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八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三十八(夜摩天之二十四)
尔时菩萨鹅王。名曰善时。摄诸鹅众。以正念心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观诸鹅众。心受快乐。独在一窟。思惟念法。如是善时鹅王。爱念法乐。为他说法。以为悦乐。复有余鹅。亦思念法。尔时天众。以欢喜心。为求乐故。来向此处。观此大池周遍可爱。一切时树花果具足。天众观之。及天女众。欢喜歌舞。游戏受乐。百倍增长。围绕大池。尔时菩萨鹅王。见天众已。以成就慧。而说颂曰。
智者不放逸 能断于放逸
则升智慧台 得无上安隐
若断于放逸 得胜寂灭道
入此广大道 智慧到涅槃
放逸能障道 令心过相续
以是放逸故 破坏法桥梁
能坏于善念 失于解脱道
以是放逸故 将人至恶道
以放逸乱心 不觉时利益
不知语作法 不觉如死人
虽住于天身 如畜生无异
放逸痴所坏 或舞或歌笑
或生或退没 常生已复灭
三界诸众生 放逸故转行
造作一切过 恶业之所缚
迷惑一切法 放逸怨所转
以放逸所害 不知于内法
亦不知外法 不觉失其心
智者所轻笑 而天子行之
无羞无人罚 为放逸所害
心乐于游戏 亦常乐歌舞
于境界无厌 退失于天处
为放逸所诳 于怖处而笑
犹如盲冥人 不知道非道
如是善时菩萨鹅王。利益他故。观天众已。住于第一可爱说法鸟众之中。说调伏偈。而诸天众。虽闻其说。而不听受。歌舞戏笑。受五欲乐。绕池而住。乐观境界。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为放逸行天夜摩天众。而演说法。何等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二者善时鹅王菩萨。三者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是三大士。常为利他。而演说法。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如是大士。超魔境界。时魔波旬。作如是念此诸大士。空我境界。欲舍我去。人中沙门。四天王中。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中。憍尸迦。夜摩天中。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兜率陀天。寂静天王。及其眷属。此等诸人。虽住我境。而不属我。六天及人。我使能败除。化乐天。虽我境界。而有大力。我不能乱。我今当遣智慧大臣。至夜摩天。往乱其法。作是念已。即与大臣。而共筹量。汝当往诣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所。而败坏之。汝等三人。善能言语。善能变化。有大势力。其三人者。一名欢喜二名放逸。三名欲迷。汝去当至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所说法败之。时三大臣。闻是语已。即下往诣夜摩天众。至善时鹅王所。到已见此鹅王威德勇健。胜相无畏。其声调伏为诸天众。说偈颂曰。
此非放逸时 不应生欢喜
此二法生痴 死时有大力
喜烟放逸火 烧无量大众
境界所迷惑 无目不觉知
能断于相续 及以众生行
为境界所迷 不觉知利益
时三大臣。闻是语已。而说偈言。
放逸最欢喜 一切乐缘转
放逸故生爱 云何如是说
善时鹅王。以偈答曰。
无放逸欢喜 一切乐缘转
放逸生苦恼 故说莲花池
时魔大臣放逸复说偈言。
乐及于境界 放逸诸天女
及以诸技术 为第一可爱
善时鹅王复以偈答。
