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经卷第四
法句譬喻经卷第四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喻爱欲品第三十二之二
昔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时城中有婆罗门长者。财富无数为人悭贪不好布施。食常闭门不喜人客。若其食时辄敕门士坚闭门户。勿令有人妄入门里。乞丐求索沙门梵志不能得与其相见。尔时长者欻思美食。便敕其妻令作饭食。教杀肥鸡姜椒和调炙之令熟饮食饤饾即时已办敕外闭门夫妇二人坐。一小儿著聚中央便共饮食。父母取鸡肉著儿口中。如是数过初不肯废。佛知此长者宿福应度。化作沙门伺其坐食现出坐前。咒愿且言。多少布施可得大富。长者举头见化沙门即骂之曰。汝为道士而无羞耻。室家坐食何为搪揬。沙门答曰卿自愚痴不知惭羞。今我乞士何为惭羞。长者问曰。吾及室家自相娱乐何故惭羞。沙门答曰。卿杀父妻母供养怨家不知惭羞。反谓乞士何不惭羞。于是沙门即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冢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饰 染著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亲欲为安
长者闻偈惊而问之。道人何故而说此语也。道人答曰。案上鸡者是卿先世时父。以悭贪故常生鸡中为卿所食。此小儿者往昔作罗刹。卿作贾客。大人乘船入海。每辄流堕罗刹国中。为罗刹所食。如是五百世寿尽来生为卿作子。以卿余罪未毕故来欲相害耳。今是妻者是卿先世时母。以恩爱深固故今还与卿作妇。今卿愚痴不识宿命。杀父养怨以母为妻。五道生死轮转无际。周旋五道谁能知者。唯有道士见此睹彼。愚者不知岂不惭羞。于是长者懎然毛竖如畏怖状。佛现威神令识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寻则忏悔谢佛便受五戒。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说法。时有年少比丘入城分卫。见一年少女人端正无比。心存色欲迷结不解。遂便成病食饮不下。颜色憔悴委卧不起。同学道人往问讯之何所患苦。年少比丘具说其意。欲坏道心从彼爱欲愿不如意愁结为病。同学谏喻不入其耳。便强扶持将至佛所。具以事状启白世尊。佛告年少比丘。汝愿易得耳不足愁结也。吾当为汝方便解之且起食饮。比丘闻之坦然意喜气结便通。于是世尊将此比丘并与大众。入舍卫城到好女舍好女已死停尸三日。室家悲号不忍埋藏身体臭胀不净流出。佛告比丘。汝所贪惑好女人者今已如此。万物无常变在呼吸。愚者观外不见其恶。缠绵罪网以为快乐。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见色心迷惑 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自裹 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 不眄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 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 从是造牢狱
觉意灭淫者 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 能断老死患
于是年少比丘见此女人。死已三日面色膀烂其臭难近。又闻世尊清诲之偈。怅然意悟自知迷谬。为佛作礼叩头悔过。佛授自归将还祇洹。没命精进得罗汉道。所将大众无央数人。见色欲之秽信无常之证。贪爱望止亦得道迹。
