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集菩萨学论-宋-法护
缫饽δ崴嫠搿 ∮诿苑剿?br />
或现所作诸事业 种种彩绘及工巧
经营播植竞希求 令悟世间非久住
或现冤亲无憎爱 咸令安隐获吉祥
洞明方药济群生 方便教示牟尼道
或演最上牟尼法 普使人天离痴惑
令诸异道出家人 发心归向一切智
如是苦行诸外道 常持不语乔答摩
裸形离系号沙门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常持舍身行 执为最胜无过上
辫发长髻童子戒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五热而炙身 或受狗牛等禁戒 或有常被鹿皮衣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常乐天中智 无善无恶及无因
唯餐根果及清泉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蹲坐或翘足 或卧荆棘或涂灰
执杖令心不异缘 各能依奉师尊教
乃至一一诸外道 彼能猛利修苦行
化令永断诸苦因 悉使深心求解脱
如是世间诸异见 皆由依止于师尊
我今为接彼邪徒 开示如来真实义
或演大乘微妙句 或宣秘密真言句
或现直说显了句 或乐天中言说句
或以文字分别句 决定妙义金刚句
以智摧诸异论句 弃背非法言论句
或示人中明咒句 或现诸天胜妙句
诸龙夜叉乾闼婆 阿苏啰及步多句
紧那罗与誐噜拏 摩睺罗等所说句
各能入解彼言词 宣畅如来解脱法
谓由得悟真实义 于佛法中心决定
语言智境妙难思 此为最上三摩地
谓由获彼三摩地 而能普放净光明
其光摄化诸机宜 令获轻安常寂静
或放光明名善见 众生蒙光而起信
悉能观察众善因 具足不空无上智
由是光明普照已 获睹无边佛法僧
如来塔庙众灵踪 一一称扬伸供养
又放光明名胜灯 其光晃耀无能比
为欲严净于世间 能破微尘诸黑暗
彼光照瞩众生已 各各持灯而奉献
如来供养不思议 复以众灯而用施
或以酥灯及油灯 或以松脂及竹苇
乃至众香妙宝灯 施已愿授然灯记
又放光明名钩召 悉能警集诸有情
由斯教诲彼群迷 解脱轮回爱有海
如是慈光普照已 各使众生得开悟
当令永离四瀑流 现除忧恼常安乐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三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三
诸有道路河流处 能建桥梁及舡筏
普为利乐诸众生 称赞寂静令忻悟
放大光名除渴爱 此光能觉诸含识
令其舍离于五欲 专求解脱深妙法
若能舍离于五欲 专求解脱深妙法
则能以佛甘露雨 普灭世间诸渴爱
惠施池井及泉流 勤求无上菩提道
毁呰五欲赞禅定 是故光名除渴爱
放大光明名作变 此光能觉诸众生
见者令慕佛菩提 发心愿证无师智
造立如来大悲像 众相庄严处莲座
常叹最胜佛功德 是故此光名作爱
放大光明名忻乐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若常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则在如来圣会中 逮成无生深法忍
开悟众生无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宝
及示发心功德行 是故此光名忻乐
放大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修习种种施 以此愿求无上道
设大施会无遮限 诸来乞者皆满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此光名福聚
放大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觉诸众生
于一法门了多法 于多法门刹那解
为诸众生分别说 决定了知真实义
善能广说无损减 是故此光名具智
放大光明名惠灯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知众生性空寂 一切诸法无所有
法无主宰本来空 如幻阳焰水中月
亦如梦境及影像 是故此光名惠灯
放大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得无尽陀罗尼 悉持一切如来藏
恭敬供养持法者 给侍守护如诸仙
以种种法施众生 是故光名法自在
放大光明名具舍 此光觉悟悭众生
令知财富悉无常 乐行惠施而无吝
善能调伏彼悭者 了财如梦如浮云
增长惠施清净心 是故此光名具舍
放大光明名除热 此光能觉毁禁者
普令安住清净戒 发心愿证无师智
劝励众生咸奉持 十善业道常清净
复令发趣菩提心 是故此光名除热
放大光明名忍严 此光觉语多嗔者
令除忿恚及我慢 乐修忍辱常柔和
众生暴恶难行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
称扬最上忍功德 是故此光名忍严
放大光明名勤勇 此光觉悟懒惰者
令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若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则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无上佛菩提
劝诸众生发精进 常于三宝伸供养
法欲灭时专护持 是故此光名勤勇
放大光明名寂静 此光能觉乱意者
令其远离贪恚痴 心不动摇栖正定
舍离一切恶知识 无义谈说杂染行
赞叹禅定阿兰若 是故此光名寂静
放大光明名惠严 此光觉悟愚迷者
令其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惠悉通达
若能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惠悉通达
则得日灯三摩地 智惠光明成佛果
国财及已皆能舍 为菩提故求正法
闻已为众广开演 是故此光名惠严
放大光明名佛惠 此光觉悟诸含识
令见无量百千佛 各各坐宝莲花上
赞佛威德及解脱 说佛自在诸神通
显示佛力妙难思 是故此光名佛惠
放大光明名无畏 此光照触除诸怖
非人捶打所执缚 一切灾难皆令灭
于诸众生施无畏 遇有恼害皆能止
拯济厄难孤穷者 是故此光名无畏
放大光明名安隐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诸苦痛 悉得胜定三昧乐
施以良药救众患 妙宝延命香涂体
掌中涌现诸饮食 是故此光名安隐
放大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殁者
