎勿放逸 菩萨三事无厌 戒定慧 诫观檀越四事从苦缘起出生法 诫观末法中校量心行法 诫观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 戒贤论师祈祷观音文 永嘉真觉禅师发愿文 随州大洪山遂禅师礼华严经文 桐江瑛法师观心铭
卷第五
终南山宣律师宾主序 东山演禅师送徒弟行脚 汉显宗开佛化法本内传 中峰和尚遗诫门人 诫闲 千嵓长禅师示众 天衣怀禅师室中以净土问学者 大智律师警自甘涂炭者 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 慈云式忏主三衣辩惑篇
卷第六
长芦慈觉颐禅师龟镜文 慈受禅师示众箴规 笑翁和尚家训 黄龙死心新禅师小参 褒禅山慧空禅师轮藏记 慈照聪禅师住石门查待制为撰僧堂记 应庵华禅师答诠长老法嗣书 怡山然禅师发愿文 开善密庵谦禅师答陈知丞书 司马温公解禅偈 仰山饭 白侍郎六赞偈(并序) 天台圆法师自诫
卷第七
芙蓉楷禅师小参 黄檗禅师示众 徐学老劝童行勤学文 月窟清禅师训童行 山谷居士黄太史发愿文 云峰悦和尚小参语 月林观和尚体道铭 慈受深禅师小参 汾州大达无业国师上堂 法昌遇禅师小参 古镜和尚回汾阳太守 雪窦明觉禅师壁间遗文 范蜀公送圆悟禅师行脚 保宁勇禅师示看经 大智照律师送衣钵与圆照本禅师书 释门登科记序 颜侍郎答云行人书 陈提刑贵谦答真侍郎德秀书
卷第八
慈受禅师训童行 勉僧看病 大慧禅师礼观音文 天台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 观心食法 大智律师三衣赋 铁钵赋 坐具赋 漉囊赋 锡教赋 颐禅师诫洗面文 辨才净法师心师铭 唐禅月大师座右铭 吉州龙济山友云鍪和尚蛇秽说 大慧禅师答孙知县书 佛鉴勤和尚与佛果勤和尚书 答投子通和尚书
卷第九
隋高祖文皇帝敕文 晋王受菩萨戒疏(即隋炀帝) 婺州左溪山朗禅师召永嘉大师山居书 永嘉答书 天台圆法师忏悔文 发愿文 荆溪大师诵经普回向文 芭蕉泉禅师示众 龙门佛眼禅师十可行十颂(并序) 示禅人心要 诫问话 大隋神照真禅师上堂(二) 云峰悦和尚室中举古 金陵保宁勇禅师示众 古德渴热行 觉范洪禅师送僧乞食序 为僧不预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 或庵体禅师上堂 示众 小参 结座 真净文禅师颂 灵芝照律师颂 古德垂诫 勉看经 勉应缘 勉住持 洞山和尚自诫 雪峰存禅师入闽 宏智禅师示众 省病僧 大慧禅师示徒 庞居士颂 自保铭 上竺佛光照法师示小师 圭峰禅师示学徒委曲 登厕规式 大智律师入厕垂训
卷第十
赞佛传法偈 禅林妙记前序 石屋琪禅师送庆侍者回里省师 结制小参 上堂 商太宰问孔子圣人 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 抚州永安禅院新建法堂记无尽居士撰 宋文帝集朝宰论佛教 后汉书郊祀志 杭州净慈寺守一法真禅师楴地回向文 随州大洪山灵峰寺十方禅院记 唐修雅法师听诵法华经歌 梁皇舍道事佛诏
缁门警训目录(终)
缁门警训卷第一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不能安国治邦。家业顿捐继嗣。缅离乡党剃发禀师。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迥脱尘世冀期出离。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须吃用。常住不解忖思。来处谓言法尔。合供吃了聚头暄喧。但说人间杂话。然则一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曩劫徇尘未尝返省。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动经年载不疑弃离。积聚滋多保持幻质。导师有敕戒勖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人多于此耽味不休。日往月来飒然白首。后学未闻旨趣应须。博问先知将谓出家。贵求衣食佛先制律。启创发蒙轨则威仪。净如冰雪。止持作犯束敛初心。微细条章革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教理未尝措怀。玄道无因契悟。及至年高腊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谙法律。戢敛全无。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碗钵作声食毕先起。去就乖角僧体全无。起坐忪诸动他心念。不存些些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仿效。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间遂成疏野不觉。躘踵老朽触事面墙。后学咨询无言接引。纵有谈说不涉曲章。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嗔心忿起言语。谈人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慞惶。谷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待。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论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岂可缄言递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见以晓后来。若不蠲矜。诚难轮逭。
夫出家者发足超方心形异俗。绍隆圣种震慑魔军。用报四恩拔济三有。若不如此。滥厕僧伦言行荒疏。虚沾信施。昔年行处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将何凭恃。况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便拟端然拱手。不贵寸阴事业不勤。功果无因克就。岂可一生空过。抑亦来业无禆。辞亲决志披缁。意欲等超何所晓夕思忖。岂可迁延过时。心期佛法栋梁。用作后来龟镜。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应。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忠言逆耳。岂不铭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迹韬名蕴素。精神喧嚣。止绝。若欲参禅学道。顿超方便之门。心契玄津研几精妙。决择深奥启悟真源。博问先知亲近善友。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此则破三界二十五有。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变起悉是假名。不用将心凑泊。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断莫续。闻声见色盖是寻常。遮边那边应用不阙。如斯行止实不枉披法服。亦乃酬报四恩拔济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往来三界之宾。出没为他作。则此之一学最妙最玄。但办肯心必不相赚。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顿超。且于教法留心。温寻贝叶精搜义理。传唱敷扬接引后来。报佛恩德。时光亦不虚弃。必须以此扶持。住止威仪便是僧中法器。岂不见倚松之葛上耸千寻。附托胜因方能广益。恳修斋戒莫谩亏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闲过日兀兀度时。可惜光阴。不求升进。徒消十方信施。亦乃孤负四恩。积累转深。心尘易壅触途成滞。人所轻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缁门。荏苒一生殊无所益。伏望兴决烈之志。开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莫擅随于庸鄙。今生便须决断想料。不由别人息意忘缘。不与诸尘作对。心空境寂。只为久滞不通。熟览斯文时时警策。强作主宰莫狥人情。业果所牵诚难逃避。声和向顺形直影端。因果历然岂无忧惧。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故知三界刑罚萦绊杀人。弩力勤修莫空过日。深知过患方乃相劝行持。愿百劫千生处处同为法侣。乃为铭曰。
