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义净

佛经大全 > 大藏经 > 律藏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义净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义净
皆弧N壹任抟烙嗡鳌F冔话追稹7鹧浴1酥蠲湃擞Ω竺儆械轮恕9└梅糠琶庵隆J倘宋跃呦塘钗捭凇H舻谜呱啤1仄湮拚摺J敝钇冔徊挥τ诖舜诙魍印Nフ叩迷椒ㄗ铩8从衅冔弧S谝蛔〈τ乐埂F湟乐故鋈幻V钊艘樵弧N矣绾巍0追稹7鹧浴4说纫嗫汕笠乐故ν肮└H舻谜呱啤H羝湮拚摺F冔挥诖瞬挥ξ摹Nフ叩迷椒ㄗ铩8从衅冔弧S谝蛔〈ψ髑鞍簿印S幸灰乐故τ龌忌硭馈V钊艘樵弧N矣绾巍0追稹7鹧浴S汕竺僖乐故ν肮└H舻谜呱啤H羝湮拚摺J敝钇冔挥ο蛴啻η笠乐故Χ笙摹Nフ叩迷椒ㄗ铩?br />   复有苾刍。依止一师作后安居。师遂身亡。佛言。可于两月共相捡察谨慎而住。过两月已有依止人同前供给。若其无者。不得更过第二长净。可向余处求依止师。违者得越法罪。复有苾刍。于一住处出家圆具。本师身死。不知如何。佛言。所有事业皆悉同前依止师作。如有违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于一聚落有大长者。造一住处众事具足。舍与四方僧伽。后于异时被官拘执。苾刍闻已弃寺他行。有三宝物被贼偷去。长者得脱。苾刍知已还来相问。长者。先知弃寺而去失受用物。长者白言。何因圣者弃寺他行。答曰。我闻长者为王所执。心生惶惧遂即逃奔。答曰。我虽被禁。余有宗亲岂皆拘执。彼能供给何事匆遽。彼闻默尔。苾刍白佛。佛言。不应逃走应问寺主所有宗亲。寺主被拘仁等颇能相供济不。若能者善。若不能者。五岁以来随缘乞食守护而住。寺主脱者善。若不脱者。于随近寺五年之中同一利养别为长净。应作羯磨敷座席鸣揵椎。言白。告已大众皆集。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应如是作。
  大德僧伽听。今某住处造寺施主。若为王若为贼之所拘执。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此住处与某住处。于五年中作同利养别长净。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僧伽听。今某住处造寺施主。若为王若为贼之所拘执。僧伽。今此住处与某住处。于五年中作同利养别长净。若诸具寿听此处彼处于五年中作同利养别长净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已于此处彼处于五年中作同利养别长净竟。僧伽已听许。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若满五年主来者善。若不来者。乃至十年如是应作同利养别长净。主来者善。若不来者。所有卧具及诸杂物寄随近寺牢闭寺门随意当去。若主来时所寄之物悉当还彼。若还者善。不还者苾刍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六众苾刍身擎重担。俗旅见时便生讥笑。我等俗人有父母妻子王官人事共相养育。自身负担正是其宜。仁今为谁作斯劳苦。彼闻默尔。苾刍白佛。佛言。苾刍不应身持重担。作者得越法罪。是时六众闻此制已。即于头背腰髁而擎重担还招讥丑。不应如是擎持重担。作者得越法罪。
  第四门第九子摄颂曰。
  四依求六物  贼盗苾刍衣
  委寄五种殊  须知染方法
  缘处同前。时有婆罗门。欲求出家往逝多林。既入寺已见诸苾刍执锡持钵欲行乞食。彼见苾刍作如是念。我今问彼何处行耶。问言。圣者。欲何处去。答曰。我行乞食。问曰。岂诸苾刍皆乞食耶。答曰。诸有大德众所知者。多诸施主持食来施。无知识者自行乞食。彼作是念。我若出家还同乞食有何殊异。来投释子不免劬劳。复作是念。我今更可问余苾刍。唯依乞食而作出家。为更有余事。即诣余人所。彼既见已问言。何故仁今得来。答言。圣者有事须来今欲请问。仁等何依而为出家。答曰。善问且当安坐。吾为汝说。其人心欲希求出家。礼已而坐。苾刍报言。于佛法中为出家者。有四依事。出家近圆成苾刍性。云何为四。佛告苾刍。著粪扫衣清净易得。乞食活命。在树下居。用陈弃药清净易得。依此出家成苾刍性。时婆罗门闻是语已。报言。圣者。谁能依此而为活命。我之本意求觅出家。见此难行我今辞去。遂与出家近圆为大障碍。苾刍白佛。佛作是念。未出家人先告四依有如是过。由此苾刍见未出家未近圆者。不应为彼说四依法。若近圆后方可为说。预先说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诞一男。年渐长大其父嗔责。便作是念。父难承事宜可出家。便往逝多林。时邬波难陀见而问曰。何故得来。答曰我欲出家。报言。斯为善事。如佛所说夫出家者有五胜利。广说如前。佛所赞叹。然出家者须得六物。问言。何者为六。答曰。三衣钵盂水罗敷具。报言。我无。邬波难陀曰。汝今且去。我为方求所须六物。彼辞而去。知父已弃。不归本舍往亲眷家。亲属知是长者之子欲求出家。便不放去即为娶妻。具寿邬波难陀求得六物。后于异时入城乞食。见彼童子报言。贤首。我得六物汝今可来当为出家。答言。圣者。我亦求得所须六物。问曰。如何六物。答曰。所谓眼耳鼻舌身意。邬波难陀问曰。此是何物。彼即答曰。我诸眷属为我娶妇具足六根。由是我今不能出家。以此因缘。遂与出家近圆为大障碍。苾刍白佛。佛言。从今已后若贫人来欲出家近圆者。应可为借所须六物。何以故。于善法律出家近圆。成苾刍性实难遭遇。既近圆已后自经求还他本物。
  缘处同前。时有众多苾刍人间游行。中路遭贼劫夺苾刍所有衣物。往逝多林卖所盗物。被夺苾刍亦至林所。见自衣钵悉皆识认。即皆大声告诸人曰。捉贼捉贼。我等衣钵是此劫来。嚣声远闻贱便走散。苾刍各各自取衣钵随处而住。作如是念。此等诸物更合取不。苾刍白佛。佛言。不应惊彼。其所劫者即是彼物。如佛所言其所劫者即是彼物者。复有苾刍。人间游行贼夺其物。贼手触著苾刍衣钵。苾刍便弃。遂于衣钵废阙受用。佛言。苾刍失物不应造次即作舍心。乃至其贼心未安隐。作属已心来见时应取。复有苾刍。同前遭贼。贼诣给园卖其衣物。苾刍见衣悉皆忆识。执捉其贼将付王家。即便枷棒打拷楚毒受众苦恼。苾刍白佛。佛言。不应将贼付彼官人。可为说法从其乞物。若不与者应还半价。若仍不与应全与直。何以故。成就衣钵卒难可得。
  缘处同前。时诸苾刍用牛粪土及以齿木并杂染汁。行出外时无顾恋心弃掷而去。时诸苾刍虽见弃去有疑惑心。皆不敢用遂便烂坏。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作亲友想用。凡是亲友可委寄人有其五种。一者心相爱愍。二者近为得意。三者是所尊重。四者久故通怀。五者闻用已财心生欢喜。此五人物虽不问主用时无咎。又复观知他所弃物。作无主想用亦无过。
