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白净王。发遣王师及大臣已。即以太子璎珞。与摩诃波阇波提。而语之言。此是太子所服璎珞。付车匿还。令以与汝。摩诃波阇波提。见璎珞已。倍增悲绝。而自念言。四天下人。极为薄福。失此明智转轮圣王。又送余庄严具。以与耶输陀罗。而语之曰。太子以此严身之具。令持与汝。耶输陀罗。既见此物。闷绝躄地。王又遣人敕耶输陀罗。令自爱敬。无使胎子不安隐也。
尔时王师。及以大臣。至跋伽仙人苦行林中。除去从人及诸仪饰。便前仙人所住之处。仙人请坐。互相问讯。于是王师。语仙人言。我是白净王师。今所以来至于此者。彼白净王。足相太子。厌恶生老病死之苦。出家学道。路由此林。大仙见不。跋伽仙人。答王师言。我近于此见一童子。颜容端正。相好具足。来入此林。共我议论。遂经一宿。不知乃是王之太子。鄙薄我等所修之道。从此北行。诣彼仙人阿罗逻迦兰。尔时王师大臣。闻此言已。即便疾往彼仙人所。而于中路。遥见太子在于树下。端坐思惟。相好光明。逾于日月。即便下马。除却侍卫。脱诸仪服。前太子所。坐于一面。互相问讯。于是王师。白太子言。大王见使寻求太子。欲有所说。太子答曰。父王遣汝。欲何所道。王师即言。大王久知太子深乐出家此意难回。然王于太子。恩爱情深。忧愁盛火。常自炽然。须太子归。以灭之耳。愿便回驾。还反宫城。虽有物务。不令太子全弃道业。静心之处。不必山林。摩诃波阇波提。耶输陀罗。内外眷属。皆悉没于忧恼大海。思太子还。而拯救之。
尔时太子。闻王师语。以深重声答王师言。我岂不知父王于我恩情深耶。但畏生老病死之苦。是以来此。为断除故。若令恩爱终日合会又无生老病死苦者。我复何为来至于此。我今所以违远父王。欲为将来和合故耳。父王忧愁大火。今虽炽然。我与父王。唯余今生有此一苦。将来自当永绝斯患。若如汝言。令吾处宫修道业者。如七宝舍。满中焰火。当有人能止此室不。如杂毒食。设有饥人。终不食之。我既弃国。出家修道。云何令我复还宫城修学道耶。世间之人。在大苦中。为小乐故。尚复耽湎不能暂舍。况我在此极静寂处。无诸患苦。而能捐弃。还就于恶。古昔诸王。入山学道。无有中路还受欲者。父王若欲必令我归。便是违于先王之法。
尔时王师。白太子言。诚如太子今之所说。然诸仙圣。一言未来定有果报。一言定无此。二仙圣尚不能知未来世中必定有无。太子云何欲舍现乐而求未来不定果报。生死果报。尚不可知决定有无。云何乃欲求解脱果。唯愿太子。便还宫也。
太子答言。彼二仙人。说未来果。一者言有。一者言无。皆是疑心。非决定说。我今终不修顺彼教。不应以此而见难诘。所以者何。我今不为希慕果报而来至此。以目所见生老病死。必应经之故。求解脱免此苦耳。令汝不久见我道。成我此志愿。终不可回。还启父王。说如此也。尔时太子。作此语已。即从座起。与王师大臣。辞别北行。诣阿罗逻迦兰仙人所。于时王师大臣。见太子去。啼泣懊恼。一者念太子情深。二者奉受王使。来太子所。而复不能移转其意。徘徊路侧。不能自反。互共议言。既被王使。而无力效。今者空归。云何奉答。我等当留。所从五人。聪明智慧。心意柔软。为性忠直。种族强者。密令伺察。看其进止。作此言已。顾瞻其傍。见憍陈如等五人。而语之言。汝等悉能留止此不。五人答言。善哉如敕。进止去来。当密伺察。即便辞别。趣太子所。王师大臣。还归宫城。
尔时太子。往彼阿罗逻迦兰仙人住处。渡于恒河。路由王舍城。既入城已。诸人民众。见太子颜貌相好殊特。欢喜爱敬。举国皆悉奔驰瞻视。如是諠哗。彻频毗娑罗王。王便惊问。此是何声。诸臣答言。白净王太子。名萨婆悉达。昔诸相师。记其应得转轮王位。王四天下。又复记其若出家者。必当成就一切种智。其人今者来入此城。外诸人民。驰竞来看。以是之故。所以諠闹。时频毗娑罗王。既闻此语。心大欢喜。踊跃遍身。即敕一人。令往伺察太子所在。使者受敕。寻求太子。见在般茶婆山。于一石上。端坐思惟。时使即归。具白大王。王便严驾。与诸臣民。诣太子所。至般茶婆山。遥见太子。相好光明。逾于日月。即便下马。除却仪饰及诸侍卫。前坐问讯太子。四大悉调和不。我见太子。心甚欢喜。然有一悲。太子本是日之种姓。累世相承。为转轮王。太子今者转轮王相。皆悉具足。云何舍之。来入深山。践藉沙土。远至此耶。我见是故。所以悲耳。太子若以父王今在故。欲不取圣王位者。当以我国分半治之。若谓为少。我当舍国尽以相奉臣事太子。若复不取我此国者。当给四兵。可自攻伐取他国也。太子所欲。其不相违。
尔时太子。闻频毗娑罗王说此语已。深感其意。即答王言。王之种族。本是明月。性自高凉。不为鄙事。所为所作。无不清胜。今发是言。未足为奇。然我观王。中情恳至。倍于前后。王今便可于身命财修三坚法。亦不应以不坚之法劝奖余人。我今既舍转轮王位。亦复何缘应取王国。王以善心。舍国与我。犹尚不取。何缘以兵伐取他国也。我今所以辞别父母剃除须发舍于国者。为断生老病死苦故。非为求于五欲乐也。