幻身梦宅空中物色。前际无穷后际宁克。出此没彼升沈疲极。未免三轮何时休息。贪恋世间阴缘成质。从生至老一无所得。根本无明因兹被惑。光阴可惜刹那不测。今生空过来世窒塞。从迷至迷皆因六贼。六道往还三界匍匐。早访明师亲近高德。决择身心去其荆棘。世自浮虚众缘岂逼。研穷法理以悟为则。心境俱捐莫记莫忆。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明教嵩禅师尊僧篇
教必尊僧何谓也。僧也者以佛为性。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故不恃俗民。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不乱。语其慧也。崇德辨惑而必然。以此修之之谓因。以此成之之谓果。其于物也有慈有悲。有大誓有大惠。慈也者。当欲安万物。悲也者。常欲拯众苦。誓也者。誓与天下见真谛。惠也者。惠群生以正法。神而通之。天地不能掩。密而行之。鬼神不能测。其演法也辨说不滞。其护法也奋不顾身。能忍人之不可忍。能行人之不能行。其正命也丐食而食而不为耻。其寡欲也粪衣缀钵而不为贫。其无争也可辱而不可轻。其无怨也可同而不可损。以实相待物。以至慈修己。故其于天下也。能必和能普敬。其语无妄故其为信也至。其法无我故其为让也诚。有威可警有仪可则。天人望而俨然。能福于世能导于俗。其忘形也委禽兽而不怪。其读诵也冒寒暑而不废。以法而出也游人间遍聚落。视名若谷响。视利若游尘。视物色若阳艳。煦妪贫病瓦合舆[儓-吉+(其-(六-〦+一))]。而不为卑。以道而处也虽深山穷谷。草其衣木其食。晏然自得。不可以利诱。不可以势屈。谢天子诸侯而不为高。其独立也以道自胜。虽形影相吊而不为孤。其群居也以法为属。会四海之人而不为混。其可学也虽三藏十二部。百家异道之书。无不知也。他方殊俗之言无不通也。祖述其法则有文有章也。行其中道则不空不有也。其绝学也离念清净纯真一如。不复有所分别也。僧乎其为人至。其为心溥。其为德备。其为道大。其为贤非世之所谓贤也。其为圣非世之所谓圣也。出世殊胜之贤圣也。僧也如此可不尊乎。
孤山圆法师示学徒
於戏大法下衰去圣逾远。披缁虽众谋道尤稀。竞声利为己能。视流通为儿戏。遂使法门罕辟教网将颓。实赖后昆克荷斯道。汝曹虚心请法洁己依师。近期于立身扬名。远冀于革凡成圣。发挥像法舍子而谁。故须修身践言慎终如始。勤尔学问谨尔行藏。避恶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事父母。奉师尽礼为法亡躯。有善母自矜。起过务速改。守仁义而确乎不拔。处贫贱则乐以忘忧。自然与祸斯违与福斯会。岂假相形。问命谄求荣达之期。择日选时苟免否屯之运。此岂沙门之远识。实惟俗子之妄情。宜乎见贤思齐。当仁不让。慕雪山之求法。学善财之寻师。名利不足。动于怀。死生不足忧其虑。倘功成而事遂。必自迩而涉遐。不沽名而名自扬。不召众而众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使真风息而再振。慧炬灭而复明。可谓大丈夫焉。可谓如来使矣。岂得身栖讲肆。迹混常徒。在秽恶则无所间然。于行解则不见可畏。以至积习成性自灭其身。始教慕彼上贤。终见沦于下恶。如斯之辈诚可悲哉。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斯之谓矣。中人以上可不诫欤。抑又戒慧分宗大小异学。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归。既而未晓大猷。于是各权所据。习经论则以戒学为弃物。宗律部则以经论为凭虚。习大法者则灭没小乘。听小乘者则轻毁大法。但见人师偏赞。遂执之而互相是非。岂知佛意常融。苟达之而不见彼此。应当互相成济。共熟机缘。其犹万派朝宗无非到海。百官莅事咸曰勤王。未见护一派而拟塞众流。守一官而欲废庶绩。原夫法王之垂化也。统摄群品各有司存。小律比礼刑之权。大乘类钧衡之任。营福如司于漕挽。制撰若掌于王言。在国家之百吏咸修。类我教之群宗竞演。果明此旨岂执异端。当须量己才。能随力演布。性敏则兼学为善。识浅则颛门是宜。若然者虽各播风猷。而共成慈济。同归和合之海。共坐解脱之床。夫如是则真迷途之指南。教门之木铎也。居乎师位谅无惭德。趣乎佛果决定不疑。汝无矜伐小小见知。树立大大我慢。轻侮先觉荧惑后生。虽云听寻未补过咎。言或有中。汝曹思之。
勉学上(并序)
中人之性知务学而或堕于学。乃作勉学。
呜呼学不可须臾怠。道不可须臾离。道由学而明学可怠乎。圣贤之域由道而至。道可离乎。肆凡民之学不怠可以至于贤。贤人之学不怠可以至于圣。冉求之学可以至于颜渊。而不逮具体者中心怠耳。故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患力不足者中道废。今汝画。颜渊之学可以至于夫子。而不齐于圣师者。短命死耳。如不死安知其不如仲尼哉。以其学之不怠也。故曰。有颜氏子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或问。圣人学耶。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凡民与贤犹知学。岂圣人怠于学耶。夫天之刚也。而能学柔于地故。不干四时焉。地之柔也。而能学刚于天故。能出金石焉。阳之发生也。而亦学肃杀于阴故。靡草死焉。阴之肃杀也。而亦学发生于阳故。荠麦生焉。夫为天乎地乎阳乎阴乎。交相学而不怠。所以成万物。天不学柔则无以覆。地不学刚则无以载。阳不学阴则无以启。阴不学阳则无以闭。圣人无他也。则天地阴阳而行者四者学不怠。圣人恶乎怠。或者避席曰。予之孤陋也。幸子发其蒙。愿闻圣人之学。中庸子曰。复坐吾语汝。书不云乎。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是故圣人造次颠沛未尝不念正道而学之也。夫子大圣人也。拔乎其萃出乎其类。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入太庙每事问。则是学于庙人也。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则是学于偕行也。入周则问礼于老子。则是学于柱史也。岂仲尼之圣不若庙人行人柱史耶。盖圣人惧夫不念正道而学之。则至于狂也矣。故曰。必有如丘之忠信焉。必不如丘之好学也。曰圣人生而知之何必学为。曰知而学圣人也。学而知常人也。虽圣人常人莫有不由于学焉。孔子曰。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矣。噫圣人之学无乃栝羽镞砺使深入乎。岂生而知之者。兀然不学耶。
勉学下