  缘处同前。佛许染衣。便于寺外露地及经行处而为染作。被尘土污及风雨湿。苾刍白佛。佛言。可于寺内而为染作。寺内染时染汁堕地犹如血色。俗人见时作如是语。圣者此处杀牛羊耶。答曰。非杀众生是染汁堕地。报言。圣者染汁堕地何不扫除。佛言。可于染处牛粪及泥涂拭令净。彼遂重涂损石灰地。佛言。石灰地处可以水洗。余处应涂。若违者得越法罪。
  第四门第十子摄颂曰。
  须知栽树法  贼緂作神通
  若得上帔衣  不应割去缋
  缘在王舍城竹林园中。尔时世尊于胜身山。令天帝释得见谛已。其影胜王即于此处建大法会。尽摩揭陀所有人众悉皆云集。山无树木人众聚时为热所困。报苾刍曰。善哉仁等。可于此处栽植树阴。答曰。世尊未许。报言。贤首。有何违处。苾刍默然。佛言。我听种树。苾刍种树便弃而去其树便死。时诸人众至第二年还来集会同前热逼。问言。圣者。先栽树耶。答曰。已种。今何故无。报言。种了弃去不为防守。致使摧残复多枯死。俗人曰。仁等初生父母若不将养必当损坏。树须将护待大方行。苾刍白佛。佛言。不应种树即弃他行。苾刍不知云何养护。冬月恐损应以草盖。野火便烧。佛言。当于四边垒墼遮护。复为热伤。佛言。应通窗穴。夏雨如篅停水烂坏。佛言。夏时可除围壁应通水穴。其树未大弃去同前致损。苾刍白佛。佛言。种树行法我今当制若是花树花发随行。若是果树著子方去。时有苾刍有要缘务事必须行。不知云何。佛言。应委守园人及亲友者随意而去。
  缘处同前。时北方健陀罗王附上毛緂与影胜王。王既得已将奉尊者毕邻陀婆蹉。尊者便披向阿兰若。贼闻此事。王得上緂与尊者披在阿兰若。共相议曰。此是好物我等如何。一人报曰。可行夺取余更何云。即便夜至阿兰若处杖扣其门。尊者问曰。汝是何人。答言。圣者。我是贼徒。问曰。欲何所觅。答曰。欲取上緂若如是者窗中舒臂。贼便展手。是时尊者作念加持。勿令此緂被截被烧。出莫令尽。其贼遂即抽出一边。拔之不已便成大聚不知穷尽。遂以刀割刀不能伤。复以火烧火不能著。告言。圣者毕邻陀婆蹉。何因恼我。答言。痴人汝不恼我我何恼汝。尽汝勇健努力拔取我终不放。贼相谓曰。尊者有大神通我非彼敌。宜当逃窜勿被王收。便弃毛緂灭影而去。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由披上緂住兰若中有如是过。告诸苾刍曰。毕邻陀婆蹉所作非理。披此上緂住兰若中。是故苾刍不应披此上价之緂住旷野中。若有作者得越法罪。若有兰若苾刍得斯好緂。应著村中令人守护。后有兰若苾刍得他好緂寄在俗舍。身往林中遂被虫食佛言。不应如是于其衣内。安苦参叶。或安阿魏或苦楝叶。此等若无应安架上时时晒暴。
  缘在室罗伐城。给孤长者常来礼佛及诸尊者。时属寒天见诸苾刍踡脊而卧。长者既见不修善品随处而眠。问言。圣者世尊之教一向专修。何故圣者弃其善品随处而卧。答言。长者。我忍寒苦何暇专修。长者闻已礼而辞去。既至宅中以五百张白叠衣帔。持来寺内奉施僧伽。苾刍得已截其缕缋。染以赤石随意而披。长者后来于诸房门。观其帔叠悉皆不见。问言。圣者。我施帔物今何不见。苾刍以事具答。报言。圣者。我以如是胜妙上帔。因何割坏。唯愿留缋受用。苾刍白佛。佛言。僧祇之物不应割缋直尔而用。割者得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五门总摄颂曰。
  焚尸诘三转  舍堕我身亡
  界苾刍不应  不合五皮用
  第五门第一子摄颂曰。
  焚尸诵三启  目连因打亡
  不应广大作  多获诸珍宝
  缘在室罗伐城逝多林。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诞一息。年渐长大。于佛法中而为出家。遇病身死。时诸苾刍即以死尸并其衣钵弃于路侧。有俗人见作如是语。沙门释子身亡弃去。有云。我试观之。见已便识报诸人曰。是长者子各共生嫌。于释子中为出家者无有依怙。向若在俗诸亲必与如法焚烧。苾刍白佛。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佛所说于此身中有八万户虫如何得烧。佛言。此诸虫类人生随生若死随死此无有过。身有疮者观察无虫方可烧殡。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胁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送丧苾刍可令能者诵三启无常经。并说伽他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触者但洗手足彼还寺中不礼制底。佛言。应礼制底。
  缘在王舍城。具寿舍利子及大目连。于时时中往观地狱饿鬼傍生人天五趣。巡行观察至无间狱。时舍利子语大目连曰。具寿宜当为此无间有情息猛焰苦。时大目连闻是语已即升虚空。于大狱上降注洪雨渧如车轴。狱中猛焰令空中雨随处销亡。时舍利子见是事已报目连曰。具寿且止我灭其火。答言。随意。时舍利子入胜解三摩地降注大雨。令无间狱地并成泥。咸得清凉皆蒙息苦。遂见外道晡剌拏。由昔为他说恶邪教。报受大身。于其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见二尊者报言。大德。仁等若往赡部洲中。传我所说报我门徒曰。由我生时口说邪法欺诳他故。彼恶业力堕无间中。于我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受极苦恼。然汝供养我本塔时。我身苦痛倍更增剧。从此已后勿为供养。时二尊者闻彼语已默然而受。从地狱没至王舍城。二人相随共入城内。便于中路逢诸外道。并是执杖推髻之流。外道议曰。我欲打彼沙门释子。一人报曰。今正是时。然有过方打不损勿听。我且先问。称我意者善。若不遂心打之未晚。舍利子在前而至。问言。苾刍。正命众中有沙门不。舍利子作是思惟。何心见问。观知欲打即说颂言(露形外道自云正命)。
  正命众中无沙门  释迦众内沙门有
  若阿罗汉有贪爱  即无凡小愚痴人
  时彼外道不闲颂义。报尊者曰。汝赞叹我当随意去。尊者即便顺路而行。尊者目连前业将熟缓步而来。外道即见问言。苾刍。正命众中有沙门不。若不豫观虽阿罗汉智亦不行。答言。汝等众内宁有沙门。如佛所说。此是初沙门。此是第二沙门。此是第三沙门。此是第四沙门。除此已外更无沙门。婆罗门但有空名。说是沙门婆罗门而无其实。如是我于人天之中及声闻众。说无诳言作师子吼。又复汝师晡剌拏由在人中说邪恶法诳惑人故。生无间狱受广大身。于其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受极苦恼。彼寄我言。我由人中说恶邪法诳惑众生。今堕恶趣受耕舌苦。总报徒众。汝等更勿供养我塔。每供养时我身苦痛倍更增剧。从此已后忆我言教。诸人闻已便生忿怒。作如是语。诸人当知。此秃头沙门非但于我强论过失。并我大师亦被诽谤。今欲如何。一人报曰。直须熟打余更何言。岂不平章有过方打。今既谤我大师斯为巨过打便合理。众即以杖打尊者身。遍体烂熟由如捶[竺-二+韋]即便四散。时舍利子怪其在后迟晚不来。遂即往看见其形体碎如捶[竺-二+韋]而布于地。问言。具寿何意如此答言。舍利子。此是业熟知欲如何。舍利子言。具寿。岂非大师声闻众中称说神通最为第一。何乃至斯。答曰。