若法生放逸 一切皆是苦
能失诸善根 行于三恶道
尔时放逸复说偈言。
或处于园林 若在莲花池
或于重阁处 放逸故受乐
善时鹅王复以偈答。
于山园林中 旷野寂静处
无放逸寂静 能断于魔缚
放逸入地狱 或堕畜生中
复生于饿鬼 放逸痴心故
如是善时鹅王。说是偈颂。答放逸时。牟修楼陀。于金窟中。远离放逸。而修禅定。及余天子。远离放逸。亦修禅定。牟修楼陀。既知此事。来向大池。无量百千天女围绕。遍满虚空。歌舞作乐。出众妙音。近于天王。不放逸天。不歌不舞。于答难时。忽然而至。尔时牟修楼陀。闻鹅王说一切偈颂。忆念如已。魔王大臣。名曰放逸。三人同侣。我于余天。闻其至此。一名放逸。二名欢喜。三名欲迷。于痴人所。增长重惑。我当为此放逸大臣。说十一法答难法门。破此魔众。
尔时夜摩天王。思惟此事。与善时鹅王。共筹量已。从空而下。坐莲花台。与无量放逸行天。而自围绕。说此十一种胜上答难法门。告诸天众。汝今谛听。放逸之过。我从往昔。曾见无放逸天子。名曰安隐。为我宣说。令我得闻如此之法。乃是迦叶如来之所演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一切天众。说法鸟众。善时鹅王。及魔王众。放逸大臣。颠倒说者。为诸世间。作无利益。住魔伴党。一切谛听。十一问难胜上法门。所谓十一白法。断于十一垢染之法。欲求真实。欲求涅槃。欲离魔界。畏生死缚。住于寂静阿兰若处。独一无侣。欲求实谛。欲灭黑闇一心谛听。何等十一胜上法门。断十一法。一者以调伏。断于憍慢。二者正心不乱。断除二种破戒。三者精进。能灭懈怠。四者白法。能断垢法。五者白法。能断恶法。六者知足能断多欲。七者以远离住。断近亲里。八者以正语。断无义语。九者正住。断于轻掉。十者布施。断于贫穷。十一者智慧。断于无知。如是十一垢染之法。缚人著于放逸树枝。欲离魔境。应当断灭。畏生死者。应断放逸。夫放逸者。是生死本。不放逸者。是解脱因。尔时迦叶如来。欲令一切诸众生等离生死故。说如是法。我昔从于先旧天子。闻说此法。如是天子。亦从迦叶如来。闻如此法。为我宣说。次第传闻。我为汝说。以何等法。调伏憍慢。调伏之人。一切众生之所爱重。住调伏故。断此憍慢粗恶之法。憍慢有五。何等为五。所谓若入聚落城邑。或行道路。其行速疾。不慎威仪。或行道路。或行非道。或抖擞衣。或佯跛行。正心之人。见之生嗔。云何此人。行不顺法。为醉为狂。是则名为第一憍慢。如是憍慢。云何而断。应正直行。不转不顾。直视一寻。威仪齐整。不抖擞衣。不高举足限齐四指。不通肩被衣。袈裟齐等。行不掉臂。此不放逸。能断放逸。复有四种放逸。诸比丘比丘等。应当断离。所谓说无益语。心不思念。不知多少。至施主家。不唤突入。亦不弹指。在上而坐。说于无量无义之言。而不觉知。于静坐处。发大音声。观众女人。无缘而嗔。左右顾视。不观前后。眷属憍慢。盗入他家。如是比丘。一切世人。皆悉不爱。寂静行者。说此比丘。名为憍慢。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如斯等过。云何断除。若于施主。及以余人。说正法语。前后相应。观人而说。观心而说。依时处说。不相违说。软语而说。令易解说。法相应说。如说而行。不观女人。弹指而入。知时出入。亦知其相。不抖擞衣。不掉臂行。不作高唾。不大音声。美语说法。待问而说。不断他语。少言美说。以法语说。是名毗尼断于憍慢。复次第二调伏。能断憍慢。云何调伏。所谓比丘。及比丘等。入于他家。若闻歌伎。作乐戏笑。游戏之中。于他言笑。不听不乐。不味不愿。不作多语。不说他恶。不自严饰而至他家。不数数入。不常乞求。如是比丘。入于他家。若本施主。若至异家。以此调伏。而断憍慢。复次第三比丘。至施主家。离说法语。说世俗语。说国土论。说天生论。说于游戏歌舞之论。说于过去染爱之事。近女人坐。著杂色衣。而入他家。若比丘等。如是憍慢。炽然增长。何等毗尼。能断灭之。所谓若比丘比丘等。