夫圣且贤必务于学。圣贤以下安有不学而成人哉。学犹饮食衣服也。人有圣乎贤乎众庶乎。虽三者异。而饥索食渴索饮寒索衣则不异矣。学也岂得异乎。惟禽兽土木不必学也。呜呼愚夫嗜饮食而不怠。冒货利而不休。及就于学朝学而夕怠者有矣。夫有春学而冬怠者有矣。夫苟如嗜饮食冒货利之不知怠者。何患于不为博闻乎。不为君子乎。曰世有至愚者。不辩菽麦之异。不知寒暑之变。岂令学耶。岂可教耶。曰至愚由不教也。由不学也。苟师教之不倦彼心之不怠者。圣域可跻而升乎。何忧菽麦之不辩乎。且愚者渴而知饮。饥而知食。寒而知衣。既知斯三者则与草木殊矣。恶乎不可学也。不可教也。人之至愚岂不能日记一言耶。积日至月则记三十言矣。积月至年则记三百六十言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亦几于博闻乎。又日取一小善而学行之。积日至月则身有三十善矣。积月至年则身有三百六十善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不亦几于君子乎。为愚为小人而不变者。由不学耳。中庸子喟然叹曰。吾尝见耻智之不逮才之不敏。而辍于学者。未见耻饮食不如他人之多而辍饮食者。辍饮食则殒其命。何必耻于不多耶。辍学问则同夫禽兽土木。何必耻才智之不如他人耶。苟耻才智不如则不学。则亦应耻饮食不如他人则废饮食。以是观之岂不大误乎。吾亦至愚也。每揣才与智不逮他人者远矣。由知饮食之不可辍。而不敢怠于学也。行年四十有四矣。虽病且困。而手未尝释卷。所以惧同于土木禽兽耳。非敢求臻圣域也。亦非求乎闻达也。虽或彷徉户庭。夷犹原野。以暂颐养。目观心思。亦未尝敢废于学也。由是登山则思学其高。临水则思学其清。坐石则思学其坚。看松则思学其贞。对月则思学其明。万境森列各有所长。吾悉得师而学之。万境无言而尚可学。人之能言。虽万恶必有一善也。师一善以学之。其谁曰不然乎。中庸子曰。世有求之而或不得者也。世有求之而必得者也。求之而或不得者利也。求之而必得者道也。小人之于利也。虽或万求而万不得。而求之弥勇。君子之于道也。求之必得。而望涂怀怯自念力不足者。此求利小人之罪耳。仲尼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言求之而必得也。
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并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余十有五而志于学。荏苒光景。倏忽老至。岁月既深。粗知其趣。翻叹畴昔。殊失斯旨。限迫桑榆。学不可逮。因述十门垂裕后昆。俾务学以成功。助弘教而复显云尔。
不修学无以成
涅槃经云。凡有心者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盖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性虚通灵明常寂。若谓之有无状无名。若谓之无圣以之灵。群生无始不觉自迷。烦恼覆蔽遗此本明。能生诸缘枉入六趣。由是大觉悯物迷盲。设戒定慧三学之法。其道恢弘示从真以起妄。轨范群品令息妄以归真。若能信受佛语。随顺师学。乃驾苦海之迅航。则登圣道之梯隥。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焉。
不折我无以学
说文云。我施身自谓也。华严云。凡夫无智执著于我。法华云。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由执我见憍慢贡高不愧。无智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教诲。于贤不亲去道甚远。欲求法者当折我心。恭默思道屈节卑礼。以敬事长尊师重道。见贤思齐。鸠摩罗什初学小教顶礼盘头达多。此下敬上谓之贤尊。盘头达多晚求大法。复礼鸠摩罗什。此上敬下谓之尊贤。故周易曰。谦德之柄也。书云。汝惟不矜自贤曰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晏子曰。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子夏曰。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不择师无以法
鸟之将息必择其林。人之求学当选于师。师乃人之模范。模不模范不范。古今多矣。为模范者世唯二焉。上则智慧博达行业坚贞。犹密室灯光彻窗隙。次乃解虽洞晓行亦藏瑕。如犯罪人持灯照道。斯二高座皆蕴师法。其如寡德适时名而不高。望风依附毕世荒唐。东晋安师。十二出家。貌黑形陋。师轻视之驱役田舍。执劳三年。方求师教授辨意经。执卷入田因息就览。暮归还师经已阇诵。师方惊叹乃为剃发。至受具戒恣其游学。投佛图澄。见以奇之。异哉小童。真世良骥不遇青眼困驾盐车。自非伯乐奚彰千里之骏。故出家者慎宜详择察。有匠成之能方具资禀之礼。故南山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著。能如是者名真出家。则可绍隆三宝度脱四生。利益甚深功德无量。比真教凌迟慧风掩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不习诵无以记
记诸善言讽而诵之。迦叶阿难具足住持八万法藏。西域东夏高德出家。幼年始习皆学诵持。竺佛图澄能诵佛经数百万言。佛陀跋陀。此云觉贤。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余人一月工诵。觉贤一日能记。其师叹曰。一日之学敌三十夫。然人至愚岂不日记一言。以日系月以月系年。积工必广累课亦深。其道自微而生。何患无所立矣。
不工书无以传
书者如也。叙事如人之意。防现生之忘失。须缮写而编录。欲后代以流传。宜躬书以成集。则使教风不坠。道久弥芳。故释氏经律结集贝多。孔子诗书删定竹简。若不工书事难成就。翻思智者无碍之辩。但益时机。自非章安秉笔之力。岂留今日。故罽宾高德盘头达多。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口诵千偈。但当遵佛能写名字。慎勿效世精草隶焉。
不学诗无以言
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诗陈褒贬语顺声律。国风敦厚雅颂温柔。才华气清词富彬蔚。久习则语论自秀。才诵乃含吐不俗。彼称四海习凿齿。此对弥天释道安。陈留阮瞻时忽嘲曰。大晋龙兴天下为家。沙门何不全发肤去袈裟。释梵服被绫纱。孝龙对曰。抱一以逍遥。唯寂以致诚。剪发毁容改服变形。彼谓我辱我弃彼荣。故无心于贵而愈贵。无心于足而愈足。此乃气蕴兰芳言吐风采。虽不近乎聋俗而可接于清才。佛法既委王臣。弘道须习文翰。支遁投书北阙。道林方逸东山。自非高才岂感君主。宜省狂简之言。徒虚语耳。
非博览无以据
高僧传云。非博则语无所据。当知今古之兴亡。须识华梵之名义。游三藏之教海。玩六经之词林。言不妄谈语有典据。故习凿齿赞安师曰。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悉亦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真宗皇帝诏李侍读饮。仲容起固辞曰。告官家彻臣器。上问何故谓天子为官家。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喜曰。真所谓君臣千载一遇。此由学问藏身多识前言。无所累矣。
不历事无以识
子曰。吾非圣人经事久矣。洎入太庙每事问者。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罗汉虽圣赤盐不知。方朔虽贤劫灰罔辩。多见而识之。未见而昧矣。李后主得画牛一轴。昼则出于栏外。夜乃归于栏中。持贡阙下。太宗张后苑以示群臣。俱无知者。惟僧录赞宁曰。南倭海水或减则滩碛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余泪数滴者。得之和色著物。则昼隐而夜显。沃焦山时或风烧飘击。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摩色染物。则昼显而夜晦。诸学士皆以为无稽。宁曰。见张骞海外异记。后杜镐检三馆书。自果见于六朝旧本书中。此乃博闻强识见几而作也。
