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七

佛经大全 > 大藏经 > 论藏 > 毗昙部 > 杂阿毗昙心论-刘宋-僧伽跋摩 >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七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六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七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定品第七
  已说智。定今当说。
  智依于诸定  安不动而转
  是故当思定  勤求见真实
  决定义名智。彼善心正性相续名定。建立义名依。依有二种。共起及次第缘。彼二说名依。依定而立故说依诸定智有八种。四法智四比智。安不动者。不动摇故说不动。转者取缘义。如灯依净油炷离风处光焰甚明。如是智依诸定离于乱风则不动而转。是故者说因缘也。定者智所依后当说。思者知见义。勤求者求欲时也。真实者不颠倒。谓四真谛。见者谓无间等。是说真实见。以不离定而起实智故。问有几种三昧。答。
  决定说四禅  及与无色定
  是中一一说  味净及无漏
  决定说四禅及与无色定者。谓决定智者。略说八种。三昧摄一切三昧。谓世尊知差别三昧正受。一切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如修多罗广说。是中一一说味净及无漏者。一一三昧说三种。味净无漏。
  善有漏是净  无漏离炽然
  味则爱相应  最上无无漏
  善有漏是净者。若善有漏当知是净。问善有漏有垢云何说净耶。答烦恼相违故。烦恼不杂故。引导无漏故。无漏离炽然者。离烦恼炽然当知是无漏。彼虽永离烦恼。第一义净当知为差别故立名。味则爱相应者。若爱相应定者当知是味相应。问何故爱相应说禅。非余烦恼耶。答相似故。一向勋著缘是三昧。余烦恼无有著缘如彼爱者。复次已说爱当知已说余烦恼。是烦恼足故。最上无无漏者。彼总说故言一一三种。当知第一有唯二种无无漏。不捷疾故。有二边谓欲界及第一有。圣道离二边名为中道。离二有根本亦如是。若味相应著者名味正受。若不味著者名净正受。若无漏思惟五阴无常等行。当知是无漏正受。问净有几种。答。
  净者有四分  退分及住分
  胜进决定分  随顺诸功德
  退分者顺烦恼。住分者顺自地。胜分者顺上地。决定分者顺圣道。复次退分者若住彼则退。住分者若住彼不进亦不退。胜分者若住彼能胜进。决定分者。若住彼则能次第超升离生。复次退分者为烦恼所陵所杂。从禅次第烦恼现在前。烦恼次第禅现在前。住分者彼能厌下地粗等行。受自地寂静等行。胜分者能厌自地过。受上地功德。决定分者暖顶忍世间第一法。如禅无色亦如是。唯除暖等功德。问禅何等性。答。
  五支有觉观  亦复有三受
  种种及四心  是说为初禅
  五支者五支所成。分义是支义。如车有众分。众具义是支义。如王有将士。支者若异若即。若异者。如毗陀六支(四毗陀经一者亿力毗陀二者阿他毗陀三者耶训毗陀四者三摩毗陀毗陀者智也有六支所成一学二欲三想四辞五记六缘历也)。比丘五胜支(比丘五胜支所成一信二不谄三不病四精进五智)。若即者如十六支散八支圣道。彼支者。谓觉观喜乐一心正受时。先粗心法作想名为觉。粗心法相续随转名为观。正受时心悦名为喜。身心离恶故快乐名为乐。是猗息乐非受乐。于缘心心法不散名一心。有觉有观者。初禅有觉有观。问已说五支。何故别说有觉有观耶。答支者谓善。秽污亦有觉观故别说。亦复有三受者。彼有三受。谓三识身有乐根。意地有喜根。四识身有舍根。种种者。谓梵天有种种身。有胜有劣。以觉观力生故。有尊长眷属处。及四心者。彼有四心。眼识耳识身识意识。是说为初禅者。此诸法说初禅。胜一切烦恼故。正观一切境界故说禅。
  第二有四支  种种及二受
  第三说五支  此禅亦二受