业力持故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时舍利子以七条衣裹幞其身犹若婴儿抱持至寺。诸人惊集问舍利子。尊者何缘身至如此。答曰。执杖外道打令烂熟。遂缓下衣徐置于地。时诸苾刍问舍利子曰。岂非大师声闻众中。说尊者目连神通第一。答言。实说。仁等当知。业力最大。然大目连有大气力。以足右指蹴天帝释战胜之宫。能令摇动几欲崩倒。于声闻中如来赞说有大威力神通第一。然由前世业力所持。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于通。是时目连作如是念。我以不净无用之身。亲于佛边而为给侍。奉行教命随力随能无有违犯。于佛教主少酬恩惠。谁于德海尽能报谢。我于此身不能荷负。无边苦器深生厌离。当求寂静无宜久停。即留命行舍其寿行。时有苾刍未得圣道者。见是事已极生忧恼起出离心。即往林中阿兰若处。受下卧具少欲自居。屏弃人间专修寂静。于时王舍城中并余住处人皆普闻。执杖外道共打圣者大目乾连。遍身支节悉皆烂熟碎如捶[竺-二+韋]。时舍利子自以衣裹。犹若婴儿持至竹园。仅有残命极受苦痛不久将死。时有百千大众总萃竹园。诸臣白王。执杖外道共打圣者大目乾连。遍身支节碎如捶[竺-二+韋]。时舍利子自以衣裹犹若婴儿持至园中。仅有残命极受苦痛不久将死。王既闻已深生痛惜。便与内宫太子宰相城内诸人。悉皆云集诣竹园中。诸人见王即便开路。至尊者所涕泪横流。犹如大树崩倒于地。执足号啼悲哽言曰。圣者何因忽至于此。答言。大王。此是前身自作业熟知欲如何。王极嗔怒告大臣曰。卿等即宜奔驰四散觅彼外道。若捉获者置于空室以火焚烧。尊者报曰。大王。不应作如是事我先作业犹如瀑流。注在于身非余代受。王报臣曰。若如是者上命难违。若捉得时应令出国。王又白言。我之所有皆奉圣者随意受用。王言。圣者岂非大师声闻众中称说尊者神通第一。何不飞腾遭斯苦痛。答言。大王。是大师说。然业力持。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如来大师不为二语。亲说伽陀曰。
  假令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我今受报知更何言。时未生怨王以衣掩泪命诸医曰。于七日中不令圣者遍身支节平复如故者。我当夺汝现在封禄。复令大臣躬为瞻养。殷勤致敬礼尊者足奉辞而去。时大目连告舍利子曰。具寿当知。愿垂恩恕。愿垂恩恕。我当涅槃。舍利子闻而告曰。我等二人俱求善法。同时出家。同证甘露。同归圆寂。舍利子言。当如是作。尊者马胜闻大目连身遭苦楚。来至其所而申慰问。告言。具寿当知。
  非山非海中  无有地方所
  亦不在空里  能避于先业
  如影随人去  无有安住者
  善恶业不亡  无上尊所说
  时大目连及舍利子。即礼尊者马胜足已。右绕三匝白言。阿遮利耶。
  所作我已办  今是最后辞
  当入无余依  清凉涅槃界
  是时尊者马胜告舍利子曰。
  汝所作事已成办  能随善逝转法轮
  今者乐欲入涅槃  世间法将灯明灭
  彼医人等既奉王命共相议曰。王出严敕我欲如何。一人告曰知何所为。圣者年尊被杖熟打。犹如捶[竺-二+韋]如何可治。然此尊者有大悲力。我等归命彼自垂恩。诸人曰斯为善计。即便共去诣尊者所礼足而白。大王有教总命医人。于七日中不令圣者遍身支节平复如故者。我当夺汝现在封禄。然圣者年尊加斯苦害难可平复。唯愿慈悲赐方便力。令我封禄不至削除。时尊者报医人曰。若如是者汝去白王。圣者目连满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诸人喜辞共诣王所而白王曰。圣者目连满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王闻欢喜若实如是斯曰善哉。满七日已以神通力。息除苦痛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至大王宫门。门人见已入报王曰。尊者大目连今在门首欲见大王。王闻语已不胜喜跃疾起敷座出至门首。见尊者五轮著地殷勤礼已。请尊者入就座而坐。白言圣者。尊体起居得平和不。尊者答曰。大王应听。
  我今何用脓血身  荷负众苦无休息
  今已除尽蚖蛇毒  安隐当趣涅槃城
  涅槃城中绝诸患  缘生众苦悉皆无
  佛及圣众在中居  轮转愚夫不能入
  大王当知。是我宿业必须受报。身如捶[竺-二+韋]无可疗治。假使古大医王不能痊复。所有医人愿皆释放。王曰皆放医人。王闻是已涕泪交流起礼尊足。尊者告曰。王勿放逸略说法已即辞而去。时舍利子入定观察。以何意故具寿目连。虽遭此苦入城乞食。乃见将欲入于涅槃。尊者舍利子从见目连被打之后。心生悲恋遂婴疾苦。作如是念。具寿目连。若涅槃者我住何为。我今宜可先入圆寂。作是念已至具寿阿难陀所辞别广如经说。次往世尊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佛教我已持  随力为他说
  圣众已供侍  于身无爱心
  勉励自事终  已修涅槃行
  身语意三业  依正道无差
  我于生不爱  于死亦无忧
  是故我涅槃  更无过此乐
  作是语已。佛告舍利子。汝于如是殊胜法中。于后而来最初而去有何意耶。尔时舍利子。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不忍见佛入涅槃  殊胜目连亦如是
  如来法将今事了  故我于先证圆寂
  今启大圣人中尊  我今欲往本生处
  为诸亲族说法要  当舍轮回五蕴身
  佛告舍利子。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问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告舍利子。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随汝所欲我更何言。时舍利子最后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奉辞而去。
  次至大目连处。白言具寿。我有重病。仁颇知不。我今欲往那罗陀聚落。于亲族所为其说法当趣涅槃。答言具寿。随意应作。我亦如是往林围聚落。为诸亲眷说法要已当入涅槃。次至难陀阿难陀阿尼卢陀颉离伐多跋陀迦罗怙罗等诸大声闻。咸与辞别云欲涅槃。时彼尊宿告言谨慎。舍利子侍者准陀与苾刍众诣那罗陀村(在那烂陀寺东南二十余里许)具寿罗怙罗。亦与苾刍众随后而行。时舍利子便以爱语告罗怙罗曰。
  若有志求于解脱  当知一切悉无常
  世间无有可爱事  决定应观莫放逸
  形命无常无有乐  犹如画水不暂停
  了知一切皆如梦  危生同聚亦如是
  敬佛敬法供养僧  佛正法藏为依止
  汝罗怙罗如我嘱  于耆宿者应亲近
  三藏教中有疑处  除我更无能答者
  若有宜应问世尊  为汝解疑宣实义
  具寿罗怙罗答曰。
  我观是次第  佛亦不久灭
  如树烧四枝  其身宁久住