昔佛在舍卫精舍为天人龙鬼说法。时世有大长者。财富无数有一息男年十二三。父母命终其儿年小未知生活理家之事。泮散财物数年便尽久后行乞由不自供其父有亲友长者大富无数。一日见之问其委曲。长者愍念将归经纪。以女配之给与奴婢车马。资财无数更作屋宅成立门户。为人懒惰无有计校不能生活。坐散财尽日更饥困。长者以其女故更与资财故复如前遂至贫乏。长者数饷用之无道。念叵成就。欲夺其妇更嫁与人宗家共议。女窃闻之还语其夫。我家群强势能夺卿。以卿不能生活故。卿当云何欲作何计也。其夫闻妇言惭愧自念。是吾薄福生失覆盖不习家计生活之法。今当失妇乞丐如故。恩爱已行贪欲情著。今当生别情岂可胜。思惟反覆便兴恶念。将妇入房今欲与汝共死一处。即便剌妇还自刺害夫妇俱死。奴婢惊走往告长者。长者大小惊来看视见其已然。棺殓遣送如国常法长者大小忧愁念女不去。须臾闻佛在世教化说法。见者欢喜妄忧除患。将家大小往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问长者为所从来。何以不乐忧愁之色。长者白言。居门不德前嫁一女。值遇愚夫不能生活。欲夺其妇便杀妇及身共死。如此遣送适还过觐世尊。佛告长者。贪欲嗔恚世之常病。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由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何况夫妇。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财爱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尔时长者闻佛说偈。欣然欢喜忘忧除患。即于座上一切大小及诸听者。破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精舍中。为天龙鬼神帝王臣民说法。时有游荡子二人共为亲友。常相追随一体无异。二人共议欲作沙门。即便相将来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愿欲作沙门唯见听许。佛便受之即作沙门。佛令二人共止一房。二人共止但念世间恩爱荣乐。更共咨嗟情欲形体。说其姿媚专著不舍念不止息。不计无常污露不净。以此郁怫病生于内。佛以慧眼知其想乱走意。于欲放心不住以是不度。佛令一人行便自化作一人入房。问之言。吾等所思意志不离可共往观视其形体知为何如。但空想念疲劳无益。二人相随至淫女村。佛于村内化作一淫女人。共入其舍而告之曰。吾等道人受佛禁戒不犯身事。意欲观女人形容当顾直如法于是化女即解璎珞香薰衣裳裸形而立臭处难近。二人观之具见污露。化沙门即谓一人言。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众华沐浴涂香。著众杂色衣裳以覆污露。强薰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于是化比丘即说偈言。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速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力
无欲无所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佛说偈已现其光相。比丘见之惭愧悔过。五体投地为佛作礼。重为说法。欣然得解便得罗汉。一人行还见伴颜姿欣悦于常。即问其伴独何如斯。即如事说佛之大慈愍度如此。蒙世尊恩得免众苦。于是比丘重为说偈言。
昼夜念嗜欲 意走不念休
见女欲污露 想灭则无忧
其伴比丘闻此偈已便自思惟。断欲灭想即得法眼。
法句譬喻经利养品第三十三
昔佛将诸弟子。至俱昙弥国美音精舍为诸天人神龙说法。时彼国王名曰优填。有大夫人执行仁爱显誉清洁。王珍其操每私恭敬。闻佛来化严驾共出。往至佛所为佛作礼却坐常位。佛为国王及夫人婇女说无常苦空。人所由生合会别离怨憎会苦。由福生天由恶入渊。国王夫人欢欣信解。各受五戒为清信士女。礼佛辞退还入宫中。时有婆罗门。名曰吉星。生一好女世间少比。至年十六无能诃者。悬金千两积九十日。募索智者有能诃此女为不端正者。以金与之无敢应者。女以长大应当嫁处念当与谁。若有端正如我女者以女与之。听闻沙门瞿昙释迦之种。姿容金色世所希有。当以此女往配与之。即便将至佛所为佛作礼。白佛言。我女好洁世间无双。年大应嫁世无匹偶。瞿昙端正可以为双。故远将来以配世尊。佛告吉星。卿女端正是卿家好。如我之好是诸佛好。我之所好其道不同。卿自誉女端正姝好。譬如画瓶中盛屎尿有何奇特。好为所在著眼耳鼻口身之大贼。面首端正身之大患。破家灭族杀亲害子皆由女色吾为沙门一身独立由尚恐危。况受祸灾残贼之货也。卿自将去吾不受之。于是梵志嗔恚便去。到优填王所赞女姿媚具白王言。此女应相当为王妃。今以年大故送与王。王见欢喜即纳受之。拜为第二左夫人。即以印绶金银珍宝赐与吉星拜为辅臣。此女得叙每协嫉妒妖蛊迷王。数谮大夫人如是非一。王返辱曰。卿等妖媚言返不逊。彼人操行可贵而返谮之。此女心忌犹欲害之。数谮不已王颇惑之。前后心谋伺其斋时因劝白王。今日之乐宜请右夫人。王便普召敕令皆会。大夫人持斋独不应命。反覆三呼执斋不移。王怒隆盛遣人拽出。缚著殿前欲射杀之。夫人不怖一心归佛。王自射之箭还向王后射辄还数箭亦尔。时王大怖自解而问之曰。汝有何术乃致如此。夫人对曰。唯事如来归命三尊。朝奉佛斋过中不餐。加行八事饰不近身。必是世尊哀顾若兹。王曰善哉。岂可言不。即出吉星女还其父母。以大夫人正理宫内。王与大夫人后宫太子。严驾群臣往到佛所。作礼却坐叉手听法。王即白佛。具以如事向佛陈之。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天雨七宝欲犹无厌