  第二有四支者。内净喜乐一心。种种者。彼无种种身。觉观非分故。有种种心。谓根本有喜根。喜息已眷属舍根现在前。舍息已复入喜根。及二受者谓喜根及舍根。此诸法说第二禅。第三说五支者。谓念正知乐行舍(行舍此行如常行等行也此是行舍非根舍也)一心。念者。于缘不忘记。正知者。止举舍时分别知。乐者。于缘随顺受。行舍者。乐著乐故不受余求。一心者。于缘不散。此禅亦二受者。彼亦二受。乐根及舍根。此诸法说第三禅。
  离息入息出  第四有四枝
  枝者谓说善  随事如先说
  离息入息出第四有四枝者。第四禅无入息出息。彼正受身毛孔合四大极密故。四支者。不苦不乐行舍净念一心。不苦不乐者。已离苦乐故。行舍者。不求余事故。净念者。护善根故念。离八上烦恼故净。八上烦恼者。谓四根觉观出入息离内外乱故。乱义择品当广说。一心者。于缘心不散。问初禅二禅何故不立正智耶。答喜及觉观乱故不立支种。以是故亦不立念。又不立行舍。猗乐与行舍相违故(乐动舍沉静)。问第三禅何故不立不苦不乐耶。答随顺无明品故。明无明相违。以是义故第四禅不立正智。问味相应等三种禅悉成就支耶。答支者唯说善。当知善禅与支相应非秽污。问秽污无何等。答初禅无。离生喜乐烦恼相应故。第二禅无。内净烦恼浊乱故。第三禅无。念及正知烦恼乐所迷故。第四禅无。净念及行舍烦恼相违故。复次初禅二禅无。猗乐一向善故。三禅四禅亦无。行舍随事如先说者。若事彼禅先已说。余禅复说者非未曾事增益。如初禅二禅说喜乐。当知此二枝非四。如是一切地。问此禅支有几。答。
  禅支名十八  事则有十一
  无色无有支  禅眷属亦然
  禅支名十八者。禅支名有十八。初禅有五支。第三禅亦尔。第二禅四支。第四禅亦尔。支前已说。事则有十一者。初禅五支名五。事亦五。第二增内净。第三增行舍念乐正智。第四增不苦不乐。初禅支非二禅支作四句。初禅支非二禅支者谓觉观。第二非初者。谓内净。亦初亦第二者。谓喜乐一心。非初非第二者。除上说。如是乃至第四禅展转说。无色无有支禅眷属亦然者。四无色及禅眷属不立支。以苦行故。支所摄禅是乐行。是故说彼地为苦道。若彼立支者。应一切地名乐道。
  有觉亦有观  是说未来禅
  禅中间有观  明智之所说
  有觉亦有观是说未来禅者。未至依有觉有观。未至者。是初禅眷属。禅中间有观明智之所说者。禅中间有观而无觉。修行者转寂静故。问何故初禅二禅立中间依非上地耶。答彼升降可得故。初禅有觉有观第二禅无。彼中间有观无觉故别立依。上地无此升降故不立。
  未来或二种  谓离味相应
  禅中间三种  亦俱说一受
  未来或二种谓离味相应者。有说。禅未来二种性。净及无漏。非味相应。彼虽有连锁缚(以爱力令未来禅受梵天生生死相连由初禅爱琐除此则二取此则三)。彼无正受爱。不除受生爱无过如是说者有味相应。禅中间三种者。禅中间有三种性味相应净无漏亦有味相应如余地。亦俱说一受者。未来及中间俱有一受谓舍受。未来者有畏故无乐受。近欲界故。修行者有畏故乐受不起。事未究竟故。修行者向离欲而未得故乐受不起。忧随生故。欲界缚有余故。如人被缚有解有余犹生疑畏不起乐受。彼亦如是。寂静劣故。如未来禅中间亦如是。随其义说已说地。所起功德今当说。
  三摩提与通  无量一切处
  胜处及诸智  背舍于中起
  彼三摩提者。三三摩提。空无愿(无愿应言无实)无相。彼善心平正故说三摩提。彼空者二种。谓有漏无漏。若有漏者一切法缘。无漏者有漏缘。此复九种。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有为无为空无事空第一义空空空。内空者。谓内入空作无我思惟。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有为无为空亦如是。无事空者。谓无彼彼物。第一义空者。谓眼起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至。如是比说。空空者。谓有漏空于无漏空作空空思惟。无愿亦二种。谓有漏无漏。俱二种缘。随其义说。彼复五种。谓内等三种及有为无愿无愿无愿。有为无愿者。于有为法以有漏无漏无愿。作无常等行思惟。余如空说。无相者。无相有二种。谓有漏无漏。彼复四种。谓于内入数灭以有漏无漏作灭止妙出无相思惟如是外及内外无相亦无相。无相三摩提修多罗品当广说。重三昧杂品当广说。通者六通智品已说。问若修神通作证道(证者显现义也谓不失所作则所作显也)。彼成神通时为起耶不起耶。答若解脱是无记者。彼则起(出定名为起。若解脱是无记者。则出三昧也。若是善即三昧也)。若善者不起无量者。