  时罗怙罗礼舍利子足右绕三匝。了知诸行皆悉无常即便回去。尊者舍利子将求寂准陀以为侍者。于摩揭陀国人间游行。渐至那罗陀村北升摄波林依止而住。为诸亲属演说法要。令住三归受五学处。闻舍利子将欲涅槃。时有无量百千众生悉皆云集。尊者观察如是人众堪应受化。顺其根性方便说法。开示劝导赞励庆喜。令彼众生或得暖法。或得顶忍世间第一。或得预流一来不还。或复出家得应供果。或植无上菩提种子。或植独觉声闻种子。是时尊者济度亲属及诸大众。生净信已于日初分。上升虚空放大光明现诸神变。入无余依妙涅槃界。当圆寂时大地震动。四方焰起流星堕落。于虚空中天鼓发响。诸苾刍众或在北俱卢东西二洲。或居妙高余七山处。雪香山等诸崖坎窟江河之侧。随处禅修受解脱乐。时彼诸人见地动已便作是念。何意大地忽然震动。敛念观察见其亲教已入涅槃。皆作是念。我今不应无亲教师于赡部洲安隐而住。作是念已尊者弟子有八万阿罗汉。同时皆悉入般涅槃。
  尔时大目乾连于日初分执持衣钵。以神通力支持身体。入王舍城次第乞食。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礼双足已。白世尊言。
  此身皆是脓血聚  无坚危脆常动摇
  犹如毒饼我舍除  唯愿大师哀愍恕
  又说颂曰。
  我今无有债  意将为满足
  生死海无边  离怖升彼岸
  我伴舍利子  大智已圆寂
  我今随后去  唯愿大雄知
  佛告目连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问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问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随汝所欲我更何言。时大目连最后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奉辞而去。时大目连往林园村。为诸亲族说法要已广如前说。为受归戒发心获果者其数无量。尊者遂于晡时入般涅槃。所有弟子七万七千阿罗汉同时皆悉入于涅槃。时二圣者涅槃之后。所有亲属婆罗门居士等。取其身骨造窣睹波营造。诸人皆作生天解脱胜妙之业。
  时具寿阿难陀及罗怙罗。闻舍利子并大目连入涅槃已悲泣盈目。往诣佛所礼佛足已俱立一面。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
  我闻身子目连灭  周遍身心皆动摇
  目视诸方悉暗冥  假使闻法心迷乱
  尔时世尊告彼二人曰。
  汝等勿生恼  恩爱皆离别
  先为汝等说  是故莫忧悲
  生者不免死  世界无常定
  轮回五趣中  终无得存者
  时求寂准陀为邬波驮耶。焚烧供养已取遗骨舍利。并持衣钵诣王舍城。既至住处。置衣钵洗足已。至具寿阿难陀所。顶礼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知不。我邬波驮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此是遗身并三衣钵。时阿难陀即将准陀。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我闻身子灭  形体若痴人
  不辩于方隅  闻法心无解
  今求寂准陀来诣我所作如是言。大德知不。我邬波驮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我已焚烧供养取遗身舍利。并持衣钵。并皆至此今欲如何。佛告阿难陀。舍利子苾刍将诸戒蕴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将诸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又我自觉所说之法。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携持此法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具寿舍利子不将如是无漏法蕴及三十七菩提分法。入于涅槃。然具寿舍利子具戒多闻少欲知足。乐寂静行常有勤勇。正念现前有正知慧速疾慧。出离慧趣入慧。大利慧宽广慧。甚深慧无等慧空慧具足。开示劝导赞励庆喜。闻悉解了。处众宣扬情无怯弱。然我与舍利子于佛法中同共受用。今既涅槃由斯忆念。令我忧愁悲啼不乐。佛告阿难陀。汝勿忧愁悲啼不乐。无容得有如斯道理。从缘生法欲令常住者。无有是处。既知诸法性常灭坏。不应忧戚。阿难陀。我先曾于处处宣说。一切恩爱欢乐之事。悉皆无常终归离别。譬如大树植根深固茎干枝条花果繁实悉皆充满。枝耸出者必先摧折。如大宝山峰高峻者必先堕落。今亦如是。佛为上首。苾刍僧伽现住于世。而舍利子先般涅槃。又阿难陀。若舍利子所去之处。于彼方隅名称充满我无忧虑。是故汝今勿生忧念。世相如是终归离别。若我现在或复去世。如是应知自为洲渚自为救护。法为洲渚法为救护。无别洲渚无别归依。又阿难陀。汝可自为洲渚。乃至无别归依。然于我法弟子之中。能持戒者则为第一。云何苾刍自为洲渚自为救护。法为洲渚法为救护无别洲渚无别归依。若有苾刍观于内身勤行正念。知诸世间嗔恚忧愁妄生烦恼。或于外身或于内身或内外身。如是广说。观受心法勤行正念。知诸世间嗔恚忧愁妄生烦恼。如是名为自为洲渚乃至无别归依。时阿难陀闻佛说已。顶礼佛足退辞而去。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圣者目连曾作何业。被诸外道粉碎其身。世尊告曰。汝等苾刍大目乾连自所作业。无人代受。乃至广说。乃往古昔于一城处。有一婆罗门妻诞一男。年既长大为其娶妇。儿于妇处极生爱恋。母嗔新妇儿怀忿心。于其母处不为敬重。母责子曰。汝爱其妇与我相违。妇闻是语遂生恶念。此之老母年过容华。于己婿边未能暂离。而更于我夫主强说过非。从是已后常求母过。后于异时妇见姑嫜作私隐事。遂告其夫共生嗔忿。子告妇曰。愚痴老耄尚不息心于我少年强生言责。遂起恶心作碜害语。如何得有勇力之人。打彼身形碎如捶苇。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婆罗门子即大目连。由于父母发生恶念作无义言。于五百生中身常被打碎如捶苇。乃至今日最后生身。于我弟子声闻众中。神通第一尚受斯报。是故汝等当知。先所作业必须自受。无人代当。乃至广说如是应学。诸苾刍众闻已奉行。
  时诸苾刍复请佛言。由何缘故。诸外道等。不打舍利子而害目连。佛告苾刍。非但今日放一打一。过去亦尔。汝等应听。乃往古昔于一村边有多童子。群聚游戏。见二摩纳婆随路而来。遂相告曰。我今打此二人。又共议曰。无宜即打且可问之。若可意者我不行杖。如不可意方可打之。一人问曰何时有寒。一摩纳婆念曰何意相问。看其形势拟欲相打。即便答曰。
  不问冬夏时  但令有风起
  风生寒即有  无风寒定无
  童子闻言。遂便放去。次问第二者。彼便报曰。
  冬月定有寒  夏时寒不有
  此事人皆识  无智共生疑
  时诸童子闻已嗔嫌。熟打而去。汝等苾刍往时放去者即舍利子是。其被打者即大目连。今时亦尔。