乐少苦多觉之为贤 虽有天欲慧舍不贪
乐离恩爱为佛弟子
佛告大王。人行罪福各有本性。所受影报万倍不同。若行六德持斋福多。诸佛所誉终生梵天福乐自然。佛说是时王及夫人婇女大臣。一切心解皆得道迹。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天龙鬼神国王人民说法。时有一年少比丘。晨旦著衣服柱杖持钵至大村中分卫。时大道边有官菜园。外面种黍穄。其田外草中施张发箭。若有虫兽盗贼来者。触网箭发中箭则死。有一端正年少女子独守此园。人欲往者遥唤示道乃得入园。不知道者必为发箭所杀。而此女子独守悲歌。其声妖亮听者莫不顿车止马回旋蹀蹑。而欲趣之盘桓不去皆坐声响。时此比丘分卫行还道闻歌声。侧耳听音五情逸豫。心迷意乱贪著不舍。想是女人必大端正。思想欲见坐起言语便旋往趣。未到中间意志恍惚。手失锡杖肩失衣钵殊不自觉。佛以三达见此比丘。小复前行为箭所杀。福应得道为愚所迷欲盖所覆。怜愍其愚欲度脱之。自化作白衣往到其边。以偈呵之曰。
沙门何行如意不禁
步步著粘但随思走
袈裟被肩为恶不损
行恶行者斯堕恶道
截流自持折心却欲
人不割欲一意犹走
为之为之必强自制
舍家而懈意犹复染
行懈缓者诱意不除
非净梵行焉致大宝
不调难诫如风枯树
自作为身曷不精进
说此偈已即自复形。相好炳然光照天地。若有见者迷解乱止各得其所。比丘见佛心意霍开如冥窥明。即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叩头悔过忏悔谢佛。内解止观即得罗汉。随佛还精舍。听者无数皆得法眼。
法句譬喻经梵志品第三十五
昔私诃牒国中有大山。名私休遮他。山中有梵志。五百余人各达神通。自相谓曰。吾等所得正是涅槃。佛始出世初建法鼓开甘露门。此等梵志闻而不就宿福应度。佛往就之独行无侣。到其路口坐一树下。三昧定意放身光明照一山中。状如失火山中尽燃。梵志怖惧咒水灭之。尽其神力不能使灭。怪而舍走从路出山遥见世尊树下坐禅。譬如日出金山之侧。相好炳然如月星中。怪是何神就而观之。佛命令坐问所从来。梵志对曰。止此山中修道来久。旦欻火起烧山树木怖而走出。佛告梵志。此是福火不伤损人。欲灭卿等痴结之垢。梵志师徒顾相谓曰。是何道士也。九十六种未曾有此师。曰曾闻。白净王子名曰悉达。不乐圣位出家求佛将无是也。徒等启师可共问佛梵志所行事为如法不也。师徒之等共起白佛。梵志经法名四无碍。天文地理王者治国领民之法。并九十六种道术所应行法。此经为是涅槃法不。愿佛解说开化未闻佛告梵志。善听思之。吾从宿命无数劫来常行此经。亦得五通移山住流。更历生死不可计数。既不得涅槃亦复不闻有得道者。如汝等行非名梵志。于是世尊以偈报曰。
截流如渡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是谓梵志
非蔟结发名为梵志
诚行法行清白则贤
饰发无慧草衣何施
内不离著外舍何益
去淫怒痴憍慢诸恶
如蛇脱皮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口无粗言
八道审谛是谓梵志
已断恩爱离家无欲
爱著已尽是谓梵志
离人聚处不堕天聚
诸聚不归是为梵志
自识宿命本所更来
生死得尽睿通道玄
明如能嘿是谓梵志
佛说偈已告诸梵志。汝等所修自谓已达涅槃。如少水鱼岂有长乐。合本无者也。梵志闻经五情内发喜悦。长跪白佛愿为弟子。头发自堕即作沙门。本行清净因而得道为阿罗汉。天龙鬼神皆得道迹。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