  二无量无恚  最后说无贪
  第三说喜根  谓彼欲界依
  二无量无恚者。谓慈及悲。是无恚善根性。嗔恚对治故。是处恚者以慈对治。非处恚者以悲对治。复次为舍众生命起恚以慈对治。为楚罚众生起恚以悲对治。是故求功德者。能起无量非求过恶。彼乃至断善根所亦求功德。谓见本净业。求过恶者。乃至阿罗汉所亦求过恶。谓见本不净业。最后说无贪者。舍无量是无贪善根性。谓无贪非欲爱嗔恚对治者不然。何以故。不绝无恚故。问舍是贪欲对治。不净观亦贪欲对治。何贪以舍对治。何贪以不净观对治耶。答色贪以不净观对治。淫贪以舍对治。第三说喜根者。喜无量是喜根性。随生法是五阴性。相者。以安饶益是慈相。除不安是悲相。随喜是喜相。任放是舍相。谓彼欲界依者(依者身也)。欲界现在前非余。何以故。乐饶益转故。谓见欲界众生苦。欲令得乐饶益。以除苦故。色无色界无苦。复次嗔恚对治故。慈无量者嗔恚过对治。如所说慈修习多修习除嗔恚。悲除害。喜除不乐。舍除欲爱嗔恚。色无色界无此诸过。又欲界有三方。除郁单越。问无量正受何等思惟。答。
  乐苦喜众生  众生无余想
  随其所应转  无量众生缘
  于彼众生欲令得乐。如是思惟入慈正受。于苦众生叹言苦哉欲令脱苦。如是思惟入悲正受。欣彼众生如是思惟入喜正受。惟彼众生无有余想。如是思惟入舍正受。问慈力不能令苦众生得乐。何故非颠倒耶。答善故。安希望所起故。正思惟相应故。嗔恚相违故。众生缘者。缘欲界众生。如所说若思惟满一方成就住者。此说器及器中。以是义故当知无量是有漏众生缘故。周遍总缘一切众生。谓四生离此更无有余众生。离欲得方便得离欲得者离欲时得后方便现在前。问云何方便。答慈者从亲起。谓欲起慈心时于一切众生立为三品。谓亲怨中。亲复分别下中上品。先于上亲品起真实希望。谓父母及余尊重者。谓彼久习恶希望故饶益心不至。还复摄心作饶益想。如是上亲乃至上怨得平等住。是名成就慈心正受。悲喜亦如是。舍从中品起。如是广说。名者。缘无量众生故说无量。
  胜处说有八  前三色背舍
  及八一切处  无贪善根性
  此诸善根当知无贪性。贪对治故。是有漏意解思惟故。问此非无贪善根性。何以故说观说想故。如契经说。内色想外观色。如是广说。观者是慧。是故胜处是慧性(阿毗昙解脱处云胜知胜见见即慧也)。背舍亦说色观。色是初背舍。是故前三背舍是慧性。如是一切处说地普一想。是故一切处是想性。而说无贪性者不然。答此诸善根无贪性。慧想增故。彼说见及想如宿命念及胜色想。是故无过。如曾灭处随念智念增故。言彼忆念曾所更无量事。彼亦是智。如胜色想是慧性。以想增故说胜色想。复次想近故说是故说。想无过无贪慧想不相离。一依一行一缘一果一依果(依果此依亦是津腻义也津腻果凡三种一从遍因生二从自分因生三从报因余势生谓杀生得短寿也)。是故说一。当知说余。云何知无贪性。贪对治故。此善根当知贪对治。若是无痴性者。应说痴对治慧。虽一切烦恼对治。痴最近故非贪。若一切处是想自性者。非烦恼对治。不决定故。是故当知此善根是无贪性。
  若说彼眷属  是则五阴性
  此说三方依  境界欲界色
  若说彼眷属是则五阴性者。当知此诸善根及眷属是五阴性。此说三方依者。此诸善根于三方身起。除郁单越。亦非余。何以故。此诸善根贪欲对治故。非色无色界有贪欲。郁单越虽有贪欲。慧力劣故是故不能起此善根。欲界诸天虽有贪欲。以著乐故亦不能起此诸善根。境界欲界色者。此诸善根缘欲界色。初二背舍前四胜处。作青瘀等行于色入处转。不净行转故。余者净行转。是故得为身念处。问何故彼修行者于缘受净相耶。答为试不净故。为成不成耶。观不净者懈怠心生。欲令摄持故。又欲自观知所堪能。作是念。以不净观不起烦恼未足为奇。净观不起乃为奇特。又现善根有所堪能故。