入于他家。说出家法。说布施论。说持戒论。赞智功德。说于无常败坏之法。说老说病。说爱别离。说自业作。说死离别。说知足法。说调柔法。说苦说集。说灭说道。说地进退。说破戒过。说厌离法。说断悭法。色憍慢人为说色过。为说食过。无常破坏。说少壮过。必归老坏。观人深心。相应而说。如是比丘。以调伏故。破坏憍慢。复次第四调伏。断除憍慢。不数受于多诸饮食。若更有人。贪著食味。不知厌足。喜至他家。亦不亲近。随其所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若多若少。知足受畜。不念他乐。亦不味著。不生觉观。一心而行。调伏而行。正威仪行。调伏比丘。及比丘等。调伏之法。如是憍慢。以调伏法。而断灭之。一切憍慢。放逸故生。放逸为本。于诸功德。皆无利益。是故欲求涅槃。应断放逸。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鹅王。为魔王大臣名放逸等。现前为说。往昔天子。从迦叶如来三藐三佛陀。次第传闻。为摩众说。云何第二问答。所谓于不持戒正念现前而断灭之。戒有二种。世间出世间。略说心为能持。戒有多种。略说二种。一者性重戒。二者离恶戒。若破性重戒。则非迦叶如来弟子。性重戒者。所谓杀生非梵行。偷盗具满三钵梨沙槃。或盗佛物。或盗法物。盗已食之。心不悔过。亦不还偿。覆藏不说。如是比丘。则非迦叶如来弟子。腐烂败坏。不名法器。但以妄语。庄严衣服。是名破于性重之戒。以放逸故。是故迦叶如来。告诸比丘。应离放逸。如是夜摩天王。为善时鹅王菩萨说法。鹅众及魔王众。放逸臣等。坐莲花台。牟修楼陀。说如是法。
复次第三离恶。略说九种。何等为九。一者净修一行。二者常速悔故。三者顺行。四者半行。五者多行。六者轻犯即悔。七者说道尽行。八者破坏行。九者一切行。是名九种离戒。一切愚痴凡夫。或沙门沙门等。以放逸故。名不学者。名无智者恶不净行。云何一行。云何离恶。轻慢恶见。以放逸故。毁破轻戒。破已复悔。所谓掘地断草。是名一行。
若沙门沙门等。若放逸行。毁破轻戒。还复悔过。如是沙门。破一行戒。或一或二或三。破轻戒已。我还悔过。如是数作数悔。是名舍离恶戒。非敬重法。非离放逸心常散乱。是名破戒悔过行。云何顺行。放逸增长。轻心轻戒。不勇猛学戒。能说能知破戒因缘。知实不实。于戒法中。知破重戒。得大重罪。坚持不犯。若有难缘。破于轻戒。不持不敬。不重正法。是名破戒悔过比丘。
若沙门沙门等。云何半行。唯学戒法。知重知轻。或持不持。其心思念。护余戒众。如是摄心。行于半戒。余戒不行。是名半行。比丘行放逸行。放逸所使。住放逸境。不能速得涅槃。
云何多行。若比丘比丘尼。或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具足持戒。如是顺法多行。多持离戒。不缺不穿不空虽坚固持。不能尽护。是名多行。
若沙门沙门等。云何轻犯速悔。如是比丘。或放逸故。或近恶友。于戒慢缓。速悔令净。或畏地狱恶道之苦。寻即悔过。令心清净。于僧前说我作不善。心不覆藏悔已不作。是名比丘犯已随悔。云所比丘说道尽行。若比丘比丘等。或于重戒中。或破或缓。或以放逸。或近恶友。速向师悔。或布萨时。向众僧说。心不覆藏。众僧示导。得闻道故。不复更作。畏三恶道。不破不缓。是则名为善时鹅王说道尽行。
云何破坏行。尽形慢缓离于禅诵心不爱乐。游天庙中。为求衣服饮食。处处游行。施主之家。亲近俗人。为其骋使。以求安乐。是名破坏行。如是比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善时云何一切行。信一切法毗尼。为他人说。于轻戒中。或不能持一戒二戒。或以性故。或无习故。不能具持。非不敬重。作已悔过。善时是名一切行。其恶薄少。若比丘比丘等。少恶破戒。一切皆由放逸过故。如是夜摩天王。住莲花台。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如是法。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偈颂曰。