昔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时与诸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所领五百国各有姓名。近有一国。名曰越只。不顺王命欲往伐之。即召群臣讲宣议曰。越只国人富乐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于我。宁可起兵往伐之不。国有贤公承相名曰雨舍。对曰唯然王告雨舍。佛去是不远。圣哲三达靡事不贯。汝持吾声往至佛所。如卿意智委悉问之。欲往伐彼宁得胜不。承相受教即严车马往至精舍。前到佛所头面著地为佛作礼。佛命令坐公即就坐。佛问国承相从何所来。公言王使臣来。稽首佛足问讯起居餐食如常。佛即问公。王及国土人民臣下皆自平安不。公言。国主及民皆蒙佛恩公白佛言。王与越只国有嫌欲往伐之。于佛圣意为可得胜不。佛告承相。是越只国人民奉行七法不可胜。之王可谛思勿妄举。动公即问佛何等七。法佛言越只国人数相聚。会讲议正法修福自守。以此为常是谓为一越只国人君臣常和。所任忠良教谏承用不相违戾。是谓为二。越只国人奉法相牵无取无舍。不敢犯过上下循常。是谓为三。越只国人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承不失仪法。是谓为四。越只国人孝养父母逊悌师长。受诫教诲以为国则。是谓为五。越只国人承天则地。敬畏社稷奉顺四时民农不废。是谓为六。越只国人尊道敬德。国有沙门得道应真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药。是谓为七。夫为国主行此七法难可得危。极天下兵共往攻之不能得胜。佛告承相若使越只国人持一法者尚不可攻。何况尽持如是七法。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利胜不足恃 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胜法 已胜无所生
雨舍承相闻佛说偈即得道迹。时会大小皆得须陀洹道。公即从坐起。白佛言。国事烦多欲还请辞。佛言。可宜知是时。即从坐起礼佛而去。还至具事白王。即止不攻。持佛严教以化国内。越只国人即来顺命。上下相奉国遂兴隆。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广说妙法。有一梵志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妇未满七日。夫妇相敬言语相顺。妇语其夫欲至后园中看戏。为得尔不。上春三月夫妇相将至后园中。有一奈树高大华好。妇欲得华无人与取。夫知妇意欲得奈华。即便上树正取一华。复欲得一展转上树乃至细枝。枝折堕地伤中即死。居家大小奔波跳走往趣儿所。呼天伤哭断绝复苏。中外宗族来者无数。皆甚悲痛闻者莫不伤心。见者莫不痛哀。父母妻息怨咎天地谓为不护。棺殓衣被如法遣送。还家啼泣不能自止。于是世尊愍伤其愚往问讯之。长者室家大小见佛悲感作礼具陈辛苦。佛语长者。止息听法。万物无常不可久保。生则有死罪福相追。此儿三处为其哭泣。懊恼断绝亦复难胜。竟为谁儿何者为亲。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命如华果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 可淫入胞影
受形命如电 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爱痴久长
自作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长者闻偈意解忘忧。长跪白佛。此儿宿命作何罪衅盛美之寿而便中夭。唯愿解说本所行罪佛告长者。乃往昔时有一小儿。持弓箭入神树中戏。边有三人亦在中。看树上有雀。小儿欲射。三人劝言。若能中雀者世称健儿。小儿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堕地。三人共笑。助之欢喜而各自去。经历生死无数劫中。所在相遭共会受罪。其三人者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一人今日长者身是此小儿者。前生天上为天作子。命终来下为长者作子。堕树命绝即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作子。即以生日化生金翅鸟王取而食之。
今日三处懊恼涕哭宁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此三人者报以涕哭。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识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处