  背舍中最后  心不相应行
  是说二界依  先从欲界起
  背舍中最后心不相应行者。想受灭背舍是心不相应行性。问一切心心法灭何故说想受灭耶。答以此二力故令修行者于二界极生疲劳。受力故于禅疲劳。想力故于无色疲劳。受想义如阴中说。是说二界依者。欲界色界身现在前非无色。何以故。非心故。欲色界有色。是故彼心心法灭。命根依色转。无色中无色。若彼正受时。心心法灭命根应断。无所依故。应死非正受是事不然。先从欲界起者。灭尽正受先从欲界起。于彼退生色界。复离彼欲而现在前。问何故色无色界得初起禅无色非灭尽正受耶。答禅以三事故起。谓因力业力法方便力。因力者。谓彼于禅曾已近起。业力者。谓已作受业长养(有四法受业已作而长养)法方便力者。如劫成败时。无色界二事起。因力及业力。无法方便力。以彼无成败故。灭尽正受从说力起。说者欲界。谓佛及波罗蜜声闻说。是故彼欲界身能初起非余。欲界一入正受不过七日。揣食身故。若过者出则融消。色界一入正受时经劫住。
  余则四阴性  说彼三界依
  或无色境界  及以无漏缘
  余则四阴性者。余功德谓四背舍二。一切处四阴性除色阴。彼无色故。说彼三界依者。此功德三界现在前。空处背舍空处一切处。初从欲色界起(为舍色故修空故初从色处起也)。或无色境界及以无漏缘者。空处一切处空处地四阴缘。识处一切处识处地四阴缘。空处背舍缘四无色。及彼因。彼灭一切比智品。识处背舍缘三无色。余如上说。无所有处背舍缘二无色。余如上说。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即缘彼地及彼因。彼灭一切比智品。已说善根自性。谓成就功德今当说。
  当知或有说  成就四无量
  或复成就三  减者则不然
  若生欲界离欲界欲。及生初禅二禅成就四无量。若生第三第四禅成就三无量。除喜。喜根性在二禅非上地故。减此者无有。
  或一乃至八  成就于背舍
  或四亦复八  成就于胜处
  或一乃至八成就于背舍者。或有成就一背舍。或有成就乃至八。成就一者。若生遍净天。于彼爱尽果实爱未尽。若生果实。于彼爱未尽。若生空处。于彼爱未尽。成就二者。若生欲界。及生初禅二禅。于彼爱尽遍净爱未尽。若生三禅四禅。色爱尽空处爱未尽。若生空处。空处爱尽识处爱未尽。若生识处。即彼爱未尽。成就三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遍净爱尽果实爱未尽。若生遍净及果实。空处爱尽上爱未尽。若生空处识处(无漏生上不失下故生识处成就空处背舍如是一切也)。识处爱尽上爱未尽。若生无所有处即彼爱未尽。成就四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色爱尽空处爱未尽。若生三禅四禅。识处爱尽上爱未尽。若生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无所有处爱尽。若生非想非非想处。不得灭尽三昧。成就五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空处爱尽识处爱未尽。若生遍净天及果实。无所有处爱尽不得灭尽三昧。若生非想非非想处。得灭尽三昧。成就六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识处爱尽上爱未尽。若生遍净及果实。得灭尽三昧。成就七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无所有处爱尽不得灭尽三昧。成就八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得灭尽三昧。此是总说。若有漏背舍者。下地离欲未生上地则皆成就。若无漏者生上地亦成就。或四亦复八成就于胜处者。或有成就四胜处或八。成就四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于彼爱尽遍净爱未尽。若生遍净。于彼爱尽及生果实。成就八者。若生欲界及初禅二禅。遍净爱尽。