世间五欲。如大火聚。烧诸众生。不能自出。云何劝我。贪著之耶。我今所以来至此者。有二仙人阿罗逻迦兰。是求解脱最上导师。欲往彼处求解脱道。不宜久停在于此也。我既违王初始之言。喜心赐我。勿致嫌恨。王今当以正法治国。勿抂人民。作此言已。太子即起。而与王别。时频毗娑罗王。见太子去。深大惆怅。合掌流泪。而作是言。初见太子。心大踊跃。太子既去。倍生悲苦。汝今为于大解脱故。而欲去者。不敢相留。唯愿太子。所期速果。若道成者。愿先见度。太子于是。辞别而去。时王奉送。次于路侧。极目瞻瞩。不见乃反。
尔时太子。即便前至彼阿罗逻仙人之所。于时诸天。语仙人言。萨婆悉达。弃舍国土。辞别父母。为求无上正真之道。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今者已来。垂至于此。时彼仙人。既闻天语。心大欢喜。俄尔之顷。遥见太子。即出奉迎。赞言善来。俱还所住。请太子坐。是时仙人。既见太子。颜貌端正。相好具足。诸根恬静。深生爱敬。即问太子。所行道路。得无疲耶。太子初生。及以出家。又来至此。我悉知之。能于火聚。自觉而出。又如大象。于罥索中。而自免脱。古昔诸王。盛年之时。恣受五欲。至于根熟。然后方舍国邑乐具。出家学道。此未足奇。太子今者于此壮年。能弃五欲。远至此间。真为殊特。当勤精进。速度彼岸。太子闻已。即答之曰。我闻汝言。极为欢喜。汝可为我说断生老病死之法。我今乐闻。仙人答言。善哉善哉。即便说曰。众生之始。始于冥初。从于冥初。起于我慢。从于我慢。生于痴心。从于痴心。生于染爱。从于染爱。生五微尘气。从五微尘气。生于五大。从于五大。生贪欲嗔恚等诸烦恼。于是流转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今为太子。略言之耳。
尔时太子。即便问曰。我今已知汝之所说。生死根本。复何方便。而能断之。仙人答言。若欲断此生死本者。先当出家修持戒行。谦卑忍辱。住空闲处。修习禅定。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第二禅。舍喜心。得正念。具乐根。得第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第四禅。获无想报。别有一师。说如此处。名为解脱。从定觉已。然后方知非解脱处离色想。入空处。灭有对想。入识处。灭无量识想。唯观一识。入无所有处。离于种种想。入非想非非想处。斯处名为究竟解脱。是诸学者之彼岸也。
太子若欲断于生老病死患者。应当修学如此之行。尔时太子。闻仙人言。心不喜乐。即自思惟。其所知见。非究竟处。非是永断诸结烦恼。即便语言。我今于汝所说法中。有所未解。今欲相问。仙人答言。敬从来意。即问之曰。非想非非想处。为有我耶。为无我耶。若言无我。不应言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则有染著。以染著故。则非解脱。汝以尽于粗结。而不自知细结犹存。以是之故。谓为究竟。细结滋长。复受下生。以此故知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
尔时太子。复问仙人。汝年至几而出家耶。修梵行来。复几许年。仙人答言。我年十六。而便出家。修梵行来。一百四年。太子闻已。而心念言。出家以来。乃如是久。而所得法。正如此乎。于时太子。为求胜法。即从坐起。与仙人别。尔时仙人。语太子言。我久远来。习此苦行。而所得果。正如此耳。汝是王种。云何而能修苦行耶。太子答言。如汝所修非为苦也。别有最苦难行之道。仙人既见太子智慧。又观志意坚固不亏。知决定成一切种智。白太子言。汝若道成。愿先度我。于是太子。答言善哉。次至迦兰所住之处。论议问答。亦复如是。太子即便前路而去。时二仙人。见太子去。各心念言。太子智慧。深妙奇特。乃尔难测。合掌奉送。绝视方还。
尔时太子。调伏阿罗逻迦兰二仙人已。即便前进迦阇山苦行林中。是憍陈如等五人所止住处。即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是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设有乞者。亦以施之。
尔时憍陈如等五人。既见太子。端坐思惟。修于苦行。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或复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时憍陈如等。亦修苦行。供奉太子。不离其侧。既见此已。即遣一人。还白王师及以大臣。具说太子所行之事。尔时王师大臣。俱还宫门。颜貌愁悴。身形萎熟。犹如有人丧其所亲葬送既毕。抑忍而归。时守门者。而白王言。师与大臣。今在门外。王既闻已。气奔声绝。身首才动。时守门人。解王此意。即呼令前。王与相见。悲不能言。如是良久。微声而问。太子既是我之性命。卿等今者独作此归。我之性命。云何而存。王师答言。我奉王敕。寻求太子。便至跋伽仙人住处。访觅太子。仙人语我太子所在并说太子所言之事。我便前行。而于中路。遇见太子。在于树下。端坐思惟。相好光明。逾于日月。即向太子。