随其忆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国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此光名见佛
放大光明名乐法 此光能觉诸群生
令于正法常欣乐 听闻读诵及书写
法欲尽时能演说 令求法者意充满
于法爱乐勤修习 是故此光名乐法
放大光明名妙音 此光开悟诸菩萨
能令三界所有声 闻者皆是如来音
以大音声称赞佛 及施铃铎诸音乐
普使世间闻佛音 是故此光名妙音
放大光明名甘露 此光开悟诸众生
令舍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习诸功德
谓有为法非安隐 无量苦恼悉充遍
常乐称扬寂灭乐 是故此光名甘露
放大光明名最胜 此光开悟诸众生
令于佛所普听闻 戒定智惠增上法
常乐称赞大牟尼 胜戒胜定及胜惠
如是为求无上道 是故此光名最胜
放大光明名宝严 此光能觉诸群生
令得宝藏无穷尽 以此供养诸如来
以诸种种上妙宝 奉施于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诸贫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香严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闻者悦可意 决定当成佛功德
人天妙香以涂饰 供养一切最胜主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名妙庄严 宝幢幡盖无央数
焚香散华奏众乐 城邑内外皆充满
由以微妙伎乐音 众香妙华幢盖等
种种庄严供养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严净 令地平坦犹如掌
庄严佛塔及其处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大云 而能密布雨香水
由以香水洒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严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严身妙物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上味 能令饥者获美食
以众珍馔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胜财 令贫乏者获宝藏
以无尽物施三宝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眼 能令盲者见众色
以灯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耳 能令聋者悉善听
作乐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鼻 昔未闻香皆得闻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舌 能除粗恶不善语
由以美音称赞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身 令根缺者皆具足
以身礼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意 令失心者得正念
由修三昧自在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色 难思妙相咸令睹
妙华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声 观声缘起如谷响
了知声性本来空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香 令诸臭秽悉香洁
香水浴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味 能除一切味中毒
常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触 能令硬触皆柔软
戈鋋剑戟从空雨 皆令变作妙花鬘
以昔曾于道路中 涂香散花布衣服
迎奉如来蹈其上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法 能令身诸毛孔中
悉演难思妙法门 听者咸欣蒙解脱
自性无生从缘起 法性常住等虚空
了知佛身即法身 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是等比光明门 如微尘数无有量
悉从大仙毛孔出 所作事业各差别
如一毛孔所放光 由若虚空微尘数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彼所修诸功德 随其宿缘同梵行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往昔同修胜福业 能生爱乐皆随喜
于今所作亦复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若有自修众福业 数数供养于诸佛
复于佛德常勤求 由此光明所开觉
譬如生盲不见日 非谓无日出世间
诸有目者悉了知 各随所务而修作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惠者皆悉见
凡夫邪信劣解人 于此光明莫能睹
摩尼宫殿及辇舆 妙宝灵香以涂莹
具有胜福咸自然 非无德者能安处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蒙照
邪信劣解凡愚入 无有能得斯光瞩
若有闻此光差别 能生清净深信解
永断一切诸疑网 速成无上功德幢
复现最上三摩地 眷属庄严皆自在
十方一切国土中 佛子众会皆围绕
有妙莲华光庄严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满 现此三昧神通力
复有十刹微尘数 妙宝莲华所严饰
诸佛子等住其中 是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 具足修行佛功德
如是众会所围绕 悉共合掌观无厌
童子身中入三昧 于盛年身从定起
盛年身中入三昧 于老年身从定起
老年身中入三昧 近事女身从定起
近事女身入三昧 近事男身从定起
近事男身入三昧 比丘尼身从定起
比丘尼身入三昧 于比丘身从定起