不求友无以成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故君子以朋友讲习。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品藻人物商榷同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刘孝标云。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欢其愉乐恤其陵夷。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雪霜零而不渝其色。斯乃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东晋道安未受戒时。会沙弥僧光于逆旅。其陈志慕神气慷慨。临别相谓曰。若俱长大勿忘同游。后光学通经论。隐飞龙山。安后复从之相会所喜。谓昔誓始从。因共披文属思。新悟尤多。安曰。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光曰。且当分析逍遥。何容是非先达。安曰。弘赞理教宜令允惬。法鼓竞鸣何先何后。时僧道护亦隐飞龙。乃共言曰。居静离俗每欲匡心大法。岂可独步山门。使法轮辍轸。宜各随力所被以报佛恩。众佥曰善。遂各行化。
不观心无以通
维摩云诸佛解脱当依众生心行中求。何以故。晋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既为生佛之母。亦为依正之源。故楞严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欲言心有。如箜篌声求不可见。欲言其无。如箜篌声弹之亦响。不有不无妙在其中。故般舟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大道成。遵此十门上行下效不倦。终之则吾佛之教可延于后世。苟谓不然。祖道必丧。倾望后裔。览而警焉。
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
夫坐禅者。端心正意洁己虚心。叠足跏趺收视反听。惺惺不昧沉掉永离。纵忆事来尽情抛弃。向静定处正念谛观。知坐是心及返照是心。知有无中边内外者心也。此心虚而知寂而照。圆明了了不堕断常。灵觉昭昭拣非虚妄。今见学家力坐不悟者。病由依计。情附偏邪。迷背正因。枉随止作。不悟之失。其在斯焉。若也敛澄一念密契无生。智鉴廓然心华顿发。无边计执直下消磨。积劫不明一时豁现。如忘忽记如病顿瘳。内生欢喜心。自知当作佛。即知自心外无别佛。然后顺悟增修因修而证。证悟之源是三无别。名为一解一行三昧。亦云无功用道。便能转物不离根尘。信手拈来互分主伴。乾坤眼净今古更陈。觌体神机自然符契。所以维摩诘曰。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也。然当知水澄月现镜净光全。学道之人坐禅为要。苟不尔者。修途轮转汩没四生。酸鼻痛心难以自默。聊书大概助发真源。果不废修即同参契。
长芦慈觉赜禅师坐禅仪
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加趺坐。先以右足安左髀上。左足安右髀上。或半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向。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为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窃为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资神。寂然清乐。若已有发明者。可谓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若未有发明者。亦乃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赚。然而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见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严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预备不虞者。不可不知也。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一切时中常依方便。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遮里总须茫然。所以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见。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办尚恐蹉跎。况乃迁延将何敌业。故古人云。若无定力甘伏死门。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觉。
劝参禅文
夫解须圆解。还他明眼宗师。修必圆修。分付丛林道伴。初心薄福不善亲依。见解偏枯修行懒惰。或高推圣境孤负己灵。宁知德相神通。不信凡夫悟道。或自恃天真拨无因果。但向胸襟流出不依地立修行。所以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或则浑身破碎满面风埃。三千细行全无。八万威仪总缺。或则追陪人事缉理门徒。身游市井之间。心染闾阎之态。所以山野常僧未免农夫之诮。城隍释子反 儒士之羞。此懒惰之罪也。何不再离烦恼之家。重割尘劳之网。饮清风而访道流。探微言而寻知己。澄神祖域息意宗乘。静室虚堂。敛禅衣而宴坐。青山绿水。携杖锡以经行。忽若心光透漏。疑滞冰消。直下分明。岂昧三祇之极果。本来具足。何妨万行之因华。由是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反观前非方知大错。忠言逆耳敢冀铭心。此世他生同为法侣。
自警文
神心洞照圣默为宗。既启三缄宜遵四实。事关圣说理合金文。方能辅翼教乘光扬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窃议朝廷政事。私评郡县官寮。讲国土之丰凶。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间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技艺衣食货财。自恃己长隐他好事。揄扬显过指摘微瑕。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消信施仰愧龙天。罪始滥觞祸终灭顶。何也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岂可安然坐谈无义。
缁门警训卷一(终)
缁门警训卷第二