  或一亦复二  八九及与十
  当知彼修行  成就一切处
  或有成就一一切处。或二或八或九或十。成就一者。若生空处。即彼爱未尽及生识处。成就二者。若生空处。于彼爱尽。成就八者。若生欲色界。遍净爱尽果实爱未尽。成就九者。若生欲色界。果实爱尽空处爱未尽。成就十者。若生欲色界空处爱尽。已说成就。谓随地功德今当说。
  五通在四禅  根本非余地
  诸智如前说  三无量或六
  五通在四禅根本非余地者。四根本禅成就五通非余地。除漏尽通。何以故。摄受支三摩提故。诸智如前说者。如前智品说。随地所得。三无量或六者。除喜余无量在六地。未来中间根本四禅。或有不欲令在未来。或复说初禅二禅不起悲喜。根相违故。喜根者是自性受喜行转。悲者忧行转。是故彼不相应。如苦集忍智者不然。何以故。真实行转故。若言苦集忍智极厌而与喜根相应悲行亦如是者。彼说有过彼真实思惟故。欢喜生悲者意解思惟。是故有过。如是说者。导真实思惟故无过。悲虽非真实思惟。而能导真实思惟。是故无过(欣于除苦故悲与喜俱也)。问悲大悲何差别。答悲者无恚性。大悲者无痴性。复次悲者共声闻缘觉。大悲者不共。复次悲者能悲不能度。大悲者能悲能度。复次悲者缘苦苦众生。大悲者缘三苦众生。悲者缘身苦。大悲者缘身心苦。问何故名大悲。答度大苦众生故名大悲。大贾得故名大悲。摄受大聚众生故名大悲。大士入大险难故名大悲。
  彼前四胜处  及与喜无量
  亦初二背舍  在于初二禅
  前四胜处及喜等初二背舍在初禅二禅中。非余也第三第四禅虽有初二背舍相似善根而不建立。是故亦有初四胜处相似善根。如修多罗说。慈极至遍净。悲极至空处。喜极至识处。舍极至无所有处。有说。此经以无量名说圣道。彼受化者以无量名入圣道故。复次彼对治觉支以无量名说。谓第三禅对治觉支以慈名说。如是乃至无所有处对治觉支以舍名说。复次以相似名说者。谓慈者乐行乐受乃至第三禅。悲者苦行空处呵责色转喜者欣悦行识处者悦识住。舍者舍行无所有处说舍。
  余有四胜处  及与一背舍
  亦八一切处  说在最上禅
  后四胜处净背舍前八一切处在第四禅。非余下地。亦有净背舍相似善根而不建立。不净所坏故。是故亦有后四胜处相似善根。说地正受及地一切处。彼地正受在欲界及四禅。地一切处在第四禅非余。何以故。离八事恼乱故。欲界色欲有二种(身欲心欲也)。对治彼故。初禅立二背舍四胜处。初禅色欲亦有二种故。二禅立二背舍。二禅无二种色欲故。三禅不立背舍。乐胜乐故。不能起此等善根。及一切处以彼背舍入胜处。以胜处入一切处。以初背舍入初二胜处。以第二背舍入第三第四胜处。以净背舍入后四胜处。以后四胜处复入一切处。
  余即名背舍  二一切亦然
  灭尽最在后  余无漏九地
  余即名背舍者。除空处九无阂道及命终心。余善尽说空处背舍。无阂道向第四禅命终心向生是故不立背舍。当知余无色亦如是。二一切亦然者。空处识处一切处亦即名说。问识处上何故不立一切处耶。答修行者先入背舍观而不能胜。然后入胜处而不能无边意解观。然后入一切处无边青意解观。如是黄赤白复如是。思惟此色何所依。观依地大种然后入无边地意解观。余大亦如是。彼复如是思惟。云何升进。谓觉知。即先入空处一切处。彼觉知何依观依意识。彼即入无边识处一切处。此依更无所依。是故上不立一切处。灭尽最在后者。灭尽正受第一有中摄。何以故。随顺灭心故。次第渐微故易灭。问灭尽定不应第一有摄。何以故。如所说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想受灭成就住。答第一有摄。世尊以彼度诸正受及爱欲故说也。学者度正受住故说。无学者度爱欲故说。复次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者。此说见道断。想受灭者。此说修道断。如是曾习未曾习共不共离欲得及方便得尽当知。以胜故。不共故。界地究竟故。二背舍说身作证识灭尽正受。及入定心是有漏随顺灭心故。出定心有漏无漏。彼正受方便得非离欲得。若退而更起者。得未曾得非已曾得。余无漏九地者。若余无漏功德。谓三三昧漏尽通在九地。谓四禅三无色未来中间。有漏三昧在十一地。谓此九及欲界亦第一有。