具说大王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忧苦之情。太子即以深重之声。而见答言。我岂不知父王亲戚恩情深耶。但畏生死爱别离苦。为欲断除故来此耳。如是种种言辞所说。志意坚固。如须弥山不可移动。舍我而去。如弃草芥。尔时即便选择五人。随从给侍。伺察所在。所遣人中。有一人还说言。太子当至阿罗逻迦兰仙人之所。路由恒河。以天神力。而得渡水。至王舍城。时频毗娑罗王。来诣太子。方便譬说。不应出家。分国共治。及以全与。并欲与兵令伐他国。太子亦复皆悉不受。即又前行达仙人所。而为说法。降伏其心。又至伽阇山苦行林中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日食一麻一米。
尔时白净王。闻王师大臣说彼使人如此语已。心大悲恼。举体战掉。身毛皆竖。即语王师及大臣言。太子遂舍转轮王位父母亲属恩爱之乐。远在深山。修此苦行。我今薄福。生失如此珍宝之子。王即复以使人所言。向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而为说之。时白净王。即便严驾五百乘车。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亦复相与办五百乘一切资生。皆悉具足。即唤车匿。而语之言。汝送太子。远放深山。今复令汝领此千乘。载致资粮。送与太子。随时供养。勿使乏少。尽更来请。车匿受敕。即领千乘。疾速而去。至太子所。见形消瘦。皮骨相连。血脉悉现。如波罗奢花。头面礼足。闷绝于地。良久乃起。衔泪而言。大王忆念太子。不舍日夜。今故遣我。领此千乘。载资生具。以饷太子。于时太子。答车匿言。我违父母。及舍国土。远来在此。为求至道。云何当复受此饷耶。尔时车匿。闻此语已。心自思惟。太子今者既不肯受如此资供。我当别觅一人。领此千乘。还归王所。我住于此。奉事太子。即差一人。领车而去。于是车匿。密侍太子。不离晨昏。尔时太子。心自念言。我今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修于苦行。垂满六年。不得解脱。故知非道。不如昔在阎浮树下。所思惟法。离欲寂静。是最真正。今我若复以此羸身。而取道者。彼诸外道。当言自饿是般涅槃因。我今虽复节节有那罗延力。亦不以此而取道果。我当受食然后成道。作是念已。即从坐起。至尼连禅河。入水洗浴。洗浴既毕。身体羸瘠。不能自出。天神来下。为按树枝。得攀出池。时彼林外。有一牧牛女人。名难陀波罗。时净居天。来下劝言。太子今者在于林中。汝可供养。女人闻已。心大欢喜。于时地中。自然而生千叶莲花。花上有乳糜。女人见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彼女施。而咒愿之。今所施食。欲令食者。得充气力。当使施家得胆得喜。安乐无病。终保年寿。智慧具足。太子即复作如是言。我为成熟一切众生故。受此食。咒愿讫已。即受食之。身体光悦。气力充足。堪受菩提。
尔时五人。既见此事。惊而怪之。谓为退转。各还所住。菩萨独行。趣毕波罗树。自发愿言。坐彼树下。我道不成。要终不起。菩萨德重。地不能胜。于时步步地为震动。出大音声。尔时盲龙。闻地动向心大欢喜。两目开明。曾见先佛有此瑞应。作是念已。从地踊出。礼菩萨足。时有五百青雀。飞腾虚空。右绕菩萨。杂色瑞云。及以香风。而随映拂。尔时盲龙。以偈赞曰。
菩萨足践处 地皆六种震
发大深远音 我闻眼开明
又见虚空中 青雀绕菩萨
瑞云极鲜映 香风甚清凉
此菩萨瑞相 悉同过去佛
以是知菩萨 必定成正觉
于是菩萨。则自思惟。过去诸佛。以何为座。成无上道。即便自知以草为座。释提桓因。化为凡人。执净软草。菩萨问言。汝名何等。答名吉祥。菩萨闻之。心大欢喜。我破不吉。以成吉祥。菩萨又言。汝手中草。此可得不。于是吉祥。即便授草。以与菩萨。因发愿言。菩萨道成。愿先度我。菩萨受已。敷以为座。而于草上。结加趺坐。如过去佛所坐之法。而自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我亦如是发此誓时。天龙鬼神。皆悉欢喜。清凉好风。从四方来。禽兽息向。树不鸣条。游云飞尘。皆悉澄净。知是菩萨。必成道相。
尔时菩萨。在于树下。发誓言时。天龙八部。皆悉欢喜。于虚空中。踊跃赞叹。时第六天魔王宫殿。自然动摇。于是魔王。心大懊恼。精神躁扰。声味不御。而自念言。沙门瞿昙。今在树下。舍于五欲。端坐思惟。不久当成正觉之道。其道若成。广度一切。超越我境。及道未成。往坏乱之。