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念起念灭不用止绝。任运滔滔何曾起灭。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尝间歇。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坐者何人禅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觅佛。佛不用觅觅之转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渠静观。端坐收神。初则纷纭久久恬淡。虚闲六门六门稍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已成起灭。起灭转变从自心现。还用自心反观一遍。一反不再圆光顶戴灵焰腾辉。心心无碍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身心客尘透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细思昔日冷坐寻觅。虽然不别也大狼藉。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忙忙大须谨慎。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三自省察
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
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自生勉励念报佛恩。惟己自知大心莫退。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鹅湖大义禅师坐禅铭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埋深处藏。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沉沉寂寂杳无声。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做工夫。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嬴来得也未。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庐山东林混融禅师示众
避万乘尊荣受六年饥冻。不离草座成等正觉。度无量众。此黄面老爷出家样子。后辈忘本反为口体。不务耕桑。见成利养为便。不奉君亲免事征役为安。假名服窃世缘。以斗诤作佛事。老不知悔死为园菌。良可悲夫。汝辈出家。当思齐草座之前。自省园菌之下可尔。
蓝谷信法师自镜录序
余九岁出家于今过六十矣。至于逍遥广厦顾步芳除。体安轻软身居闲逸。星光未旦。十利之精馔已陈。日彩方中。三德之珍羞总萃。不知耕获之顿弊。不识鼎饪之劬劳。长六尺之躯。全百年之命者。是谁所致乎。则我本师之愿力也。余且约计五十之年。朝中饮食盖费三百余硕矣。寒暑衣药盖费二十余万矣。尔其高门邃宇碧砌丹楹。轩乘仆竖之流。几案床褥之类。所费又无涯矣。或复无明暗起邪见。横生非法弃用非时饮啖。所费又难量矣。此皆出自他力资成我用。与夫汲汲之位。岂得同年而较其苦乐哉。是知大慈之教至矣。大悲之力深矣。况十号调御。以我为子而覆之。八部天龙。以我为师而奉之。皇王虽贵。不敢以臣礼畜之。则其贵可知也。尊亲虽重。不敢以子义瞻之。则其尊可知也。若乃悠悠四俗茫茫九土。谁家非我之仓储。何人非予之子弟。所以提盂入室。缄封之膳遽开。振锡登衢。施慢之容肃敬。古人以一餐之惠。犹能效节。一言之顾。尚或亡躯。况从顶至踵。皆如来之养乎。从生至死。皆如来之荫乎。向使不遇佛法不遇出家。方将晓夕犯霜露晨昏勤陇亩。驰骤万端逼迫千计。弊襜尘絮。或不足以盖形。藿茹餐食。或不能以充口。何暇旰衡广宇策杖闲庭曳履。清谈披襟闲谑。避寒暑择甘辛。呵斥童稚征求捧汲。纵意马之害群。任情猿之矫树也。但三障云耸十缠萦结。痴爱乱心狂愚患恼。自悔自责。经瞬息而已迁。悲之恨之。历旬朔而俄变。或复升堂致礼。耻尊仪而雨泣。对格披文。惭圣教而垂泪。或鹑衣犬食困辱以治之。损财去友。孤穷而苦之。竟不能屈慢山清欲火。舍粗弊之声色。免镬汤之深诛。岂不痛哉。岂不痛哉。所以常惨常啼酸辛而不极。空藏地藏救接而无方。余又反覆求已周旋。自抚形容耳目不减于常流。识悟神清参差于名辈。何福而生中国。何善而预出家。何罪而戒检多违。何衅而刚强难化所以萦纡日吴伫叹中宵。莫识救之之方。未辨革之之术。然幼蒙庭训早沾释教。颇闻长者之遗言。屡谒名僧之高论。三思之士假韦弦以是资。九折之宾。待箴铭而作训。故乃详求列代披阅群篇。采同病之下流。访迷津之野客。其有蔑圣言轻业累。纵逸无耻顽疏不检。可为惩劝者并集而录之。仍简十科分为三轴。朝夕观览庶裨万一。若乃坐成龙报立验蛇身。牛泣登坡驰鸣绕寺。或杖楚交至遍体火然。或戈戟去来应时流血。或舌销眉落。或失性发狂。或取把菜而作奴。或侵束柴而然足。寄神园木。割肉酬施主之恩。托迹圜扉。变骨受谤人之罚。昔不见而今见。先不知而始知。号天扣地莫以追。破胆摧肝非所及。当此时也父母百身而无赎。亲宾四驰而不救。货赂委积而空陈。左右抚膺而奚补。向之欢娱美乐为何在乎。向之朋流眷属为何恃乎。呜呼朝为盛德。唱息于长廊。夕为伤子。哀恸于幽房。匪斯人之独有。念余身兮或当。倘百年而一遇。将耻悔兮何央。可不怆乎。可不惧乎。故编其终始备之左右。伫勖书绅之诫。将期战胜之功。其有名贤雅诰哲人殊迹。道化之洿隆。时事之臧否。亦附而录之。以寄通识。古人云。百年影徂千载心在。实望千载之后。知予心之所在焉。
释难文
希颜首座字圣徒。性刚果。通内外学。以风节自持。游历罢归隐故庐。迹不入俗。常闭门宴坐。非行谊高洁者。莫与友也。名公贵人累以诸刹招之坚不答。时有童行名参。已欲为僧。侍左右。颜识其非器。作释难文。以却之曰。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若予之参已非为僧器。盖出家为僧。岂细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温饱也。非求蜗角利名也。为生死也。为众生也。为断烦恼出三界海续佛慧命也。去圣时遥佛法大坏。汝敢妄为尔。宝梁经云。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无唾处。通慧录云。为僧不预十科事。佛徒劳百载为之不难得乎。以是观之。予滥厕僧伦。有诒于佛。况汝为之邪。然出家为僧。苟不知三乘十二分教。周公孔子之道。不明因果不达己性。不知稼穑艰难。不念信施难消。徒饮酒食肉。破斋犯戒。行商坐贾。偷奸博弈。觊觎院舍车盖出入。奉养一己而已。悲夫。有六尺之身而无智慧。佛谓之痴僧。有三寸舌而不能说法。佛谓之哑羊僧。似僧非僧似俗非俗。佛谓之鸟鼠僧。亦曰秃居士。楞严故曰。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非济世舟航也。地狱种子尔。纵饶弥勒下生出得头来。身已陷铁围百刑之痛。非一朝一夕也。若今为之者。或百或千至于万计形服而已。笃论其中何有哉。所谓鸷翰而凤鸣也。碌碌之石非玉也。萧敷艾荣非雪山忍草也。国家度僧本为祈福。今反责以丁钱示民。于僧不然。使吾徒不足待之之至也。只如前日育王琏。永安嵩。龙井净。灵芝照。一狐之棭自余千羊之皮。何足道哉。於戏佛海秽滓。未有今日之甚也。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师古曰。狐棭下之皮。轻柔难得。万隽作掖)。
梁高僧偁法主遗诫小师
尘世匪坚浮生不久。我光阴以谢。汝齿[髟/夭]渐高。无以世利下其身。无以虚名苟其利。莫轻仁贱义。莫嫉善妒才。莫抑遏无辜。莫沉埋有德。莫疏慵人事。莫懒堕焚修。莫耽湎睡眠。莫强知他事。莫空腹高心。莫营私利己。莫恃强欺弱。莫利己损他。无以长而慢后生。无以少而欺老宿。无以财华下视物。无以意气高揖人。无以不善苦相亲。无以善而却憎恶。无以片能称我是。无以少解道他非。无以在客慢主人。无以为主轻旅客。无以在事失纲纪。无以拗众破条章。无以诽谤怪他人。无以穿凿觅他过。好向佛法中用意。多于尘境上除情。袈裟下失却人身。实为苦也。捺落里受诸异报。可谓屈焉。况端拱无为。安闲不役。徐行金地高坐华堂。足不履泥手不弹水。身上衣而口中食。岂易消乎。圆却顶而方却袍为何事也。其或刚柔得所。进退含容堪行即行。可止即止。无贪眼下数省时中。一点相当万金消得。予以千叮万嘱苦口甘言。依余言者。来世相逢。若不依予言者。拟向何处出头。珍重珍重。