  时诸苾刍。复更有疑。请世尊曰。希有大德。具寿阿难陀生大忧恼。世尊大慈能为开解。佛告诸苾刍。我今开解庆喜忧怀未成希有。我于往昔已为庆喜除其忧戚。汝等应听。过去世时。迦尸国婆罗痆斯城。王名梵授。乃至广说。丰乐安隐。其王有子名曰善生。善生有子颜貌端正。宗亲聚会乞与立名。诸人议曰。此是迦尸国王之孙。应名迦尸孙陀罗。后于异时善生王子忽然命过。时梵授王怜爱子故。两手抱尸悲啼号哭。捶胸大唤忧怀闷绝。时迦尸孙陀罗有方便智。作如是念。大王忧恼或致身亡。我今宜可为解忧结。即诣王所礼足。白言大王。我有所欲。王曰汝欲何物。答曰与我造车用日月为轮。装挍精妙可疾将来。若不与者至第七日。我胸当破。而取命终。王闻是以更增忧惧。告其子曰。
  谁作斯无益  是愚者所言
  定知我不能  强欲令求觅
  其子白言。
  大王我非愚  国主是愚者
  抱此臭尸肉  唤子苦悲号
  日月才出时  普照于人世
  能除四方闇  开发大光明
  父王今不知  子去生他趣
  地狱傍生鬼  人天异道中
  非处勿攀缘  人王善思察
  殷勤须定意  唯法可归依
  王闻童子语  身心皆欣跃
  拔除忧毒箭  便弃子尸骸
  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迦尸孙陀罗者即我身是。善生者即舍利子是。其梵授王即阿难陀是。即说颂曰。
  王子即我身  我父舍利子
  阿难陀梵授  往昔事应知
  尔时世尊出王舍城。往憍萨罗国。人间游行至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陀于舍利子遗身之骨香花供养。给孤长者闻舍利子已入涅槃。有遗身骨具寿阿难陀亲为供养。便诣其所礼双足已。白言。圣者知不。尊者舍利子今已涅槃。彼即是我先所尊重。长时日夜敬仰弥深。仁将彼骨随处供养。我亦有心欲申供养。惟愿见与。报言长者我亦如是。先所尊敬无由相与。广说乃至给孤长者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惟愿慈愍。与我具寿舍利子遗身之骨欲申供养。佛告阿难陀。汝于同梵行者供养遗骨。于如来所未为供养。未是报恩。于如是事若能作者。是于如来真为供养是大报恩。所谓能与他人出家及受近圆。或与依止教其读诵。策励禅思专求出道勿令虚度。何以故。阿难陀。如来世尊于三无数大劫之中。为诸有情备受无量百千万种难行苦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阿难陀。由依止我为善知识故。令诸有情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是故汝今应与长者遗身之骨令其供养。时阿难陀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与长者。何故阿难陀不违佛教。如佛昔时行菩萨道。于父母师长尊重之处。所有言教曾无违逆。今有言教无敢违者。是时长者得身骨已礼佛而去。持归本宅置高显处。与其居家并诸眷属。咸以所有香华妙物具申供养。时此城内人众。共闻尊者舍利子于摩伽陀国那罗聚落已般涅槃。所有身骨。求寂准陀持付阿难陀。尊者阿难陀持来至此。佛令授与给孤长者。持归宅内共申供养。时胜光王及胜鬘夫人行雨夫人。并诸长者邬波索迦毗舍佉邬波斯迦及余人众。咸持香花奇妙供具。诣长者宅俱申供养。或有曾因舍利子故得证道者。追念昔恩亦来供养。后于异时给孤长者。有缘须出锁门而去。时诸大众咸持供养来至门所。见其门闭共起讥嫌。长者何因障生福路。长者回还。家人告曰。多有人来欲申供养。见门锁闭咸起讥嫌。云障福业。长者闻已便作是念。此即是缘可往白佛。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多有人众。于尊者舍利子遗身舍利。情生敬重持诸妙物。各申供养来至我宅。我有他缘锁门而去。诸人来见共起嫌言。长者闭门障我福路。若佛听者。我今欲于显敞之处以尊者骨起窣睹波。得使众人随情供养。佛言长者随意当作。长者便念。云何而作。佛言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著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长者自念。唯舍利子得作如此窣睹波耶。为余亦得。即往白佛。佛告长者若为如来造窣睹波者。应可如前具足而作。若为独觉勿安宝瓶。若阿罗汉相轮四重。不还至三。一来应二。预流应一。凡夫善人但可平头无有轮盖。如世尊说如是应作。苾刍不知若为安置。佛言如世尊住法处中应安大师制底。诸大声闻应在两边。余尊宿类随大小安置。凡夫善人应在寺外。长者既为造窣睹波已。白佛言。若听许者我为尊者舍利子。庆窣睹波设大施会。佛言随作。时胜光王闻大长者请佛。欲为尊者舍利子庆塔设会。王作是念。我当助作。即于城中摇铃普告。现在城中所有人物。及余四远商估之类。若有来观此法会者。所卖货物随情交易不取其税时有五百商人。于大海内遭遇黑风。欲破船舶。时彼诸人先于尊者舍利子所。曾受归戒各各称念。复赖诸天共相扶助得出洪波平安届此。闻胜光王作如是教。咸生是念。王由昔业受斯胜位。今复无厌更修檀舍。我等云何而不营福。商人皆共起敬信心。即以众多金银珍宝真珠贝玉。于法会中尽心供养。舍之而去。苾刍受已不知如何处分其物。佛言螺贝堪吹响者。应与赡部影像处用。自余所有珍宝应留多少。与舍利子塔修理所须。若有衣物堪悬供养者应留多少。可于斋日悬缯供养。所余诸物衣裳叠布。及钱贝等现前僧众应共分之。是同梵行财理合用故。此据舍利子塔物作斯处分。若是佛塔之物。皆入塔用。
  第五门第二子摄颂曰。
  诘问令忆念  问彼容许不
  教授事不为  长净及随意
  佛在室罗伐城。时六众苾刍不审见闻疑。即便诘问苾刍。诸苾刍闻已各生羞耻形体羸瘦。颜色萎黄气力减少。不能读诵如理思惟。乃至佛告诸苾刍。从今已去苾刍不以不审见闻疑诘他苾刍。若作如是诘责他者。得越法罪。诘问既尔如是应知。忆念问讯。不为教授。长净随意。类此应知。皆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九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五门第三子摄颂曰。
  佛三转法轮  初度五人已
  不唤名族等  俱尸宣略教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若我于此四圣谛法。未了三转十二相者。眼智明觉皆不得生。我则不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汝等苾刍。由我于此四圣谛法解了三转十二相故。眼智明觉皆悉得生。乃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便能证得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具寿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告憍陈如。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善逝。由憍陈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憍陈如(阿若是解了义)。