  三背舍当知  有漏及无漏
  定智通已说  其余悉有漏
  三背舍当知有漏及无漏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背舍。当知有漏亦无漏。定智通已说者。定前已说。诸智神通如智品说其余悉有漏者。余三通似工巧故。受色声自相故。无量者缘众生故。一切处胜处初三背舍得解思惟故。第一有正受不捷疾故。想受灭心相违故。皆悉有漏。问背舍胜处一切处何差别。答。
  谓彼性背舍  能胜所缘处
  无闇普周满  名如所度说
  不向故说背舍。胜彼处故说胜处。以胜处故世尊说胜处。虽非一切修行者能胜彼处。但于缘中烦恼不起亦名胜处。无边意解故说一切处。复次软善根说背舍。中者说胜处。上者说一切处。复次因说背舍。果说一切处因果说胜处。已说诸功德自性成就地有漏无漏。谓禅无色三种成就今当说。
  未离欲当知  成就味相应
  离下未至上  成就净诸定
  未离欲当知成就味相应者。若彼地未离欲。成就彼地味相应。离下未至上成就净诸定者。谓离欲界欲非梵天彼成就净初禅及初禅地余功德。凡夫人成就味相应及净。圣人成就三种。
  住上应当知  成就下无漏
  方便生功德  当知非离欲
  住上应当知成就下无漏者。圣人生梵天上。成就无漏初禅及余无漏三昧神通等诸功德。有漏诸功德生处缚。无漏不缚。是故离生处舍有漏功德非无漏。方便生功德当知非离欲者。已说离下地欲成就诸功德。当知得非现在。现在前者彼非离欲方便得者。谓天眼天耳智此无记性故。不入净无漏味相应。是故得彼三种禅时。不得作方便已乃现在前。六通二是无记。解脱道所摄故。余四是善。问此诸方便所得功德。何等断烦恼。何等不断烦恼耶。答。
  根本净初禅  是亦同一缚
  不能断烦恼  无量亦复然
  根本净初禅是亦同一缚不能断烦恼者。根本净初禅。自地烦恼一缚所缚故不能断烦恼。他地世俗道现在前时乃能舍离。如人被缚不能自解。彼亦如是。自地味所味故不能舍离。如人亲友虽劣不舍。彼亦如是。若诸烦恼根本禅对治者彼断得。若不断得彼非对治。是故无漏禅烦恼对治有漏者方便断。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无量亦复然者。无量不断烦恼。缘众生故。法相者断烦恼。复次解脱道摄故无阂道摄者断烦恼。复次缘现在故缘三世者断烦恼以须臾治故。世尊修多罗说。慈断嗔恚。须臾治者。诸结暂息如负债宽期。
  当知五背舍  及与八胜处
  亦十一切处  不能断烦恼
  空处识处一切处及非想非非想背舍。此法根本所摄不断烦恼如前说。想受灭背舍心相违故不断烦恼。色背舍胜处一切处亦不断烦恼。自相境界故。共相道断烦恼非自相。复次意解思惟故。真实思惟断烦恼非意解。复次假想思惟故。不假想思惟断烦恼。复次事境界故。非事思惟断烦恼。复次解脱道摄故。无阂道所摄断烦恼。二十三种正受八味相应八净七无漏。问此三昧一一几种因。答。
  所谓无漏定  一一七种因
  味相应因一  谓彼净亦然
  所谓无漏定一一七种因者。无漏初禅于无漏初禅相应共有自分因。于无漏三禅三无色定自分因。如是乃至无所有处。此则总说。初禅所摄道有六种。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脱。见到。时解脱。不时解脱。随信行道六种因。随法行道三种因。信解脱道四种因。见到道二种因。时解脱道亦二种因。不时解脱即不时解脱因。味相应因一者。味相应初禅味相应初禅因非余。初禅因不相似故非他地因。因果断故。彼味相应五种。见苦断乃至修道断。见苦断见苦断因。如是一切。谓彼净亦然者。净初禅净初禅因。非味相应非无漏。不相似故。非他地净因。自地系缚故。净初禅四种。退分住分胜分决定分。彼退分四种因。住分三昧。胜分二。决定分唯决定分非余。以劣故。当知余地亦如是。问一一次第生几种。答。