右街宁僧录勉通外学
夫学不厌博。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吾宗致远。以三乘法而运载焉。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御侮之术莫若知彼敌情。敌情者。西竺则韦陀。东夏则经籍矣。故只桓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此土古德高僧能慑伏异宗者。率由博学之故。譬如夷狄之人。言语不通饮食不同。孰能达其志通其欲。其或微解胡语。立便驯和矣。是以习凿齿道安以诙谐而伏之。宗雷之辈慧远以诗礼而诱之。权无二复礼以辨感而柔之。陆鸿渐皎然以诗式而友之。此皆不施他术唯通外学耳。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释子既精本业。何妨钻极以广见闻。勿滞于一方也。
晋支遁禅师座右铭
勤之勤之。至道非孜奚为淹滞。弱丧神奇。茫茫三界眇眇长羁。烦劳外凑冥心内驰。殉赴钦渴缅邈忘疲。人生一世涓若露垂。我身非我云云谁施。达人怀德知安必危。寂寥清举洁累禅池。谨守明禁雅说玄规。绥心神道抗志无为。辽朗三蔽融治六疵空洞五阴虚豁四支。非指喻指绝而莫离。妙觉既陈又玄其知。婉转平任与物推移。过此以往勿思勿议。
周京师大中兴寺道安法师遗诫九章以训门人其词曰
敬谢诸弟子等。夫出家为道至重至难。不可自轻不可自易。所谓重者。荷道佩德萦仁负义。奉持净戒死而有已。所谓难者。绝世离俗永割亲爱。回情易性不同于众。行人所不能行。割人所不能割。忍苦受辱捐弃躯命。谓之难者。名曰道人。道人者。导人也。行必可履言必可法。被服出家动为法则。不贪不诤不谗不匿。学问高远志在玄默。是为名称参位三尊。出贤入圣涤除精魂。故得君主不望其报。父母不望其力。普天之人莫不归摄。损妻减养供奉衣食。屈身俯仰不辞劳恨者。以其志行清洁通于神明。惔怕虚白可奇可贵。自获荒流道法遂替。新学之人未体法则。著邪弃正忘其真实。以小黠为智。以小恭为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退自推观良亦可悲。计今出家或有年岁。经业未通文字不决。徒丧一世无所成名。如此之事可不深思。无常之限非旦即夕。三涂苦痛无强无弱。师徒义深故以申示。有情之流可为永诫。
其一曰
卿已出家永违所生。 剃发毁容法服加行。 辞亲之日上下涕零。 剖爱荣道意凌太清。 当遵此志经道修明。 如何无心故存色声。 悠悠竟日经业不成。 德行日损秽积遂盈。 师友惭耻凡俗所轻。 如是出家徒自辱名。 今故诲励宜当专精。
其二曰
卿已出家弃俗辞君。 应自诲励志果青云。 财色不顾与世不群。 金玉不贵惟道为珍。 约己守节甘苦乐贫。 进德自度又能度人。 如何改操趋走风尘。 坐不暖席驰骛东西。 剧如徭役县官所牵。 经道不通戒德不全。 朋友蚩弄同学弃捐。 如是出家徒丧天年。 今故诲励宜各自怜。
其三曰
卿已出家永辞宗族。 无亲无疏清净无欲。 吉则不欢凶则不戚。 超然纵容豁然离俗。 志存玄妙轨真守朴。 得度广济普蒙福禄。 如何无心仍著染触。 空诤长短铢两升斛。 与世诤利何尽僮仆。 经道不明德行不足。 如是出家徒自毁辱。 今故诲示宜自洗浴。
其四曰
卿已出家号曰道人。 父母不敬君帝不臣。 普天同奉事之如神。 稽首致敬不计富贫。 尚其清修自利利人。 减割之重一米七斤。 如何怠慢不能报恩。 倚纵游逸身意虚烦。 无戒食施死入太山。 烧铁为食融铜灌咽。 如斯之痛法句所陈。 今故诲约宜改自亲。
其五曰
卿已出家号曰息心。 秽杂不著惟道是钦。 志参清洁如玉如冰。 当修经戒以济精神。 众生蒙祐并度所亲。 如何无心随俗浮沉。 纵其四大恣其五根。 道德遂浅世事更深。 如是出家与世同尘。 今故戒约幸自开神。
其六曰
卿已出家捐世形躯。 当务竭情泥洹合符。 如何扰动不乐闲居。 经道损耗世事有余。 清白不覆反入泥涂。 过影之命或在须臾。 地狱之痛难可具书。 今故戒励宜崇典谟。
其七曰
卿已出家不可自宽。 形虽鄙陋使行可观。 衣服虽粗坐起令端。 饮食虽疏出言可餐。 夏则忍热冬则忍寒。 能自守节不饮盗泉。 不肖之供足不妄前。 久处私室如临至尊。 学虽不多可齐上贤。 如是出家足报二亲。 宗族知识一切蒙恩。 今故诫汝宜各自敦。
其八曰
卿已出家性有昏明。 学无多少要在修精。 上士坐禅中士诵经。 下士堪能塔寺经营。 岂可终日一无所成。 立身无闻可谓徒生。 今故诲汝宜自端情。
其九曰
卿已出家永违二亲。 道法革性俗服离身。 辞亲之日乍悲乍欣。 邈尔绝俗超出埃尘。 当修经道制己履真。 如何无心更染俗因。 经道已薄行无毛分。 言非可贵德非可珍。 师友致累恚恨日殷。 如是出家损法辱身。 思之念之好自将身。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 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 剃发染衣发弘誓。 去贪嗔除鄙吝。
十二时中常谨慎。 炼磨真性若虚空。 自然战退魔军阵。 勤学习寻师匠。 说与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乱如麻。 百岁光阴等闲丧。 踵前贤学先圣。 尽假闻思修得证。 行住坐卧要精专。
念念无差始相应。 佛真经十二部。 纵横指示菩提路。 不习不听不依行。 问君何日心开悟。
速须究似头然。 莫待明年与后年。 一息不来即后世。 谁人保得此身坚。 不蚕衣不田食。 织女耕夫汗血力。 为成道业施将来。 道业未成争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 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湿回干养育成。 要袭门风继先祖。 一旦辞亲求剃落。 八十九十无依托。 若不超凡越圣流。
向此因循全大错。 福田衣降龙钵。 受用一生求解脱。 若因小利系心怀。 彼岸涅槃争得达。
善男子汝须知。 遭逢难得似今时。 既遇出家披缕褐。 犹如浮木值盲龟。 大丈夫须猛利。 紧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愿力相扶。 决定龙华亲授记。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
超然居士赵令矜撰
尝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是故古人以有病为善知识。晓人以看病为福田。所以丛林为老病之设。今丛林聚众。凡有病使归省。行堂不准修省改行以退病。亦欲人散夜静孤灯独照之际。究索大事。岂徒然哉。既命知堂以司药饵。又戒常住以足供须。此先佛之规制。近世不然。堂名延寿。鄙俚不经病者不自省咎。补躬乖方汤药妄投。返成沉痼至有酷疾。不参堂以务疏逸者。大失建堂命名之意也。知堂名存实废。或同路人常住急。于日用殊不存抚。又复失优波待老病之意也。由是病人呻吟痛楚日益增。极过在彼。此非如来咎。纵有亲故问病率皆乡曲故旧。心既不普事忽有差。今法轮病所奂然一新。盖有本分人是事色色成办。无可论者。惟有病人宜如何哉。省躬念罪。世之有识者皆能达此。衲僧分上直截机缘。当于头痛额热之时。荐取掉动底。于声冤叫苦之际。领略彻困心。密密究思。是谁受病人。既不见病从何来。人病双亡复是何物。直饶见得分明。正好为他将息。
周渭滨沙门亡名法师息心铭