尔时魔子萨陀。见父憔悴。而往白言。不审父王。何故忧戚。魔王答言。沙门瞿昙。今坐树下。其道将成超越于我。今欲坏之。魔子即便前谏父言。菩萨清净。超出三界。神通智慧。无不明了。天龙八部。咸共称赞。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须造恶自招祸咎。魔有三女。形容仪貌。极为端正。妖冶巧媚。善能惑人。于天女中。最为第一。熏以名香。佩好璎珞。一名染欲。二名能悦人。三名可爱乐。三女俱前白其父言。不审今者何故忧愁。父即写心。语诸女言。世间今有沙门瞿昙。身被法铠。执自在弓。镞智慧箭。欲伏众生坏我境界。我若不如。众生信彼。皆悉归依。我土则空。是故愁耳。及未成道。欲往摧挫坏其桥梁。于是魔王。手执强弓。又持五箭。男女眷属。俱时往彼毕波罗树下。见于牟尼。寂然不动。欲度生死三有之海。尔时魔王。左手执弓。右手调箭。语菩萨言。汝刹利种。死甚可畏。何不速起。宜应修汝转轮王业。舍出家法。习于施会。得生天乐。此道第一胜先所行。汝是刹利转轮王种。而为乞士。此非所应。今若不起。但好安坐。勿舍本誓。我试射汝。一放利箭。苦行仙人。闻我箭声。莫不惊怖。惛迷失性。况汝瞿昙。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说此语。以怖菩萨。菩萨怡然。不惊不动。魔王即便挽弓放箭。并进天女。菩萨尔时。眼不视箭。箭停空中。其镞下向。变成莲花时三天女。白菩萨言。仁者至德。天人所敬。应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时。天女端正。无逾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给。晨昏寝卧。愿侍左右。菩萨答言。汝植小善。得为天身。不念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美。而心不端。淫惑不善。死必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身。免之甚难汝等今者欲乱定意。非清净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须。时三天女。变成老姥。头白面皱。齿落垂涎。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柱杖羸步。不能自复。魔王既见如是坚固。心自思惟。我昔曾于雪山之中。射此摩醯首罗。即便恐惧。退其善心。而今不办动于瞿昙。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能移转。令生爱恚。当复更作他余方便。即以软语。诱菩萨言。汝若不乐人间受乐。今者便可上升天宫。我舍天位及五欲具。悉持与汝。菩萨答言。汝于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还下生沉溺三涂。出济甚难。此为罪因。非我所须。魔语菩萨。我之果报。是汝所知。汝之果报。谁复知者。菩萨答言。我之果报。唯此地知。说此语已。于时大地。六种震动。于是地神。持七宝瓶。满中莲花。从地踊出。而语魔言。菩萨昔以头目髓脑。以施于人。所出之血。浸润大地。国城妻子象马珍宝。而用布施。不可称计。为求无上正真之道。以是之故。汝今不应恼乱菩萨。魔闻是已。心生怖惧。身毛皆竖。时彼地神。礼菩萨足。以花供养。忽然不现。
尔时魔王。即自思惟。我以强弓利箭并及三女。兼以方便和言诱之。不能坏乱此瞿昙心。今当更设诸种方便。广集军众。以力迫胁。作是念时。其诸军众。忽然来至。充满虚空形貌各异。或执戟操剑。头戴大树。手执金杵。种种战具。皆悉备足。或猪鱼驴马师子龙头熊罴虎兕。及诸兽头。或一身多头。或面各一目。或众多目。或大腹长身。或羸瘦无腹。或长脚大膝。或大脚肥腨。或长爪利牙。或头在胸前。或两足多身。或大面傍面。或色如灰土。或身放烟焰。或象身担山。或被发裸形。或复面色半赤半白。或唇垂至地。或上褰覆。面或身著虎皮。或师子蛇皮。或蛇遍缠身。或头上火燃。或嗔目努臂。或傍行跳掷。或空中旋转。或驰步吼吓。有如是等诸恶类形不可称数。围绕菩萨。或复有欲裂菩萨身。或四方烟起。焱焰冲天或狂音奋发。震动山谷。风火烟尘。暗无所见。四大海水。一时涌沸。护法天人。诸龙鬼等。悉忿魔众。嗔恚增盛。毛孔血流。净居天众。见此恶魔恼乱菩萨。以慈悲心。而愍伤之。于是来下。侧塞虚空。见魔军众。无量无边。围绕菩萨。发大恶声。震动天地。菩萨心定。颜无异相。犹如师子处于鹿群。皆悉叹言。呜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萨决定当成正觉。是诸魔众。互相催切。各尽威力。摧破菩萨。或角目切齿。或横飞乱掷。菩萨观之。如童子戏。魔益愁忿怼。更增战力。菩萨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胜举。其胜举者。不能得下。飞刀舞剑。停于空中。电雷雨火。成五色华。恶龙吐毒。变成香风。诸恶类形。欲毁菩萨。不能得动。魔有姊妹。一名弥伽。二名迦利。各各以手执髑髅器。在菩萨前作诸异状。恼乱菩萨。是诸魔众。种种丑身。欲怖菩萨。终不能动。菩萨一毛。魔益忧愁。空中有神。名曰负多。隐身而言。我于今者见牟尼尊心意泰然。无怨恨想。是诸魔众。起于毒心。于无怨处。而横生忿。是痴恶魔。徒自疲劳。永无所得。今日宜应舍恚害心。汝口乃可吹须弥山。令其崩倒。火可令冷。水可令热。地性坚强可令柔软。汝不能坏菩萨历劫修习善果。