比丘身中入三昧 学无学身从定起
学无学身入三昧 于缘觉身从定起
缘觉身中入三昧 现如来身从定起
如来身中入三昧 于诸天身从定起
诸天身中入三昧 于大龙身从定起
大龙身中入三昧 于夜叉身从定起
夜叉身中入三昧 于部多身从定起
部多身中入三昧 一毛孔中从定起
一毛孔中入三昧 一切毛孔从定起
一切毛孔入三昧 一毛端头从定起
一毛端头入三昧 一切发端从定起
一切发端入三昧 一微尘中从定起
一微尘中入三昧 于一切尘从定起
一切尘中入三昧 于金刚际从定起
金刚际中入三昧 于摩尼宝从定起
若摩尼宝入三昧 佛光明中从定起
若佛光中入三昧 于水大中从定起
若水大中入三昧 于火大中从定起
若火大中入三昧 于风大中从定起
若风大中入三昧 于地大中从定起
若地大中入三昧 于天宫殿从定起
若天宫殿入三昧 于空起定心不乱
是名不思议解脱 自在功德三摩地
十方所有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一切如来共宣说 众生业报龙变化
诸佛自在大神通 及入定力不思议
声闻心住八解脱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于虚空中入火定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尚能现此难思议 何况广大饶益者
譬如日月游虚空 其光普遍十方处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力 唯有如来能现证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顺海众生
所有语言皆辩了 令彼一切悉欢悦
彼神具有贪恚痴 犹能善解诸言说
况复总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众欢喜
譬如幻师善幻法 能现无边巧事业
须臾示作日月岁 城邑丰饶大安乐
幻师具有贪恚痴 犹能幻力悦世间
况复解脱诸禅定 而不能令众欢喜
罗睺阿修罗变现 蹈金刚际海中立
海水虽深没半身 首与须弥正齐等
彼有贪欲嗔恚痴 尚能现此大神变
况复降魔照世灯 而无自在威神力
天与修罗斗战时 帝释神力得自在
随其军众之数量 现身与等彼无敌
诸阿修罗作是念 释提桓因来向我
必取我身五种缚 由是彼众悉忧怖
帝释现身有千眼 手执金刚出火焰
被甲持杖具威严 修罗遥见咸退伏
彼由微小福力故 犹能摧破大怨敌
何况救度一切者 岂于功德不自在
如风兴云降大雨 亦能息灭诸云气
亦能成熟诸苗稼 亦能安乐诸群生
彼不能学波罗蜜 亦不学佛诸功德
犹成不可思议事 何况具足诸愿者
论曰。菩萨诸有所作。皆为利乐诸众生故。自余别明增长福因。如宝云经偈云。
若诸菩萨 严持香花 奉献如来
及佛塔庙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破戒垢 得佛戒香 若诸菩萨
以净香水 扫洒涂地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恶威仪 修善法式
整肃圆满 若诸菩萨 严持花盖
而以奉献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烦恼热 若入伽蓝 发如是心
令诸众生 入涅盘城 出伽蓝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越生死狱
若开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开圣智门 若闭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闭恶趣门 若安坐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坐菩提场
右胁卧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安住涅盘 从卧起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缠盖障 若往便利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趣大觉路
正便利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拔三毒箭 若洗净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洗烦恼垢 若洗手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秽浊业
若洗足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障尘坌 嚼齿木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舍诸垢染 又彼菩萨
若身所作 一切善业 持以回向
利益安乐 一切众生 若礼如来
及佛塔庙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常得人天 之所礼敬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四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啖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嗔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嗔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著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除懒堕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若耆宿请问 欲求于法施
应先谓彼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说 尊者甚聪惠
岂于大德前 而能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择器非器
既审其机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诸毁禁者
勿复叹持戒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悲心 赞少欲持戒