法界有如意宝人焉。 久缄其身铭其膺曰。 古之摄心人也。 诫之哉。 诫之哉。 无多虑无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 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 莫窥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见色者盲。 一文一艺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日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弃淳朴耽溺淫丽。 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邪径终迷修途永泥。 英贤才能是曰昏懵。 洿拙羡巧其德不巧。 名厚行薄其高速崩。 涂舒污卷其用不恒。 内怀憍伐外致怨憎。 或谈于口或书于手。 要人令誉亦孔之丑。 凡谓之吉圣谓之咎。 赏玩暂时悲忧长久。 畏影畏迹逾走逾剧。 端坐树阴迹灭影沈。 厌生患老随思随造。 心想若灭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万物齐平。
何胜何劣何重何轻。 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澄天愧净皦日惭明。 安夫岱岳固彼金城。 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洞山和尚规诫
夫沙门释子高上为宗。 既绝攀缘宜从淡薄。
割父母之恩爱。 舍君臣之礼仪。 剃发染衣持巾捧钵。 履出尘之径路。 登入圣之阶梯。 洁白如霜清净若雪。 龙神钦敬鬼魅归降。 专心用意报佛深恩。 父母生身方沾利益。 岂许结托门徒追随朋友。 事持笔砚驰骋文章。 区区名利役役趋尘。 不思戒律破却威仪。 取一生之容易。 为万劫之艰辛。 若学如斯徒称释子。
慈云式忏主书绅
知白汝知日之所为。 害善之法偏宜远之。 损恶之道益其用之。 口无自伐心无自欺。 勿抱内蠹勿扬外仪。 欲人之誉畜己之私。 杀义之始陷祸之基。 自恃其德必有余讥。 自矜其达必有余非。 眷属集树汝宜远之。 利养毛蝇汝宜畏之。 释而思之。 惩恶之余何则是宜。 清香一炷红莲数枝。 口勿辍诵意勿他思。 安禅礼像其则勿亏。 量衣节食其志勿移。 造世文笔如佛戒之。 说人长短如法慎之。 纵对宾侣口勿多辞。 频惊光影坐勿消时。 芭蕉虚质非汝久期。 莲花净土是汝真归。 俾夜作昼勤而行之。
愿文
愿我此身安隐修道。 离诸缘障正法无难。 国土丰乐。 常居林野乐独寂静。 衲衣菜食随分知足。 常畏信施如御强敌。 常离眷属如远大怨。 常保禅慧如护珍宝。 常弃诸恶如去弊疾。
法衣锡杖御魔甲兵。 绳床香灌资道调具。 舍此之外更无所贪。 习俗生常愿莫相近。 嗜欲名利永非我徒。 毁赞虚向犹风过耳。 安忍违从志全道业。
圭峰密禅师座右铭
寅起可办事。 省语终寡尤。 身安勤戒定。 事简疏交游。 他非不足辨。 已过当自修。 百岁既有限。 世事何时休。 落发堕僧数。 应须侔上流。 胡为逐世变。 志虑尚嚣浮。 四恩重山岳。 锱铢未能酬。 蚩蚩居大厦。 汲汲将焉求。 死生在呼吸。
起灭若浮沤。 无令方服下。 番作阿鼻由。
白杨顺禅师示众
染缘易就道业难成。 不了目前万缘差别。 只见境风浩浩凋残。 功德之林心火炎炎。 烧尽菩提之种道念。 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为众如为已身。 彼此事办。 不见他非我是。 自然上敬下恭。 佛法时时现前。 烦恼尘尘解脱。
永明智觉寿禅师垂诫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须信道。真善知识为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性。深嗟末世谁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日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陷阿鼻。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不自忏自悔。自度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吃酒如吃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已财他财如粪土相似。便可侵盗。饶尔炼得到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逆顺事。古圣施设岂有他心。只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赚他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广行遮护。千经所说万论所陈。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三世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后学略不听从。自毁正因反行魔说。只为宿熏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消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如千锥札耳。速须远离不可见闻各自究心。慎莫容易。
八溢圣解脱门
礼佛者。敬佛之德也。念佛者。感佛之恩也。持戒者。行佛之行也。看经者。明佛之理也。坐禅者。达佛之境也。参禅者。合佛之心也。得悟者。证佛之道也。说法者。满佛之愿也。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然此八事犹如四方四隅阙一不可。前圣后圣其揆一也。六波罗蜜亦须兼行。六祖云。执空之人滞在一隅。谓不立文字自迷犹可。又谤佛经罪障深重。可不戒哉。
大智照律师比丘正名
梵语苾刍华言乞士。内则乞法以治性。外则丐食以资身。父母人之至亲。最先割舍。须发世之所重。尽以剃除。富溢七珍弃之犹同于草芥。贵尊一品视之何啻于烟云。极厌无常深穷有本。欲高其志必降其身。执锡有类于枯藜。擎钵何殊于破器。肩披坏服即是弊袍肘串络囊便同席袋。清净活命已沾八圣道中。俭约修身即预四依行内。九州四海都为游处之方。树下冢间悉是栖迟之处。攀三乘之逸驾。蹈诸佛之遗踪。禀圣教以无违真佛弟子。遇世缘而不易实大丈夫。可以战退魔军。挥开尘网。受万金之胜供。谅亦堪消。为四生之福田。信非虚托。乞士为义期。斯之谓乎。
舍缘铭
追远报恩弃儒从释。 刮磨旧习洗涤世缘。 截断众流壁立千仞。 文章笔砚尽把焚除。 雪月风花无劳嘲咏。 酒肴财色更莫回头。 声利荣华岂须著眼。 末流狂妄正法浇漓。 但欲变形何尝涉道。 虽云舍俗俗习不除。 尽说出尘尘缘不断。 才亲讲肆拟作阇黎。 未入丛林望为长老。 避溺投火岂觉盲痴。 却步求前实为颠倒。 释心儒服代不乏人。 释服儒心世途目击。
律防粗暴禅息妄缘。 深究苦空常思厌离邪师恶友畏若豺狼。 善导良朋亲如父母。 低心似地缄口如愚。 摧挫我人消停意气。 端居静室课念遣时。 送想乐邦一心待尽。 若能如此吾复何忧。 厥或不然子当裁酌。
座右铭
四体不勤百事无阙。 端坐受用宁知所来。 但养秽躯鲜营净福。 纵怀惭耻尚恐难堪。 况处学庠滥参听教。 求人长短坏彼规绳。 假托他缘闪避众法。 轻陵先觉荧惑后生。 规度利名结构朋党。 不遭恶疾必有余殃。 虚费精神终无成结。 升沉由已善恶无门。 福谢祸来虽悔何及。 斯言非妄汝曹思之。
规绳后跋
咨尔学众听吾直言。父母生身义当侍养。师长受度理合供承。而乃远别乡闾。躬栖讲肆。是宜亲仁择善。建志立身讨论不弃于寸阴。持守无忘于跬步。若乃纵无明之逸马。任业识之野猿。见善不迁作恶无耻。或遭责罚。或被摈治。岂不负累宗亲耻辱师傅。滥他净众枉彼施心。号无惭人遭不如意。且依律检略示条章。来学同遵令法久住。
缁门警训卷二终
缁门警训卷第三
抚州永安禅院僧堂记
无尽居士撰