为放逸所盲 饮于放逸毒
放逸之所缚 将入于地狱
若人放逸行 世间所轻贱
现得不利益 命终入地狱
痴人于昼夜 或住或道行
一切放逸者 不得一念乐
以其放逸故 流行于欲界
轮转五道中 或从禅中退
若得世间定 生于无色处
轮转于诸有 皆由放逸故
一切三界中 为于爱网罥
放逸之所缚 痴人不觉知
如是夜摩天王于往昔时。从旧天子。次第得闻迦叶佛经。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及魔大臣放逸等。说于十一法中。已说三法。何等为三。一者调伏。断于憍慢。二者正心不乱。断除二种破戒。一者性戒。二者离戒。若种善根。亲近善友。破性重戒。近善友故。得脱生死。何况离戒。是故智者。应当勤求近善知识。三者舍离一法。云何一法。所谓懈怠。舍离懈怠。勤行精进。若能精进。则能灭于一切懈怠。犹如放逸。于一切法能作无益。一切善法。亲近善友。以为根本。
复次第四白法。能断垢法。何等白法。以勤精进。断于懈怠。譬如光明灭一切闇。以勤精进。断除懈怠。亦复如是。夫懈怠者。害一切法。随生懈怠。转转增长。能坏世间出世间法。现在未来。不可称说。无量诸法。懈怠之人。势力薄少。人所轻贱。亦复不能修理家业。贫穷下贱。不能营作。治生贸易。耕田种殖。及以余事。悉不能作。不能亲近善友知识。以懈怠故。人所轻贱。皆共指笑。不学智慧。痴无所知。不知时处。不知自力。不知他力。若依时节应有所作。现在未来一切应作。皆不成就。若人精进。则能断除如是懈怠。众人所爱。众所敬重。初夜后夜。心不疲惓。离睡易觉。知时而起。知时而卧。知时相应。思惟而作。坚固精进。精进为伴。以精进水。澡懈怠垢。一切所作。离垢成就。有所作业。或得衰恼。精进不退不怯不惓不间不息。若作大事。精进伴故。则能成就而不毁坏。凡所造作。不假他人。识好恶人。知自他力。善人所赞。众人供养。或王大臣之所供养。大富大力。一切斗诤。无敢为敌。诸大力人。不能破坏。善友为伴。知识增长。多善友故。有大势力。多受安乐。随所行处。若至异方。常得安隐。若游余方。善人亲近。随所有人。亲近其人。致敬供养。以礼待之。离懈怠故。得如是等。无量功德。被大坚固精进之铠。离懈怠垢。能破魔军。能出生死。一切善人之所爱敬。发勤精进。为同伴故。复得出世间无漏无垢。得涅槃道。初坚牢恶尘垢之处。缓而难脱。以此家宅。缚诸世间。妻子眷属姊妹兄弟。奴婢田宅。财物仓库。大爱瀑河。精进为伴。则能离于生死怖畏。舍家出家。服三法衣。精进为伴。于家缚中。勤精进故。而得出离。得无住道。勤修禅定。习诵正法。欲入涅槃而得解脱。知时所应。发勤精进。如实知于身口出没。谛知自相。如实知于阴界诸入。生灭等相。昼夜不息。精进不懈。亲近善师。以智方便。发勤精进。习道尽过。断无始流转生死之缚。如是懈怠。一切无利犹如闇冥。一切众生不利益事。是坚固恶。以精进故。则能灭之。其人如是。随所得道。随其所得。发勤精进。则能散灭一切和合。不乐烦恼染缚境界。诳惑一切愚痴凡夫。爱诈亲善。是色香味触境界之中。犹如恶贼。劫善法财物。破坏善法。能作一切无利益事。不爱果报。非爱财物。恼乱一切愚痴凡夫。能令迷乱。是故应当舍离境界。不应味著。修解脱道。令心清净。随心清净。则能精进。正念无疑。以正修行。破坏怨家。复以精进为伴侣故。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正观察断。不受诸有。杀怨家已。如阎浮提中。观于虚空。净无云翳。日月清净。光明显耀。其人清净。亦复如是。如病得差。如贫得财。犹如盲人。行大旷野。失于正路。得道得眼。其人如是。以持禁戒正修行故。修行现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离于尘垢。于一切缚。而得解脱。度于彼岸。智慧勇猛。离于尘垢。一切皆由精进伴故。是故发大精进。能断懈怠。及以放逸生死诸缚。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迦叶佛偈。而说颂曰。