正思惟定。精勤方便。净智慧光。此四功德。无能断截。为作留难。不成正觉。如千日照必能除暗。钻木得火。穿地得水。精勤方便。无求不得。世间众生。没于三毒。无有救者。菩萨慈悲。求智慧药。为世除患。汝今云何而恼乱之。世间众生。痴惑无智。悉著邪见。今设法眼。修习正路。欲导众生。汝今云何恼乱导师。是则不可。譬如在于旷野之中。而欲欺诳商人导师。众生堕大黑暗之中。茫然不知所止之处。菩萨为然大智慧灯。汝今云何欲吹令灭。众生今者没生死海。菩萨为修智慧宝船。汝今云何欲令沉溺。忍辱为牙。坚固为根。无上大法以为大果。汝今云何而欲攻伐。贪恚痴锁。缚诸众生。菩萨苦行。欲为解之。今日决定于此树下。结加趺坐。成无上道。此地乃是过去诸佛金刚之座。余方悉转。斯处不动。堪受妙定。非汝所摧。汝今宜应生欣庆心。息憍慢意。修知识想。而奉事之。是时魔王。闻空中声。又见菩萨恬然不异。魔心惭愧。舍离憍慢。即便复道。还归天宫。群魔忧戚。悉皆崩散。情意沮悴。无复威武。诸斗战具。纵撗林野。当于恶魔退散之时。菩萨心净。湛然不动。天无烟雾。风不摇条。落日停光。倍更明盛。澄月映彻。众星灿朗。幽隐暗暝。无复障碍。虚空诸天雨妙花香。作众伎乐。供养菩萨。
尔时菩萨。以慈悲力。于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于诸法中。禅定自在。悉知过去所造善恶。从此生彼。父母眷属。贫富贵贱。寿夭长短。及名姓字。皆悉明了。即于众生。起大悲心。而自念言。一切众生。无救济者。轮回五道。不知出津。皆悉虚伪。无有真实。而于其中。横生苦乐。作是思惟。至初夜尽。
尔时菩萨。既至中夜。即得天眼。观察世间。皆悉彻见。如明镜中。自睹面像。见诸众生。种类无量。死此生彼。随行善恶。受苦乐报。见地狱中考治众生。或洋铜灌口。或抱铜柱。或卧铁床或以铁镬。而煎煮之。或于火上。而加丳炙。或为虎狼鹰犬。所食。或有避火依于树下。树叶坠落。皆成刀剑。割截其身。或以斧锯解剔肢体。或掷热沸灰河之中。或复掷于粪屎坑中。受如是等种种诸苦。以业报故。命终不死。菩萨既见如此事已。而心思惟。此等众生。本造恶业。为世乐故。而今得果。极为大苦。若人有见如此恶报。无复更应作不善想。
尔时菩萨。复观畜生。随种种行。受杂丑形。或复有为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而受杀者。或复为人负荷重担。饥渴乏极。人无知者。或穿其鼻。或钩其首。常以身肉。而供于人。还与其类。更相食啖。受于如是种种之苦。菩萨既见。生大悲心。即自思惟。斯等众生。恒以身力。而供于人。又加楚挞饥渴之苦。皆是本修恶行果报。尔时菩萨。次观饿鬼。见其恒居黑闇之中。未曾暂睹日月之光。还是其类。亦不相见。受形长大。腹如太山。咽颈若针。口中恒有大火炽燃。常为饥渴之所燋迫。千亿万岁。不闻食声。设值天雨洒其上者变成火珠。或时过临江海河池。水即化为热铜燋炭。动身举步声。如人牵五百乘车。支体节节。皆悉火然。菩萨既见受如是等种种诸苦。起大悲心。而自思惟。斯等皆为本造悭贪积财不施故。令今者受斯罪报。若人见彼受此苦痛。宜应惠施勿生吝惜。设使无财。亦应割肉以用布施。尔时菩萨。次复观人。见从中阴始欲入胎。父母和合。以颠倒想。起于爱心。即以不净。而为己身。既处胎已。在于生熟二藏之间。熏炙身体。如地狱苦。至满十月。然后方生。初生之时。而为外人之所抱执。粗涩苦痛。如被刀剑。如是不久。复归老死。更为婴儿。轮转五道。不能自悟。菩萨见已。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众生皆有如斯之患。云何于中。耽著五欲。撗计为乐。而不能断颠倒根本。尔时菩萨。次观诸天。见彼天子。其身清净。不受尘垢。如真琉璃。有大光明。两目不瞬。或有居在须弥山顶。或复居在须弥四镇。或复居在虚空之中。心常欢悦。无不适事。奏天美乐以自娱乐。不识昼夜。四方诸趣。无不绝妙。视东耽著。弥岁忘转。瞻西耽湎。经年不回。乃至南北。皆亦如是。饮食衣服。应念即至。虽有如此适意之事。犹为欲火之所煎燋。又见彼天福尽之时。五死相现。一者头上花萎。二者眼瞬。三者身上光灭。四者腋下汗出。五者自然离于本座。其诸眷属。见天子身五死相现。心生恋慕。天子亦复自见己身。有五死相。又见眷属恋慕于己。当尔之时。生大苦恼。菩萨既见彼诸天子有如是事。起大悲心。而自思惟。此诸天子。本修少善。得受天乐。果报将尽。生大苦恼。既命终已。舍彼天身。或有堕于三恶道中。本造善行。为求乐报。而今所得。少乐多苦。譬如饥人啖杂毒食。初虽为美。终成大患。云何智者。贪乐此耶。色无色界诸天。见寿命长。便谓常乐既见变坏。生大苦恼。即起邪见。谤无因果。以此事故。轮回三涂。备受诸苦。菩萨以天眼力。观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三界之中。无有一乐。如是思惟至中夜尽。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因于欲有色有无色有业生。又观三有业从何而生。即知三有业从四取生。又观四取从何而生。即知四取从爱而生。又复观爱从何而生。即便知爱从受而生。又复观受从何而生。即便知受从触而生。又复观触从何而生。即便知触从六入生。又观六入从何而生。即知六入从名色生。又观名色从何而生。即知名色从识而生。又复观识从何而生。即便知识从行而生。又复观行从何而生。即便知行从无明生。若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逆顺。观十二因缘。第三夜分。破于无明。明相出时。得智慧光。断于习障。成一切种智。