  是时地居药叉闻佛说已。出大音声告人天曰。仁等当知。佛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广说三转十二行相法轮。由此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为大饶益。令同梵行者速至安隐涅槃之处。人天增盛阿苏罗减少。由彼药叉作如是告。虚空诸天四大王众皆悉闻知。如是展转。于刹那顷尽六欲天。须臾之间乃至梵天普闻其响。梵众闻已复皆遍告。广说如前。因名此经为三转法轮。时五苾刍及人天等。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尔时佛为五人三转法轮。令彼出家近圆成苾刍已。时五苾刍于如来处。频唤名字及以氏族。或云具寿。佛告诸苾刍。汝等不应于如来处唤其名字及以氏族或云具寿。何以故。若有苾刍。于如来处唤名氏族及具寿者。此是痴人。于长夜中多受苦恼作无利益。是故汝等更不应于如来处唤名字等。若更唤者得越法罪。如佛所说不应于如来所唤名字等得越法罪者。时有少年苾刍。除佛世尊于余耆宿苾刍之处。唤名字等乃至具寿。苾刍白佛。佛言年少苾刍亦复不应于耆宿处唤名字氏族或云具寿。然有二种呼召之事。或云大德。或云具寿。年少苾刍应唤老者为大德。老唤少年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
  佛在俱尸那城壮士生地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临般涅槃告诸苾刍曰。我为汝等已广宣说毗奈耶藏。未曾略说。我今更为说其略教。汝等应可谛听善思至极作意。汝等苾刍或时有事。我从先来非遮非许。然于此事若违不清净顺清净者。此即是净应可行之。若违清净顺不清净者。此是不净即不应行。此可奉持。勿致疑惑。
  第五门第四子摄颂曰。
  舍堕物不分  蚊帱随意畜
  三股杖作釜  应张羯耻那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苾刍长衣犯舍。便即持衣于上座前舍。其知事人见此衣已作如是念。今日僧伽多得利物可卖分之。遂即唱卖。众共分张。时彼便废阙。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犯舍之衣舍与众僧。有如是过。由是犯衣不舍与僧。告诸苾刍。昔日苾刍犯舍衣舍与僧。遂被分张事成阙乏。由是不应舍与僧众。可与别人。若无知者虽舍与僧亦不应分。若以长衣舍与众僧遂即分者。此二俱得越法罪。佛言长衣舍与别人者。时有犯长苾刍。以衣舍与。无识知人既得衣已。默然而住不知还衣。苾刍白佛。佛言应遣余人教无识者。若还者善。若不与者。应强夺取而守持之。此舍衣者乃是作法非是全与。然舍衣时求知法者。然后当舍。
  缘在广严城。时诸苾刍为蚊蚋唼食。爪搔痒时遍身血出。俗旅见时问其何故。苾刍具答。彼言圣者。仁等岂可不畜蚊帱耶。答曰世尊不许欲何所畜。报言世尊大悲此应听许。苾刍白佛。佛言听诸苾刍畜其蚊帱。苾刍不知当如何作。佛言周十二肘。于上安盖。盖长四肘阔二肘。随身高下[糸*屬]带悬垂。直缝留门蚊虫还入。佛言不应尽缝应留少许。相掩作门热应摇扇。若下边蚊入可以毡席。或将余物压之。勿令得入。
  缘处同前。佛言用水应漉者。时诸苾刍以手捉罗遂致劳倦。佛言系于杖上开罗取水。如是用时仍犹劳倦。佛言持三股杖以绳系杖。绳不肯住。佛言近上应穿为三孔以绳贯系。或安铁镮宽开三股。罗系于二开罗受水。泻水之时溢出流地。佛言用心泻水勿令溢出。瓨底无倦随处倾侧。佛言安棬勿令瓨动。水在罗中急过不住。令虫闷绝。佛言应可罗中安物。苾刍不解。佛言或砂或干牛粪。应以水湿安在罗中。水犹不住。佛言应作承水器。苾刍不知如何作器。佛言器有二种。谓铜及瓦。苾刍以手持碗遂致疲劳。佛言不应手持。可于碗边穿作三孔。以绳系之悬在三股叉上方便令牢。应以罗角置在器中存养虫命。若其罗密水不下者。应以滑杖罗外打之。苾刍于不满瓨内。而观于水不能见虫。佛言泻水满瓨令其不动已。方可观察水上有尘。观虫不见。佛言去尘方察。若以小虫示他人时将指头示。小虫行急见不分明。佛言应以茅端及草莛等而指示之。苾刍得虫时于井口上而覆其罗。虫虽落水多并闷绝或时致死。佛言应作放生器覆水在中。苾刍即用此罐满而放下满而引出。虫仍依旧。佛言应以比器盛虫放下。至水覆之空而引出。苾刍不解。应别作放生器。时有无器可得。佛言可以绳系罗方便投下。斟酌虫去然后牵出(其放生器者。但为西国久行人皆共解。东夏先来落漠。故亦须委其仪。若不具陈无由晓悟。其器任用铜铁瓦木。若拟随身将去。可用铜作受二三升。即是旧来小铜罐子。遂施铜系。令穿手得过。底傍一边须安铜钩。可受小竹箸头。若乞食去时。穿在左臂以衣掩盖。右手携钵。乞得食已。随至一家安置饭钵。自将净绳一条如粗筋许。随井深浅系罐取水。滤以小罗斟酌得足。即以绳一头穿钩急系。抬绳使起与罐子系齐。即于绳上系小铁钩。钩系起时务令平稳勿使倾侧。并豫先作了不得临时求觅。即以小罗覆虫罐内。徐徐放下至水纵钩。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井。此是乞食之仪也。若在寺者。即以常用井索铁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别处。底傍著铁镮可容三指。以罐钩内中抬起系齐。同前著钩覆虫在中。下令至水准法翻覆。假令深井亦得为之。若别畜绳恐成劳扰。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写水竟时还须涤器。斯其法也。夫以如来圣教慈悲为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轻性重。性罪之内杀生最初。是故智人理宜存护。若将此为轻者何更重哉。若能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来世当生净土。且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习俗生常见轻佛教。不可一一门到口传。冀诸行人递相教习。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若不护命不免佛所诃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且如见有屠儿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看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万生。既知教理宜应细罗细察。自利利物善护善思。复有令人耕田畎植。规求小利不见大尤。水陆俱伤杀生无数。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门任他分判。故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多病。呜呼此苦谁当用之。脱有能为善哉甚善。龙花初会共结慈缘。广如别传此不烦也)。