阴行而默至 所往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影
佛说偈已欲使长者意解。即以道力视其宿命。皆见天上龙中之事。长者意解欣然即起。长跪叉手。白佛言。愿及大小为佛弟子。奉受五戒为优婆塞。佛即授戒重为说法无常之义。大小欢欣皆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
昔有国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无有太子以为愁忧。佛来入国便出觐尊。听经欢欣即受五戒。一心奉敬唯愿有子。昼夜精进三时不懈。有一给使其年十一常为王使。忠信奉法不失威仪。谦卑忍辱精进一心学诵经偈。知时先起已办香火。数年之中精进如是不以为劳。卒得重病遂致无常。其神来还为王作子。乳餔长大至年十五立为太子。父王命终袭代为王。憍慢自恣淫泆欲乐。昼夜耽荒不理国事臣僚废朝民被其患佛知其行不会本。识将诸弟子往到其国王闻佛来如先王法。大众奉迎稽首于地却坐王位。佛告王曰。国土人民群僚百官。悉自如常不。王曰。为人年幼未能绥化。皆蒙圣恩国土无他。佛告王曰。王今自知本所从来。作何功德得此王位。王曰。不审顽愚不达。不知先世所从来也。佛告大王。本以五事得为国王。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得为国王。万民奉献宫观殿堂资财无极。二者兴立寺庙供养三尊床榻帏帐以是为王。在于正殿御座理国。三者亲身礼敬三尊及诸长德以是为王。一切万民莫不为之作礼。四者忍辱身三口四及意无恶以是为王。一切见者莫不欢欣。五者学问常求智慧以是为王。决断国事莫不奉用。行此五事世世为王。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人知奉其上 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 终吉所生安
宿命有福庆 生世为人尊
以道安天下 奉法莫不从
王为臣民主 常以慈爱下
身率以法戒 示之以休咎
处安不忘危 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 不问尊以卑
佛告王曰。王前世时为大王给使。奉佛以信奉法以净。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进布施。劳身苦体初不懈惓。是福追身得为王子补王之荣。今者富贵而反懈怠。夫为国王当行五事。何谓为五事。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无受谗言以伤正直。五者节欲贪乐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闻四海福禄自来。舍此五事众纲不举。民困则思乱士劳则势不举。无福鬼神不助自用失大理。忠臣不敢谏。心逸国不理臣[卄/(阿-可+辛)/女]民则怨。若如是者身失令名后则无福。于是世尊重说偈言。
夫为世间将 修正不阿枉
调心胜诸恶 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 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众附亲
佛说偈已是时王大欢喜。起住佛前五体投地忏悔谢佛。即受五戒佛重说法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诸天人国王大臣四辈弟子说无上大法。时舍卫国南有深山。其中常出野象象有三色。白青黑者。国王欲得好名斗大象。辄遣人往捕取将来付调象师。三年之中便可乘骑亦可令斗。时有一神象龙之所生。身白如雪尾赤如丹。两牙如金色。猎师见此非常好象还白国王。有此大象其形如是宜大王乘。王即募捕象师三十余人。遣令捕此象。人众往到象所张罥欲捕象。而此神象知诸人意即便来前而堕罥中。众人皆来而欲捕之。象便嗔恚逆蹸跳之。近者即死远者得走。象逐不置。时山胁有诸年少道人多力勇健。山中学道大久未得定意。遥见此象追逐杀人。道人怜愍人故自恃勇健欲往救之。佛已遥见恐此比丘为神象所杀。佛即到边放大光明。象见佛光怒止恚解不复追逐杀人。比丘见佛迎为作礼佛为比丘即说偈言。
勿妄娆神象 以招苦痛患
恶意为自杀 终不至善方
比丘闻偈即便稽首忏悔谢过。内自笃责深惟为非。即于佛前逮得应真。时捕象人即皆还。稣走者寻还皆得道迹。