  无漏禅无色  逆顺超次第
  次第生六种  七八九与十
  无漏初禅次第生六种。自地净。及无漏第二第三禅亦如是。无漏无所有处次第生七。自地二上地一下地四。无漏第二禅次第生八。自地二下地二上地四。无漏识处次第生九。自地二上地三下地四。余无漏次第生十。比智品所摄。禅次第无色现在前非法智品所摄。法智品者下地依下地缘。是故次第无色不现在前。
  从六至十一  谓净次第生
  次生二至十  味相应非三
  从六至十一谓净次第生者。净非想非非想处次第生六种。自地味相应及净。下地四净及无漏非味相应。离欲故。净初禅次第生七。自地三上地四。净及无漏净无所有处次第生八。自地三上地一下地四。净第二禅次第生九。净识处次第生十。余十一此说方便得离欲得非生得。是故不说上下地味相应生得。净命终时次第生一切地味相应。问何等净初禅次第生圣道耶。答谓决定分。若异者不应建立四种。次生二至十味相应非三者。味相应初禅次第生二种。自地味相应及净。非无漏。烦恼相违故。非上地。未离欲故。非三者不生三。若说三者不然。第二禅味相应次第生四。自地二。除无漏。下地二味相应及生得净。谓第二禅爱畏故依。净初禅自护。如修多罗说。宁依初禅厌离俱思惟正受。不依第二禅劣思惟。第三禅生五。自地二第二禅二初禅一。味相应第四禅生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十。自地二。无所有处二。下地味相应六。谓受生烦恼故。问一一缘几种。答。
  净与无漏禅  缘于一切地
  自地有漏法  味相处所缘
  净与无漏禅缘于一切地者。净及无漏禅缘一切地一切种。广境界故。彼无漏比智品缘八地。法智品缘一地。方便善根缘四谛。自地有漏法味相应所缘者。味相应初禅缘自地味相应及净非余。此义使品已广说。不缘无漏及他地。
  无色则不缘  下地有漏种
  谓根本善有  秽污如味禅
  无色则不缘下地有漏种谓根本善有者。无色根本净及无漏。不缘下地有漏法。离色相故。缘自地及上地故说非下。比智品缘下无漏故说非有漏种。以方便所摄无阂道缘下地故说根本(世俗道断结无碍下缘解脱上缘也)。味相应缘自地故说善有。秽污如味禅者。如味相应禅缘自地味相应。无色亦如是。
  谓色界有余  无量诸功德
  是则缘欲界  最胜之所说
  四无量等诸功德缘欲界前已说。除神通故说无量等诸功德。彼五神通缘欲色界。谓初禅者缘初禅及欲界非上地。余亦如是随其义说。净禅三种。一烦恼勋。二道勋。三不勋。烦恼勋者退分(有漏有烦恼气故名烦恼勋也)。道勋者道所勋。谓勋修。余者非勋。问彼何等禅能勋。答。
  若能勋诸禅  是依第四禅
  三地爱尽故  净居唯果实
  依第四禅勋初禅。何以故。离八事恼乱故。于一切依最胜故。有五种勋。软中上上中上上。此生五种净居。下地亦有五种勋。第三禅爱尽故。下地不生净居。彼所依或起不起勋(起不起是出定不出定也)方便者。以无漏第四禅流注具足正受。然后有漏次复无漏。于彼流注渐略。乃至无漏二刹那次第有漏二刹那现在前。此则有漏无漏勋禅方便成。若一刹那无漏一刹那有漏复一刹那无漏。是名勋禅成有十五心。五有漏心十无漏心。问何故勋禅。答。
  或有念正受  或畏诸烦恼
  或复乐受生  是各随义说
  勋禅有三因缘。念正受者。谓修行者爱念正受为现法乐住故。畏烦恼者。畏退故。乐受生者。乐生净居故。彼信解脱具三因缘正受。见到有二。不畏烦恼不退法故。时解脱亦二。不乐生背一切生故。不时解脱唯一。爱念正受不畏烦恼不退法故。不乐生背一切生故。勋禅五阴性。有漏及无漏缘四谛(以无漏散有漏如花散支提义言勋也)。如是广说。无漏心勋有漏心如花散支提。问已说三种正受彼云何得。答。
  离欲及受生  而得于净禅
  秽污退及生  无漏唯离欲