  时诸苾刍每用罗竟不数洗濯。不捩干不日暴不翻转令罗疾坏。佛言凡用罗者应为洗等若不作者得越法罪。时有苾刍滤大众水。徒众既多遂生劳倦。佛言若众大罗迟。水不供者应作滤水釜。苾刍不知如何作。佛言若铜铁瓦应作釜形。底下为孔大如盏许。作莲台形可高四指。上安多孔大如粗箸。上以叠裹或用绢布。缠以细绳于中滤水。用了洗覆如上准为。
  时诸苾刍以虱壁虱及诸虫类。悬弃于地彼便闷绝。苾刍白佛。佛言凡是生命不应悬弃。亦不应随处辄为弃掷。虱安故帛。此若无者可安木孔。墙隙壁虱置青草中。此若无者置凉冷处。若更有余虫可于所宜处安置。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滤漉之水不观得饮不。佛言不得。由不观故。大德不滤之水观得饮不。佛言得。以观察故。
  缘处同前如佛所说。众安居了应张羯耻那衣。时胜光王闻佛许已。便以羯耻那衣寄奉大众。胜鬘夫人及行雨夫人给孤长者。及诸居士敬信之流。咸送多衣以充僧用。时诸苾刍但取一衣作羯耻那。余皆还主。王闻是已报言圣者。我等此物已舍与僧。如何今者更重收取。苾刍白佛。佛言由是我今听诸苾刍受取此衣。随彼多衣应差多人。作张衣者当取其一。作法守持余应举畜。当为僧伽作安居利物。
  第五门第五子摄颂曰。
  死后嘱授别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对余人
  缘在室罗伐城。时此城中有一长者诞生三子。其最小者于佛法出家游行人间。去后未久父便遇病。将死之际总命诸亲。告二子曰。家中所有咸可收来。彼便集聚遣为三分。二子人各与一。其余一分与出家者。作是记已因即命终如有颂曰。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时彼二子如法焚葬忧惨而居。彼出家者闻父身亡便生是念。我有兄弟今可言归为其说法。既到舍已兄弟相见共尽哀情。兄曰弟不须哭父亡之日。遣留一分财物相与。弟作是念。如世尊说死后与者。不成善与遂不受之。苾刍白佛。佛言俗人死者有希望心。苾刍死时心无希望。此是俗人有希望心。取时无过随意应用。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婴疾病。告余苾刍曰。当好瞻侍我。我有衣钵当属于汝。彼便看侍不久命终。彼见身死便取衣钵安已房中。时诸苾刍共来借问。亡者衣钵今何所在。答言彼已与我具告其事。苾刍白佛。佛言彼之愚人。生存在日何不相与死后方施。无如是法云死方与。应索其物大众共分准分应与缘处同前。时有苾刍对彼苾刍。分别衣物忽尔身亡。彼苾刍便取其物置己房中。舁彼尸骸既焚烧已还归房内。时知事人入亡者室。次第观察见其衣钵及滤水罗。寻将此物来至众内。苾刍问曰。此物且来。余有多物何不将来。答曰房中唯此更无他物。余人报曰。有一苾刍是其知友。若问彼者知其有无。问彼答曰对我分别我取其衣。苾刍白佛。佛言此是作法不应便留可夺取共分。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对彼分别衣。彼忽命过。此便持衣舍与僧伽。大众问曰。此是谁物。答言我物对彼分别。彼遂身亡我持此物舍与大众。苾刍白佛。佛言作法应尔虽对分别物不属彼当自取用。
  缘处同前。复有苾刍对他苾刍分别衣物。所对苾刍忽然归俗。后时忆念彼某甲苾刍。曾于我所分别其衣。我虽还俗彼物属我。我宜就索既至彼已报言圣者仁曾对我。分别衣物今可与我。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由诸苾刍以彼苾刍为委寄者。即还对彼而作分别有如是过。是故我今制诸苾刍。不应对彼委寄之人分别衣物。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复有苾刍对他苾刍分别衣物。其所对者是斗诤人。常与苾刍诤竞纷扰。既怀嗔忿便欲出去。其分别衣人见去啼泣。报言勿去虽复苦留而不肯住。诸人谓曰。汝勿留此好为斗诤乱恼众人。答言如何我不留住。我常对此分别衣物。余处无有委寄之人。苾刍白佛。佛言若委寄苾刍设居海外但令身在。遥指委寄亦无有过。时有苾刍于极远方。指他苾刍作委寄人。彼便命过苾刍闻时。已经多日不知云何。苾刍白佛。佛言初既闻已所有新旧物。即于余人而作委寄。
  第五门第六子摄颂曰。
  界外不与欲  将行不展转
  说戒随意事  违者并招愆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虽居界外亦与界内者欲。苾刍白佛。佛言不应在界外与界内人欲。见佛不许时有苾刍欲出界外。临将发足僧伽有事。六众即便强令说欲。苾刍白佛。佛言欲出界者不应取欲。六众闻已遂于界外更互与欲。乃至六人展转相与。苾刍白佛。佛言不应界外展转与欲。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半月应说戒者。六众便于界外欲与清净。佛言不应如是。又取将行者欲。又于界外展转取欲清净广如前说。佛言皆不应作。作者得越法罪。
  如佛所说安居了时。苾刍可于三事见闻疑作随意事。六众苾刍便于界外作随意事。又留将行者又界外展转。亦如上说皆不应为。
  第五门第七子摄颂曰。
  应可知人数  随意任行筹
  不与俗同坐  老少应随夏
  缘处同前。时此城中有婆罗门。因事出外入逝多林。生希有心我今试问。寺中现住可有几人。既见苾刍问其人数。苾刍报曰。我不能知。婆罗门曰。胜光大王憍萨罗国所有兵众尚可数知。寺内僧徒何因不测。彼默无对。苾刍白佛。佛言应知人数。苾刍即便一一别数。或时屈指忘不能忆。苾刍白佛。佛言应可行筹。既总数已告众令知。苾刍不知何时应数。佛言应于安居时数。复有长者入逝多林。见诸苾刍勤加习读系念静思。见斯事已深生净信。欲知僧数拟设中食。便问苾刍于斯住处总有几人。彼报其数礼已而去。既至舍中报家人曰。我欲明日请佛及僧就舍而食。有尔许人随其僧众汝当具办。报曰甚善。即于家中具诸供养。时彼长者于众集时。遂至寺中报知事人曰。仁当为我敬白僧伽。某甲长者明当请佛及诸大众就舍而食。既白知已奉辞而去。有余苾刍从人间来至给孤园内。时彼长者即于其夜具办种种美饮食已。敷设座席安置水瓮齿木澡豆。旦令使人往白佛众。告其时至幸愿降临。苾刍僧众于日初分。执持衣钵诣长者家。于时大师于寺而住。令人取食。有五因缘如来大师不亲赴请。云何为五。一自宴坐。二为天说法。三为瞻病人。四观卧具。五为制学处。此中为者欲制学处。时彼长者准计僧数。安置座物饮食亦然。及见多人来至其宅。报典座曰。圣者所告。人数多少我为准拟。既过先数其欲如何。典座报曰。有客新来尔须生喜。答曰仁若先言我当办食。苾刍默尔。于时大众有饱足者有被饥者。苾刍白佛。