发于精进念 常乐独静处
得脱于恶业 智慧得涅槃
发精进为伴 离于懈怠垢
得脱旷野怖 是人得常乐
懈怠及放逸 能障一切法
以此大过故 令众生苦乐
若求现未乐 应离于懈怠
放逸懈怠人 如狗等无异
如是夜摩天王。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放逸欲迷等。说彼迦叶如来经典。从昔天子传闻而说。
复次第五白法。能断恶法。何等恶法所谓乐入城邑聚落。常习愦闹。不乐住于阿兰若处。坏沙门法。云何坏法。如是比丘离于修禅。及以读诵。或入聚落。或入城邑。处处乐住白衣之家。或共男子。或共女人。多有言说。若共女人言语谈说。能系缚人。失一切利益。或生欲心。何以故。女人如火。近之转近。若近女人。渐令心乱。以是义故。比丘不应入于聚落城邑之中。若共丈夫言语谈说。失于一切自利之事于无漏法心不清净。如是比丘自坏其法。复次若有比丘乐入聚落。及以城邑。得多过咎。得何等过。以入他家令心恼乱。见白衣舍。富乐饮食。床褥卧具。心生贪著。犹如食吐。离阿兰若。游于人间。舍道入俗。舍闲静乐。为家所缚。行贪嗔痴。以是过故。复堕地狱饿鬼畜生。以何因缘。得如是苦。由其乐入城邑聚落。是故比丘。若欲得地。应离此过。
云何舍离。以住阿兰若故。能摄一切无住功德。无住所摄。第一安隐。若有比丘独住在于阿兰若处。诸根寂静。其心清净。意如炼金。第一寂静。善护诸根。离于怖畏。离于垢污。第一安隐。得无漏乐。六欲天中。一切欲乐。作善业故。一天之乐。可爱无等。况复六天。一切诸乐。若得尽漏。一念之乐。无分譬喻。一切思量。算数不能譬喻。是故若求第一义乐。应离愦闹。不入聚落。以求禅定三昧正受。常独行于山谷岩窟阿兰若处。若草聚边。独一而行。求无漏乐。远离知识亲里眷属。当观知识亲里之乐。无常无住。是别离法。非无住处。浊垢恼乱。无有自在。多怀怖畏。是故若有愚人。智慧薄少。舍第一义。乐求有漏乐。名相似乐。其人则为远离光明而求黑闇。痴人退没。以其不知功德过相。是故应当舍离聚落城邑之乐。常独住于阿兰若处。如是离于聚落城邑。住林树间。得无住乐。是名第五以白净法断于垢业。若欲求乐。欲离魔境。以白净法。断除垢法。如是牟修楼陀。知说法鸟众其心调善。善时菩萨。利益他心。为说迦叶佛经。从昔天子。次第传闻为魔王大臣放逸等。说十一法中。已说五法。余有六法。今当次说。汝集一心。今正是时。汝今已得离难具足。若不说法。若不听法。是大欺诳。是故已得离难具足。诸根具足。当为说法。三种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云何说法。云何听法。畜生之中。互相残害。饿鬼饥渴。地狱苦逼。云何闻法。若人天中。不放逸行。则能闻法。我离放逸。汝善信心。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法难得闻。离难具足。亦复甚难。复次第六垢浊欺诳。云何垢法。所谓多欲。夫多欲者。第一垢染恶贪住处。云何而灭。当以知足则能灭之。若多欲者在家出家。不得安乐。若在家出家。其心多欲。常于昼夜。不得安乐。若得物已。心不寂静。所得财物。不知厌是。在家多欲。未足为妨。如出家人。若出家多欲。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云何名为出家人也。断除憍慢嫉妒多欲。以要言之。若多欲者一切轻毁。若有比丘意多所欲。常悕财物。如是比丘于善法中。心不清净。心不净故。诸根不净。行亦不净。若以憍慢经行僧地。