尔时如来。心自思惟。八正圣道。是三世诸佛之所履行。趣般涅槃路。我今已践。智慧通达。无所挂碍。于时大地。十八相动。游霞飞尘。皆悉澄净。天鼓自然。而发妙声。香风徐起。柔软清凉。杂色瑞云。降甘露雨。园林花果。荣不待时。又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等花。七宝莲花。绕菩提树。满三十六逾阇那。是时诸天。作天伎乐散花烧香。歌呗赞叹。执天宝盖及以幢幡。充塞虚空。供养如来。龙神八部。所设供养。亦复如是。当尔之时。一切众生。皆悉慈爱。无嗔害想。欢喜踊跃。如见圣迹。无怖畏情。其心调柔。离憍慢意。亦无悭嫉谄诳之心。五净居天。离喜乐根。亦皆欢悦。不能自胜。地狱苦痛。暂得休息。生大欢喜。一切畜生。相食啖者。无复恶心。饿鬼饱满无饥渴想。世界之中。幽瞑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悉得相见。各作是言。此中云何忽有众生。大圣法王。出兴于世。以大法光。破非法暗故。令一切皆悉明朗。甘蔗先王。弃国学道。得五通仙。又行十善。得生天者。皆乘神通。到菩提树。在虚空中。欢喜合掌。而赞叹言。于我甘蔗种族之中。能断诸漏。成一切智。为世间眼。甚为奇特。一切莫不欢喜踊跃。唯有魔王。心独忧愁。
尔时如来。于七日中。一心思惟。观于树王。而自念言。我在此处。尽一切漏。所作已竟。本愿成满。我所得法。甚深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一切众生。于五浊世。为贪欲嗔恚愚痴邪见憍慢谄曲之所覆障。薄福钝根。无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为转法轮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诽谤。当堕恶道。受诸苦痛。我宁默然。入般涅槃。尔时如来。以偈颂曰。
圣道甚难登 智慧果难得
我于此难中 皆悉已能办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顺于生死流 不能反其源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如来。作此念已。大梵天王。见于如来圣果已成。默然而住。不转法轮。心怀忧恼。即自念言。世尊昔于无量亿劫。为众生故。久在生死。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备受众苦。始于今者所愿满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默然。而不说法。众生长夜。沉没生死。我今当往请转法轮。作是念已。即发天宫。犹如壮士屈伸臂顷。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往昔。为众生故。久住生死。舍身头目。以用布施。备受诸苦。广修德本。始于今者。成无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说法。众生长夜。没溺生死。堕无明暗。出期甚难。然有众生。过去世时。亲近善友。植诸德本。堪任闻法。受于圣道。唯愿世尊。为斯等故。以大悲力。转妙法轮。释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劝请如来。为诸众生。转大法轮。
尔时世尊答大梵天王及释提桓因等言。我亦欲为一切众生转于法轮。但所得法。微妙甚深。难解难知。诸众生等。不能信受。生诽谤心。堕于地狱。我今为此故。默然耳。时梵天王等。乃至三请。尔时如来。至满七日。默然受之。梵天王等。知佛受请。头面礼足。各还所住。
尔时世尊。受梵王等请已。又于七日。而以佛眼。观诸众生。上中下根。及诸烦恼。亦下中上。满二七日。尔时世尊。又复思惟。我今当开甘露法门。谁应在先。而得闻者。阿罗逻仙人。聪慧易悟。又先发愿道成度我。作是念时。空中有言。阿罗逻仙人。昨夜命终。尔时世尊。即便答彼空中声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终。又自思惟。迦兰仙人。利根明了。亦应先闻。空中又言。迦兰仙人。昨夜命终。尔时世尊。即复答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终。