  离欲及受生而得于净禅者。净初禅二时得离欲界欲及上地没生梵天。问退时亦得。谓初禅离欲退得初禅退分善根。何故不说耶。答此中说一切净。先不得而得。退时退分善根虽先不得而得。余三种先成就(先失一得三今失三得一非先都无故非一切不得而得也)。是故不说。颇净初禅离欲得离欲舍退及受生亦如是耶。答有退分初禅。欲界离欲时得。梵天离欲时舍(梵天离欲时得胜分等故舍退分)。梵天离欲退时得。欲界离欲退时舍。上地没生梵天时得。梵天没生欲界时舍。乃至无所有处亦如是非想非非想离欲得非生。得无上地故。秽污退及生者。味相应初禅退时得。谓初禅离欲欲界及梵天缠退。生得者。谓上地没生欲界。及梵天如是。乃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唯退得。无漏唯离欲者。无漏初禅离欲得。谓圣人离欲界欲。此说次第人。若依初禅超升离生亦得。乃至一切地亦如是。问此诸功德何等断烦恼。答。
  无漏除烦恼  及正受中间
  一切定中间  相应于舍根
  无漏除烦恼者。无漏根本初禅八地烦恼对治。乃至无所有处二地烦恼对治。及正受中间者。正受中间名方便道。谓断下地烦恼。乃至未离下地欲。不得根本正受。余非对治。一切定中间相应于舍根者。一切方便道舍根相应。未得故不生欢悦。问如所说上地无身识。若上地欲眼见耳闻身触时。彼云何见闻触耶。答梵世识现在前。问上地何故无此识耶。答前已说。上地觉观非分故无此三识身。上地欲见欲闻欲触。初禅识现在前则见闻触。非欲界非修果故。问何时成就。答。
  随识现在前  上地则成就
  舍则不成就  心力羸劣故
  乃至此识现在前。若眼识若耳识若身识。尔时成就。心羸劣不隐没无记故。是故刹那成就。从彼起已不随转。问已知善秽污正受得时及诸识成就。彼化心云何得一时得几心。答。
  受生及离欲  得是诸化心
  二三及与四  亦五一时得
  有二因缘得化心。受生及离欲。或顿得二三四五受生者。上地没生梵天。尔时得初禅果二心。一欲界。二初禅。若生二禅得三心。一欲界。二初禅。三即自地。生三禅得四心。下地三自地一。若生四禅得五心。下地四自地一。是说受生得。离欲者。离欲界欲得二心。如前说。初禅离欲得三心。二禅离欲得四心。三禅离欲得五心。是故说。或一刹那得化心而不断。欲界离欲时最后无阂道作四句。得而不断者。谓初禅地初禅果化心(离欲界欲时得初禅果化心此心为初禅结所缚故不断)。断而不得者。谓欲界第二第三第四禅果化心(三地化心是欲界法故为欲界烦恼缚离欲界欲缚断初禅未离欲故不得也)。亦得亦断者。谓欲界初禅果化心。不得不断者。谓余化心。乃至第三禅离欲随义说。于此十四化心。欲界四色界十。彼欲界化心化作欲界化。色界化心化作色界化。自分故。彼化八种。生欲界化欲界化。自身及他身如是。色界生色界亦如是。欲界化四入。色界化二入。何以故。不化根故。是故化无心一心一化或多。但一地也。住神足能令住。虽涅槃化随转。如尊者陀骠涅槃已化火烧身。尊者大迦叶全身久住。世尊化教化非分佛事竟故。般涅槃不留化。问为修慧化亦生慧耶。答亦生慧(退生得化心故是先离欲所得修惠也魔天化心是生慧也)。如魔化为佛身。魔天女化身诣佛所。若化人所食之食。若彼化主本欲自养身者。彼食现在。化主身中消也。若本不欲养身者。则彼食但聚在化人处也。问成就几种化心。答。
  或有二三四  五七及与九
  增三或亦五  如是成化心
  若生欲界欲爱尽。梵天爱未尽。及生梵天于彼爱未尽。是成就二。若生第二禅于彼爱未尽。是成就三。若生第三禅于彼爱未尽。是成就四。若生第四禅是成就五。若生欲界及梵天。梵天爱尽二禅爱未尽。是亦成就五。若生二禅二禅爱尽三禅爱未尽。是成就七。如是广说(应说九及增三五第四禅爱尽生第三禅生第二禅更增三生初禅更增五也)。问若欲界化初禅果。及初禅地化初禅果有何差别。答色界界胜故胜。又欲界第二禅果。色界初禅果欲界去胜(能至二禅故言去胜)色界界胜。一切化皆如是说(离欲得化心及方便得化心各有十四种上地下生时得先离欲所得十四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六 下一页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