乃至一步。则入地狱。何况卧具病瘦医药。而无罪过。纯地狱行。若破戒多欲而行恶法。实非沙门。自称沙门。犹如野干著师子皮。如虚伪宝。声如蠡声。内空无物。若多欲比丘自称我是迦叶如来声闻弟子。迦叶如来法中出家。多欲所烧。过于大火。多欲迷闷。过毒入身。多欲伤人。过于衰老。多欲利刀。伐于善树。过于刀害。多欲之患。过于恶病。多欲之心。常求人便。欲断人命。过于怨家。求便害人。是故当知。此多欲过。破坏二世。应当舍此多欲垢秽。昼夜思惟。终不得乐。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说迦叶如来所说偈言。
多欲如利刀 斩害愚痴人
舍之如刀剑 杀害盲冥人
多欲大恶疮 若生于心中
其人贪欲故 昼夜不得乐
欲火忆念薪 爱风之所吹
猛火大炽然 焚烧众生心
以贪覆心故 令人心轻动
爱著财物故 而丧其身命
若人于世间 造作诸恶业
皆由贪慢故 智者如是说
若人心勇决 能入大火中
皆由贪心故 自作无利益
若刀恼乱苦 若种种斗诤
皆由心因缘 亲近愚人故
当知此衰恼 皆由贪过故
不应亲近贪 智者如是说
如是牟修楼陀。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此大过。云何断除。当以白法。云何白法。所谓少欲。夫少欲者。名曰一切安乐之法。若人少欲。常得安乐。其人不畏王贼水火。多欲之人。爱财物故。亲近他家以求财物。近于小人。以求财物。若人少欲。则不至于恶人门下。不作妄语。不作虚诳歌舞戏笑。不作绮语。不作恶业。不为贪财欲火所烧。见他得乐。不生忧恼。不为贪财。近恶知识。不生疑虑。若行道路。不畏盗贼。离于怨家。人不求便。不畏罚戮。在家之人。若能如是则无所畏。离诸怖畏。一切安隐。何况出家。远离过畏。离在家法。住林树间。若复来至在家人所。多有所求。当知是人。食吐无异。于沙门中。第一供养。所谓少欲。少欲比丘知足清净。名称普闻。唯受一食。唯著粪扫衣。唯独无侣。游于山谷岩窟草聚。唯处冢间。于食三分。唯食其二。若乞食时。远避知识。不近亲里。唯畜一钵。执持锡杖。随得供养。以智思惟。舍之而去。若行道路。前视一寻。不左右顾眄。舍离美味不食宿饭。于聚落中限至三宿。于城邑中乃至七宿。不坐宝饰庄校之座。于本亲里眷属知识舍之不往。不念王者甘味美膳床褥卧具。不说胜姓。亲近善友。性行同类。与同戒者言谈语论。如是比丘。离恶离浊。少欲知足。能断魔缚。若有多欲破戒比丘。而著袈裟天及世间。无间大恶。如病如贼。知足比丘诸根不行。色声香味触境界之中。住于露地。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摄持心意。修于身法。受心念处。摄持心意。于生死中。守护诸根。以知足故。名为比丘。若有比丘。欲行少欲。不放逸故。则能少乐。以放逸故。则生多欲。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尔时夜摩天王。以偈颂曰。
若不放逸者 则得解脱果
若其放逸者 则堕于地狱
放逸不放逸 此说其胜果
若月若闇冥 若解脱若缚
放逸不放逸 其义亦如是
少欲则安乐 多欲则苦恼
如斯苦乐相 智者之所说
若多欲众生 其心常如火
少欲如凉池 澡浴离贪人
如火得干薪 烧之无厌足
多欲人贪财 无厌亦如是
贪人于昼夜 常无有安乐
以其多乐欲 爱箭射其心
过去无量王 贪财无厌足
未来亦如是 一切皆磨灭
是故智者说 少欲最为乐
如是夜摩天王。住莲花台。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迦叶如来第六经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八
下一页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