尔时世尊。又自思惟。彼王师大臣所遣。憍陈如等五人瞻视我者。皆悉聪明。又过去世。于我发愿应先闻法。我今宜当为此五人先开法门。又自思惟。古昔诸佛转法轮处。皆悉在于婆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又此五人。所止住处。亦在于彼。我今应往至其住处。转大法轮。思惟是已。即从座起。诣婆罗奈国。尔时有五百商人。二人为主。一名跋陀罗斯那。二名跋陀罗梨。行过旷野。时有天神。而语之言。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最上福田。汝今宜应最前设供。时彼商人。闻天语已。即答之曰。善哉如告。又问天言。世尊今者为在何许。天又报言。世尊不久当来至此。于是如来。与无量诸天。前后导从。到多谓娑跋利村。时彼商人。既见如来威相庄严。又见诸天前后围绕。倍生欢喜。即以蜜麨。而奉上佛。尔时世尊。心自思惟。过去诸佛。用钵多罗。而以盛食。时四天王。知佛心念。各持一钵。来至佛所。而以奉上。于是世尊。而自念言。我今若受一王钵者。余王必当生于恨心。即便普受四王之钵。累置掌上。按令成一。使四际现。尔时世尊。即便咒愿。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气力。当令施者。得色得力。得胆得喜。安快无病。终保年寿。诸善鬼神。恒随守护。饭食布施。断三毒根。将来当获三坚法报。聪明智慧。笃信佛法。在在所生。正见不昧。现世之中。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皆悉炽盛。无诸灾怪不吉祥事。门族之中。若有命过堕恶道者。当令以今所施之福还生人天。不起邪见。增进功德。常得奉近。诸佛如来。得闻妙说。见谛得证。所愿具足。
尔时世尊。咒愿讫已。即便受食。食既毕竟。澡漱洗钵即授商人三归。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将来僧。授三归竟。因与之别。而便前行威仪庠序步若鹅王。路逢外道。名优波伽。既见如来相好庄严。诸根寂定。叹为奇特。即说偈言。
世间诸众生 皆为三毒缚
诸根又轻躁 驰荡于外境
而今见仁者 诸根极寂静
必到解脱地 决定无有疑
仁者所学师 其姓字何等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已超出 一切众生表
微妙深远法 我今已具知
三毒五欲境 永断无余习
如莲花在水 不染浊水泥
自悟八正道 无师无等侣
以清净智慧 降伏大力魔
今得成正觉 堪为天人师
身口意满足 故号为牟尼
欲趣波罗奈 转甘露法轮
是天人魔梵 所可不能转
尔时优波伽。闻此偈言。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合掌恭敬。围绕而去。回顾瞻瞩。不见乃止。
尔时世尊即复前行。次到阿阇婆罗水侧。日暮止宿。而便入定。当于尔时。七日风雨。时彼水中。有大龙王。名目真邻陀。见佛入定。即以其身围绕七匝满七日已。时彼龙王。化为人形。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在此。七日之中。不至乃甚。患风雨耶。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诸天及世人 所欢于五欲
比我禅定乐 不可为譬喻
时彼龙王。闻佛此偈。欢喜踊跃。头面礼足。还归所止。
尔时世尊。即复前行。往婆罗奈国。至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罗阇所止住处。时彼五人。遥见佛来。共相谓言。沙门瞿昙。弃舍苦行。而还退受饭食之乐。无复道心。今既来此。我等不须起迎之也。亦勿作礼敬。问所须为敷坐处。若欲坐者。自随其意。作此语竟。而各默然。尔时世尊。来既至已。五人不觉。各从坐起。礼拜奉迎。互为执事。或复有为持衣钵者。或有取水供盥漱者。或复有为澡洗脚者。各违本誓。犹故称佛。以为瞿昙。尔时世尊。语憍陈如言。汝等共约见我不起。今者何故。违先所誓。而即惊起。为我执事。时彼五人。闻佛此语。深生惭愧。即前白言。瞿昙行道。得无疲惓。尔时世尊。语五人言。汝等云何。于无上尊。而以高情。称唤姓耶。我心如空。于诸毁誉。无所分别。但汝憍慢。自招恶报。譬如有子。称父母名。于世仪中。犹尚不可。况我今是一切父母。时彼五人。又闻此语。倍生惭愧。而白佛言。我等愚痴。无有慧识。不知今者已成正觉。所以者何。往见如来日食麻米苦行六年。而今还受饮食之乐。我以是故。谓不得道。尔时世尊。语憍陈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轻量我道成与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著。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譬如钻火。