昔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国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国千里外由来无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诸国有饥寒者。皆来至此山中。数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来者给与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诸长宿年共议。国之无君犹身之无首。相将至大臣所举大臣为国王。大臣答长老曰。若以我为王者。当如诸国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将士上下朝直发女阗宫租税谷帛当如民法。诸国老曰。唯然奉命一随王法。即立为王。处置群臣文武上下。发调人民筑城作舍。宫殿楼观。民被苦毒不复堪谐。皆发想念欲谋图王。诸奸臣辈将王出猎。去城三四十里。于旷野泽中。牵王欲杀。王问左右何缘杀我。答曰。民慕丰乐奉王以礼。民困思乱破家图国。王告之言。卿等自为非我本造。枉杀我者神祇知之。听我发一愿死不有恨。即愿曰。我本开荒出谷养民。来者皆活。富乐无极。自共举我立为国王。依案诸国自共作此。今反杀我我实无恶。于此人民若我死者。愿作罗刹。还入故身中。当报此怨。于是绞杀弃尸而去。三日之后。王神即作罗刹还入故身中。自名阿罗婆。即起入宫绞杀新王并及后宫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杀之。罗刹嗔恚出宫尽欲杀人。国中三老草索自缚。来向罗刹自首。此是奸臣所为。非是细民所可能知。乞丐原恕愿还治国。曰我是罗刹。何与人等共从事也。食饮当得人肉。罗刹急性忿不思难。三老曰。国是王许。故当如前。食饮所须当相差次。国老共出宣令人民皆共探筹。以此为次家出一小儿。生用作食食罗刹王。三四千家正有一户。为佛弟子。居门精进五戒不犯。随民探筹。得第一筹。有一小儿。当先食鬼王贤者大小懊恼啼哭。遥向崛山。为佛作礼悔过自责。佛以道眼见其辛苦。便自说言。因是小儿当度无数人。便独飞往至罗刹门。现变光相照其宫内。罗刹见光疑是异人。即出见佛。便起毒心欲前噏佛。光刺其目。担山吐火皆化为尘。至久疲顿。然后降化请佛入坐头面作礼佛为说经。一心听法。即受五戒为。优婆塞。里吏催食夺儿将来。室家嗥哭随道而来。观者无数为之悲哀。吏抱儿擏食著罗刹前。罗刹即持此小儿擎食至佛前。长跪白佛言。国人相差次以小儿为食。我今受佛五戒。不复得食此小儿。请以小儿布施佛。为佛作给使。佛为受之。即说咒愿。罗刹欢喜得须陀洹道。佛以小儿著钵中。擏出宫门。还其父母而告之曰。快养小儿勿复愁忧。众人见佛莫不惊愕。怪是何神。此儿何福而独救之。罗刹所食夺还父母。于是世尊在于大众中央而说偈言。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见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苦畏 福德三界尊
鬼龙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佛说偈已无央数人。见佛光像乃知至尊三界无比。便皆归化为佛弟子。闻偈欢欣皆得道迹。
昔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场上。为天人龙鬼国王臣民不可计众而为说法。时大国王太子将从小国王世子五百余人。往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而听法。诸太子等。即白佛言。佛道清妙玄远难及。自古以来颇有国王太子大臣长者之子。舍国吏民恩爱荣乐行作沙门者不。佛告诸太子。世间国土荣乐恩爱。如幻如化如梦如响。卒来卒去不可常保。又国王太子以三事故不能得道。何谓三事。一者憍恣不念学问佛经妙义以济神本。二者贪取不念布施下贫困厄。群臣将士所有财宝。不与民共以修财本。三者不能远离色欲爱乐之事舍弃牢狱忧烦之恼。行作沙门灭众苦难。以修身本。是以菩萨所生为王。除此三事。自致得佛。又有三事。何谓为三。一者少壮学问。领理国土。率化民庶。使行十善。二者中以财施贫穷孤寡。群臣将士与民同欢。三者每计无常命不久留。宜当出家行作沙门。断苦因缘。勿更生死。三事不施独无所得。于是世尊而自陈曰。昔我前世作转轮圣王。名曰南王皇帝。七宝导从。宫观浴池。行宫戏园。及群臣太子夫人婇女象马厨宰。各八万四千。有子千人。勇猛精锐。一人当千。飞行虚空。周游四方。自在所为无当前者。其寿八万四千岁。以法治政。不枉人民。尔时圣王欻自念言。人命短促无常难保。但当作福以求道真。念常布施世间人民。所有财物与民共之。已种福德。唯当出家行作沙门。断绝贪欲乃得灭苦。王即敕梳头人。若见头发白。便当启我。至久数万岁。梳头人启言。白发已生。敕令拔之举著案上。王见白发。涕泣命曰。第一使者忽然复至。今头已白。宜当出家行作沙门。求自然道。擎发掌中自说偈言。