得彼胜俦侣 便可赞持戒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著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寧*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爾]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逾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你(十一)你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你(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你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你(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钵捺钵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如我所说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为根本 是名善逝最胜财
云何名放逸。谓于邪教及恶朋友。虚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执持王所饮药。盛满器中行险滑路。当知是人恐怖忧恼。何有放逸。又如来秘密经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眼见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 利众生发菩提心
深固寂静心亦然 诸乐根本无所取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学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对自成于他 展转无有实
亦犹立彼岸 由此而对待
彼既本来无 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护 则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 云何而不护
起邪妄分别 执我以为常
若我本如然 何现有生灭
彼若别有生 为谁修福业
营求于财利 及受诸快乐
现见身衰老 不久而殒灭
复生为婴儿 童子及年少
于刹那时分 速朽而变坏
何处名为身 爪发皆离散
初识托母胎 生已为孩孺
盛年衰老相 最后为灰烬
此明身自性 分位假安布
毕竟无一尘 形相那久住
又复此身者 不说当自知
为异相所迁 思惟我何有
由分位和合 世俗而显现
于佛正理中 随相应所断
彼若无有识 则不能建立
亦无贪恚痴 云何有功德
余九种世间 各各有三种
无识与衣等 何能生彼乐
衣不能生乐 当知从因生
若乐生于衣 彼相何曾有
是故正教理 说诸行无常
现证及思惟 由因缘和合
见自己眷属 云何说有常
于方所推求 无一微尘许
如燃灯油尽 彼油知何往
如是观察已 刹那不可住
聚集诸眷属 严饰而行列
妄计为我有 于乐他可知
了知彼众生 无一可积集
自他既有殊 于苦亦无得
如是不相应 彼我何处有
或如自力能 数数而开示
世间诸众生 多苦常逼切
当起大悲心 为怜愍于彼
善作是观察 平等而救度
假使入阿鼻 如鹅泛莲沼
为令诸有情 常处欢喜海
自不乐解脱 救彼常无厌
作是利益已 而不生恃赖
亦无有疲劳 不希于果报
若十方福聚 彼我定获得
不生嫉妒心 他乐同己想
又复若自他 同修于忏悔
劝请佛世尊 及随喜福业
作如是回向 平等无差别
随其福所施 无尽众生界
菩萨行是行 则多所饶益
增长大悲心 获最上安隐
得彼金刚手 及诸佛世尊
常作于护持 群魔咸惊悸
是法王之子 诸天咸赞扬
住菩提心车 善游履胜道
众生善修习 息除自他苦
故我无所著 一切皆当舍
若人为爱缚 则苦无穷极
烦恼由之生 损坏徒后悔
若火烧众生 炽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 于己亦无乐
谓一切我爱 第一之苦本
烧然使无余 为利诸含识
乐妻子眷属 毕竟皆弃捐
思惟因缘生 于身亦无爱
诸有具智人 于彼二皆舍
了知身与心 刹那差别起
谓常无有常 离垢本无垢
自得于菩提 彼亦成正觉
不思以世法 而利于众生
法药及佛像 如是我当施
以惠自拣择 所作事相应
摄护于己财 积已而能散
或自身他身 若少苦多苦
如是皆令得 诸上妙快乐
众生于欲境 防护生障恼
如蛇处窟穴 毕竟令清净
犹如净良田 成熟诸稼穑
能除饥热恼 满足其福报
若人不远离 名利及五欲
所说亦无诚 于彼不须怒
彼既失自利 怒之忍何有
于是不生嗔 利他而不断
善行真实忍 如观麝有香
己物为他侵 返遭猎者损
以方便思惟 无主宰快乐
自既非受用 彼何无教诲
如是彼佛子 念念除烦恼
了诸根境界 譬若大疮疱
念彼忿恚者 饶益而开诱
自性离调柔 处苦乐何得
又彼五大种 示之以强名
乃至住有情 皆成于义利
若利生无懈 则不造诸恶
故我勤修习 六界无衰恼
至虚空究竟 及世间边际
我住利众生 令智心成熟
身为阿阇梨 善学离诸苦
不问自力能 何所非防护
若自作苦恼 何因生恐怖
随自师了知 我慢诸过失
住大悲境界 不贪于果报
常近事修学 平等何有我
见痴狂盲者 行步多错误
或堕险道中 自他常忧恼
为寻求彼故 同难而救护
如是行相应 则见大功德
我过失非一 其深如巨海
若自他复造 何由得解脱
若彼善教诫 羞耻诸过咎
常顶受他言 一切皆当学
闻彼冤生怖 慎勿于余说
彼我心命同 若喜则无耻
诸烦恼冤敌 我独能斗战
若此于心中 损坏无安隐
归命观自在 大悲无与等
绀发簇旋螺 复如鬘垂下
于十方刹土 指端流乳海
救地狱鬼趣 轮回诸极苦
复于善众生 亦寻声救护
婆雉阿修罗 得脱彼冤害
极最胜庄严 世所未曾睹
愚智诸有情 瞻奉咸忻庆
又复虔信礼 妙吉祥大士
所集正法藏 能利乐世间
无比大医王 善消诸毒难
施乐及寿命 故我今稽首
无边苦热恼 现广大清泉
令众悦其心 当除诸渴爱
十方诸世界 各现劫罗波
众生满所求 普现青莲目
无量诸菩萨 称赞身毛耸
归命文殊尊 最胜无过上
一切希有菩萨行 结集所有诸功德
自他当获福无穷 皆作文殊真佛子
书写此正法 我所有微善
为愍有情故 令增长胜惠
诸法从缘生 缘谢法即灭
我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宋-法护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