浇之以水。则必无有破暗之照。钻智慧火。亦复如是。有苦乐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灭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弃舍苦乐。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堪能修彼八正圣道。离于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随顺中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五人。既闻如来如此之言。心大欢喜。踊跃无量。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观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语之言。憍陈如汝等当知五盛阴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失荣乐苦。憍陈如。有形无形。无足一足。二足四足多足。一切众生。无不悉有如此苦者。譬如以灰覆于火上。若遇干草。还复烧燃。如是诸苦。由我为本。若有众生。起微我想。还复更受如此之苦。贪欲嗔恚。及以愚痴。皆悉缘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诸苦因。犹如种子能生于芽。众生以是轮回三有。若灭我想及贪嗔痴。诸苦亦皆从此而断。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浇于盛火。一切众生不知诸苦之根本者。皆悉轮回。在于生死。憍陈如。苦应知。习当断。灭应证。道当修。憍陈如。我以知苦。以断习。以证灭。以修道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汝今应当知苦断习证灭修道。若人不知四圣谛者。当知是人不得解脱四圣谛者。是真是实。苦实是苦。习实是习。灭实是灭。道实是道。憍陈如。汝等解未。憍陈如言。解已世尊。知已世尊。以于四谛得解知故。故名阿若憍陈如。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时。阿若憍陈如。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虚空中。八万那由他诸天。亦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地神。见于如来。在其境界。而转法轮。心大欢喜。高声唱言。如来于此。转妙法轮。虚空天神。既闻此言。又生踊跃。展转唱声。乃至阿迦腻吒天。诸天闻已。欣悦无量。高声唱言。如来今日于婆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转大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所不能转。尔时大地。十八相动。天龙八部。于虚空中。作众伎乐天鼓自鸣。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宝幢幡盖。歌呗赞叹。世界之中。自然大明。阿若憍陈如。于弟子中。以始悟故。为第一弟子。时彼摩诃那摩等四人。闻佛转法轮已。阿若憍陈如。独悟道迹。心自念言。世尊若更为我说法。我等亦当复悟道迹。作此念已。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知四人念。即便重为广说四谛。于时四人。于诸法中。亦离尘垢。得法眼净。时彼五人。见道迹已。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五人。已见道迹。已证道迹。我等今者欲于佛法出家修道。唯愿世尊。慈愍听许。于时世尊。唤彼五人。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问彼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识为是常为无常耶。为是苦为非苦耶。为是空为非空耶。为有我为无我耶。时五比丘。闻佛说是五阴法已。漏尽意解。成阿罗汉果。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于是世间。始有六阿罗汉。佛阿罗汉。是为佛宝。四谛法轮。是为法宝。五阿罗汉。是为僧宝。如是世间三宝具足。为诸天人。第一福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
下一页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