今我上体首 白生为被盗
已有天使召 时正宜出家
即召群臣立太子为王。行作沙门入山修道。毕人之寿。即生第二天上为天帝释太子。于后领理天下亦如大王。复敕梳头人。若见白发便当启我。至久复启。白发已生。敕令拔之。擎著掌中而说偈言。
今我上体首 白生为被盗
已有天使召 时正宜出家
复召群臣立太子为王。即行作沙门入山修道。毕人之寿。复生天上为天帝释。前天帝释。毕天之寿。下生世间。为圣王作太子。此三圣主更为父子。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中为太子。各各三十六反。数千万岁。终而复始。行此三事。自致得佛。尔时父者。今我身是也。太子者。舍利弗是也。王孙者。阿难是也。更相从生展转为王以化天下。是以特尊三界无比。佛说是时。国王太子并诸太子。皆大欢喜受佛五戒。为优婆塞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吉祥品第三十九
昔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为天人龙鬼转三乘法轮。时山南恒水岸边有尼揵梵志。先出耆旧博达多知。德向五通明识古今。所养门徒有五百人。教化指授皆悉通达天文地理星宿人情。无不瞻察观略内外。吉凶祸福丰俭出没。皆包知之。梵志弟子先佛所行应当得道。欻自相将至水岸边。屏坐论语自共相问。世间诸国人民所行。以何等事为世吉祥。徒等不了。往到师所为师作礼。叉手白言。弟子等学久所学已达。不闻诸国以何为吉祥。尼揵告曰。善哉问也。阎浮利地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小国。诸国各有吉祥。或金或银。水精琉璃明月神珠。象马车舆玉女珊瑚。珂贝妓乐。凤凰孔雀。或以日月星辰宝瓶四华。梵志道士。此是诸国之所好喜吉祥瑞应。若当见是称善无量。此是瑞应国之吉祥。诸弟子曰。宁可更有殊特吉祥。于身有益终生天上。尼揵答曰。先师以来未有过此书籍不载。诸弟子曰。近闻释种出家为道。端坐六年降魔得佛。三达无碍。试共往问。所知博采何如大师。师徒弟子五百余人。经涉山路往到佛所。为佛作礼坐梵志位叉手长跪。白佛世尊曰。诸国吉祥所好如此。不审更有胜是者不。佛告梵志。如卿所论世间之事。顺则吉祥反则凶祸。不能令人济神度苦。如我所闻吉祥之法。行者得福永离三界。自致泥洹。于是世尊而作颂曰。
佛尊过诸天 如来常现义
有梵志道士 来问何吉祥
于是佛愍伤 为说真有要
已信乐正法 是为最吉祥
亦不从天人 希望求侥幸
亦不祷神祠 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 常先为福德
敕身承贞正 是为最吉祥
去恶从就善 避酒知自节
不淫于女色 是为最吉祥
多闻如戒行 法律精进学
修己无所争 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乏行 是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覆
以时诵习经 是为最吉祥
所闻常欲忍 乐欲见沙门
每讲辄听受 是为最吉祥
持斋修梵行 常欲见贤明
依附明智者 是为最吉祥
已信有道德 正意向无疑
欲脱三恶道 是为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诸得道者
亦敬诸天人 是为最吉祥
常欲离贪淫 遇痴嗔恚意
能习成道见 是为最吉祥
若以弃非务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为最吉祥
一切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人安众生 是为最吉祥
智者居世间 常习吉祥行
自致成慧见 是为最吉祥
梵志师徒闻佛说偈。欣然意解。甚大欢喜。前白佛言。甚妙世尊。世所希有。由来迷惑未及窥明。唯愿世尊。矜愍济度。愿身自归佛法三尊。得作沙门冀在下行。佛言。大善。善来比丘。即成沙门。内思安般逮得应真。听者无数皆得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