古之学道之士。灰心泯志于深山幽谷之间。穴土以为庐纫草以为衣。掬溪而饮。煮藜而食。虎豹之与邻。猿狙之与亲。不得已而声名腥芗文彩发露。则枯槁同志之士不远千里。[果/衣]粮蹑屩来从之游。道人深拒而不受也。则为之樵苏。为之舂炊。为之洒扫。为之刈植。为之给侍奔走。凡所以效劳苦致精一。积月累岁不自疲厌。觊师见而愍之。赐以一言之益。而超越死生之岸。乌有今日所谓堂殿宫室之华。床榻卧具之安。毡幄之温。簟席之凉。窗牖之明。巾单之洁。饮食之盛。金钱之饶。所须而具所求而获也哉。呜呼古之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因永安禅院之新其僧堂也。得以发吾之绪言。元祐六年冬十一月。吾行郡过临川。闻永安主僧老病物故。以兜率从悦之徒。了常继之。常升座说法。有陈氏子一历耳根。生大欣慰。谓常曰。谛观师诲。前此未闻。当有净侣云集而僧堂狭陋。何以待之。愿出家赀百万。为众更造。明年堂成。高广宏旷殆甲江右。常遣人来求文曰。公迫常于山而及此也。幸卒成之。吾使谓常击鼓集众。以吾之意。而告之曰。汝比丘此堂既成。坐卧经行惟汝之适。汝能于此带刀而眠。离诸梦想。则百丈即汝。汝即百丈。若不然者。昏沉睡眠毒蛇伏心。暗冥无知昼入幽镶。汝能于此跏趺宴坐。深入禅定则空生即汝。汝即空生。若不然者。猕猴在槛外睹樝栗。杂想变乱坐化异类。汝能于此横经而诵研味圣意。因渐入顿因顿入圆。则三藏即汝。汝即三藏。若不然者。春禽昼啼秋虫夜鸣。风气所使曾无意谓。汝能于此阅古人话。一见千悟。入红尘里转大法轮。则诸祖即汝。汝即诸祖。若不然者。狗啮枯骨鸱啄腐鼠。鼓喙呀唇重增饥火。是故析为垢净。列为因果。判为情想感为苦乐。漂流汩溺极未来际。然则作此堂者。有损有益。居此堂者。有利有害。汝等比丘宜知之。汝能断毗卢髻。截观音臂。刳文殊目。折普贤胫。碎维摩座。焚迦叶衣。如是受者。黄金为瓦。白银为壁。汝尚堪任。何况一堂。戒之勉之。吾说不虚。了常咨参悦老十余年。尽得其末后大事。盖古德所谓金刚王宝剑云。元祐七年十二月十日南康赤乌观雪夜拥炉书以为记。
禅月大师大隐龟鉴
在尘出尘如何处身。 见善努力闻恶莫亲。 纵居暗室如对大宾。 乐情养性逢危守贫。 如愚不愚修仁得仁。 谦让为本孤高作邻。 少出为贵少语最珍。 学无废日时习知新。 荣辱慎动是非勿询。 常切责已切勿尤人。 抱璞刖足兴文厄陈。 古圣尚尔吾徒奚伸。 安闻世俗自任天真。 奇哉快哉坦荡怡神。
右街宁僧录三教总论
问曰。略僧史求事端其故何也。答曰。欲中兴佛道令正法久住也。曰方今天子重佛道。崇玄门。行儒术。致太平已中兴矣。一介比丘力轮何转。而言中兴佛道耶。答曰。更欲助其中兴耳。苟释氏子不知法。不修行。不勤学科。不明本起。岂能副帝王之兴乎。或曰。子有何力令正法久住乎。答曰。佛言。知法知摩夷护持摄受。可令法不断也。又曰。诸师已广著述。何待子之为耶。答曰。古人著述用则阙如。会不知三教循环终而复始。一人在上高而不危。有一人故。奉三教之兴。有三教故。助一人之理。且夫儒也者。三王以降则宣用而合宜。道也者。五帝之前则冥符于不宰。昔者马史跻道在九流之上。班书拔儒冠艺文之初。子长欲反其扑。而还其淳尚帝道也。孟坚思本其仁而祖其义。行王道焉。自夏商周至于今。凡几百千龄矣。若用黄老而治。则急病服其缓药矣。由此仁义薄礼刑生。越其礼而逾其刑。则儒氏拱手矣。释氏之门周其施用。以慈悲变暴恶。以喜舍变悭贪。以平等变冤亲。以忍辱变嗔害。知人死而神明不灭。知趣到而受业还生。赏之以天堂。罚之以地狱。如范脱土。若模铸金。邪范漏模写物定成其寝陋。好模嘉范传形必告其端严。事匪口谈人皆目击。是以帝王奉信群下归心。草上之风翕然而偃。而能旁凭老氏兼假儒家。成智犹待于三愚。为邦合遵于众圣。成天下之亹亹。复终日之干干。之于御物也。如臂使手。如手运指。或擒或纵。何往不臧邪。夫如是则三教是一家之物。万乘是一家之君。视家不宜偏爱。偏爱则竞生。竞生则损教。已在其内自然不安。及已不安则悔损其教。不欲损教则莫若无偏。三教既和故法得久住也。且如秦始焚坑儒术。事出李斯。后魏诛戮沙门。职由寇谦之崔浩。周武废佛道二教。矜炫已之聪明。盖朝无正人。唐武宗毁除寺像。道士赵归真率刘玄靖同力谤诬。李朱崖影助。此四君诸公之报验何太速乎。奉劝吾曹相警互防勿罹愆失。帝王不容法从何立。况道流守宝不为天下先。沙门何妨饶礼以和之。当合佛言一切恭信。信于老君先圣也。信于孔子先师也。非此二圣曷能显扬释教。相与齐行致君于牺黄之上乎。苟咈斯言。譬无赖子弟无端斗竞。累其父母破产遭刑。然则损三教之大猷。乃一时之小失。日月食过何损于明。君不见。秦焚百家之书。圣人预已藏诸屋壁。坑之令剿绝。杨马二戴相次而生。何曾无噍类耶。梁武舍道后魏勃兴。拓跋诛僧子孙重振。后周毁二教随牵复之。武宗陷释门去未旋踵。宣宗十倍兴之。侧掌岂能截河汉之流。张拳不可暴虎兕之猛。况为僧莫若道安。安与习凿齿交游崇儒也。为僧莫若慧远。远送陆修静。过虎溪重道也。余慕二高僧好儒重道。释子犹或非之。我既重他。他岂轻我。请信安远行事其可法也。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之谓欤。
传禅观法
禅法滥觞自于秦世。僧睿法师序关中出禅经。其文则明心达理之趣也。然譬若始有其方未能修合。弗闻疗疾徒曰医书。矧以大教既敷群英分讲。注之者矜其辞义。科之者逞其区分。执麈摇松。但尚其乘机应变解纷挫锐。唯观其智刃辞锋。都忘其诠不求出离。江表远公慨禅法未敷。于是苦求而得也。菩提达磨祖师。观此土之根缘。对一期之繁紊。而宣言曰。不立文字。遣其执文滞逐也。直指人心。明其顿了无生也。其机峻其理圆。故不免渐修之徒笃加讪谤。传禅法者自达磨为始焉。直下相继六代传衣。横枝而出。不可胜纪。如曹溪宝林传所明也(道法师笺本于直指人心下削本今依旧本补入)。
洪州宝峰禅院选佛堂记
丞相张商英撰
崇宁天子赐马祖塔号慈应。谥曰祖印。岁度僧一人。以奉香火。住山老福深。即祖殿后建天书阁。承阁为堂。以选佛名之。使其徒请记于予。予三辞而请益坚。余谓之曰。古人谓选佛而及第者涉乎名言尔。子以名堂。予又记之。无乃不可乎。怜子之勤谩为之记。夫选者。选择之谓也。有去有取有优有劣。施之于科举用之于人才。此先王所以厉世磨钝之具。非所以选佛也使佛而可选也。取六根乎。取六尘乎。取六识乎。取三六则一切凡夫皆可以作佛。去三六则无量佛法谁修谁证。取四谛六度七觉八正九定十无畏。乃至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乎。取之则有法也。去四谛六度。乃至三十七助道。品乎。去之则无法也。去取有无眇然。如丝之留于心中。歘然如埃之入乎胸次。此在修多罗藏。或谓之二障。或谓之四病。或谓之不了义。或谓之戏论。或谓之遍计邪见。或谓之微细流注。取之非佛也。去之非佛也。不去不取亦非佛也。佛果可以选乎。曰先生之论相宗也。吾祖之论禅宗也。凡与吾选者心空而已矣。弟子造堂而有问。宗师踞坐而有答。或示之以玄要。或示之以料拣。或示之以法镜三昧。或示之以道眼因缘。或示之以向上一路。或示之以末后一句。或示之以当头。或示之以平实。或扬眉瞬目。或举拂敲床。或画圆相。或划一画。或拍掌。或作舞契吾机者。知其心之空也。知其心之空。则佛果可以选矣。余曰。世尊举花迦叶微笑。正法眼藏如斯而已矣。后世宗师之所指示。何其纷纷之多乎。吾恐释氏之教中衰于此矣。深河东人也。甘粗粝耐辛苦。久从关西真净游。孤硬卓立必能宏其教。盖释氏之教枯槁以遗其形。寂寞以灰其虑。戒定密行鬼神所莫窥。慈悲妙用幽显所同。仰迫而后应。则吾众丧其伴侣。不得已而后言则六聚亡其畛域。生死之变人之所畏也。吾未尝有生安得有死。则奚畏之。有利害之境人之所择也。吾未尝有利安得有害。则奚择之为。夫如是则不空于外而内自空。不空于境而心自空。不空于事而理自空。不空于相而性自空。不空于空而空自空。空则等等则大。大则圆圆则妙。妙则佛。嗟乎吾以此望子。子尚无忽哉。
三祖鉴智禅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虚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余。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缁门警训-明-如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