佛言典座应观客数告施主知。复有苾刍临中而至。佛言此亦告知我今为彼。众首上座说其行法。上座应当先观徒众及以饮食。若人多食少者。应告施主曰。贤首人多食少可平等均行。若人少食多者。告言贤首大有饮食可随意行。若其上座不善观察。不依所制者得越法罪。又至施主家。当须观水滤虫及齿木土屑。并令备足勿使阙少。食前食后洗手澡漱并须如法。若不捡挍者上座次座皆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六众苾刍与诸俗人同座而坐。时敬信者见便讥笑。告言圣者仁是出家常修梵行。云何乃与常行淫欲不净之人而同一座。彼闻默尔。苾刍白佛。佛言诸信俗人言合道理。故诸苾刍不应与俗人同座而坐。坐者得越法罪。闻佛制已遂与求寂同处而坐。信者告曰。仁已近圆。因何得与小师共座。答曰此非俗人是出家者。斯有何过彼闻默尔。苾刍白佛。佛言亦复不应与未近圆者同座而坐。佛不许已。时老苾刍与少者同座。复有少者与老一处不相恭敬。苾刍白佛。佛言老少不应杂座若无夏者得共二夏者同座。一夏者得与二夏者同座。若二夏已去共大三夏者皆得同座。佛既制已。时诸苾刍在于俗舍。但得与其大三夏者同座而坐。座席难求。佛言若俗舍内座难得者。虽亲教轨范亦得同座。以物隔中无致疑惑。
  第五门第八子摄颂曰。
  不应居贮座  不诱他求寂
  不为誓赌物  亦不食虎残
  缘处同前。听法之时应敷座席。时有求寂亦居软座。因而睡著遂失便利污其座褥。苾刍白佛。佛言求寂不应坐软座褥。时具寿舍利子求寂准陀来听法时。苾刍便与鞕枮令坐。问言大德。何故与我坚硬座物。答言软座佛遮。求寂报言大德。我岂同彼有过失耶。佛言若有用心求寂。与其软座余即不应。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诃责求寂。遂便遣出逝多门外啼泣而住。时邬波难陀见而问曰。汝何意啼。答曰被师诃责。报言子来我当与汝衣钵及钵络腰绦之类。随所须者不令阙乏。遂唤归房白佛。佛言于弟子处诃责之时。不应决舍可作带缰弃。留眷念心还拟收摄。应令苾刍开语求寂。彼言我今不用彼亲教师。大德邬波难陀。我所须者咸皆供给。我更不能往旧师处。彼师闻已作嫌骂言。我与出家而邬波难陀遂诱将去。苾刍白佛。佛言苾刍不应诱他弟子。辄诱将者得吐罗底耶罪。是破僧方便故。
  缘处同前。是时六众有缘事时。即便引佛法僧宝而为咒誓。或引邬波驮耶阿遮利耶而为咒誓。有信敬俗人闻咒誓时作如是语。我等俗流尚不引佛及师为誓。仁等出家何故引佛及师而作盟誓。是所不应。彼默无对。苾刍白佛。佛言俗生讥耻时合其宜。然出家者本求实语不应盟誓。若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是时六众苾刍随有事至。即以衣钵腰绦等物而为赌货。俗侣见时共生讥耻。告言仁等岂可同俗流耶。缘有事来便赌衣钵斯非合理。答曰有何非理。岂啖葱蒜而饮酒耶。彼便默尔苾刍白佛。佛言俗人讥耻诚是合宜。苾刍不应赌物。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六众苾刍每于晨旦。于寺阁上遥望野田。或见烟浮或观鸟下。便往其处睹有何物。曾于一时见前事已躬往观之。于丛林处有虎残肉。喜而持来入逝多林。其虎寻气来至寺所。夜于门外啼叫出声。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曰。何意虎来大声啼叫。阿难陀曰。彼虎所藏余肉。尊者近喜持来寺中。佛言苾刍食虎残耶。白佛言食。阿难陀如师子王杀好糜鹿。敢其精肉饮鲜血已决舍而去。然其虎类食肉既饱藏举残肉。是故苾刍不食虎残。食者得越法罪。然众首上座所有行法。我今当制。凡是上座见行肉食。时应可问言此是何肉非虎残耶。又非不应食物不。不问而受得越法罪。
  第五门第九子摄颂曰。
  不合自藏身  不为言白等
  若得上价緂  卖之应共分
  缘处同前。于一城中先有僧寺。时难陀邬波难陀因行人间遇到此寺。于时大众多获利物。时诸苾刍虽见此二。知其恶行曾无一人为解劳者。时邬波难陀白难陀曰。阿遮利耶此诸黑钵常生傲慢。我等宜可为作恼缘。且共潜身隐居一处。观彼如何分张利物。答言甚善应如是作。遂即隐身窃观分物。既见分已。报言斯分不善。是恶分张。仁可白众言欲分衣。报曰分时不见今何处来。苾刍白佛。佛言欲分利时先白众知。僧有利物今欲共分。所有苾刍不应辄去。时诸苾刍重聚其物。普告众知不应出食。即分其物。时彼二人还自藏隐。及众分了同前出告此不成分。报言先已告众。仁何处来。二人告曰。虽言告知可鸣揵稚。苾刍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复打揵稚方可分物。时诸苾刍复还敛物。告众令知复打揵稚共分其物。二人复藏分了方出。同前诘责。诸人报曰。岂可不闻告众及揵稚声。即便告曰。虽告众知及鸣揵稚。仁等岂可共行筹耶。苾刍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复打揵稚。并可行筹方共分物。时诸苾刍复还敛物。为三事已。如前复藏分了方出同前诘责。诸人告曰。具寿何故如是故恼众僧。告白揵稚并复行筹。故不现身待了方出。答曰仁等何故云我恼僧。仁等岂可对众行耶。此总不须我今出去。苾刍白佛。佛言虽作三事仍对众行。若不现前即不须与。斯曰善分勿致疑惑。然诸苾刍不应故作恼众僧事。若故恼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时给孤长者以寺舍与四方僧竟。便用种种上妙彩色内外图画。此城人众既闻长者图画已周。竞来观看遂有无量百千人众皆集寺中。城内有一大婆罗门以是胜人众所钦尚。于大王家得一毛緂。即便披服作玩好心。入逝多林周观寺宇。发希有念便将毛緂施四方僧(此中虽言四方意与现前非常住僧也)如佛所说有现衣物乃至截为灯炷平等共分。苾刍遂便割緂为片众共分张。时婆罗门夜作是念。彼是上緂我宜与直。赎取将来。旦起入寺至其门所。见诸苾刍问言圣者。我所施緂人作何用。苾刍报曰。仁可随喜。我等割破大众共分。一人告曰。我将作帽。一云作靴一云缴腰一云拭钵巾。报言圣者。彼是上緂因何截破。宜应出卖既得钱贝众可共分。苾刍白佛。佛言彼婆罗门所言称理。是故苾刍若得如是上价緂时。卖取钱贝然后共分。
  第五门第十子摄颂曰。
  五皮不应用  余类亦同然
  若患痔病时  熊皮履应著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自相谓曰。难陀邬波难陀于此城中所有人众。我等皆从乞得饼直。然于王家调象师边曾不见施。今可就觅或容见与。一人报曰。应如是作。然须豫设少多方计。应取师子皮以为鞋履。于系象处上风而行。象闻气时即便惊走。答曰善计。我今且去从彼乞求。若得者善若不与者怖象未迟即于晨朝诣调象师处。报言贤首。仁等何太无求福心。曾于我等不施少多饼果之直。彼言圣者我等岂可系属于仁。以饼果直共相供给。六众闻已点头唱诺弃之而去。遂于他日著师子皮鞋。于其象处上风而立。时彼群象闻师子气。遗失便利惊怖奔驰。时彼象师钩斸象顶不能令住。六众遥见告言贤首。急牵急牵。答言钩斸不住如何手牵。六众报曰。我能令住。答言圣者。若能令住斯成大恩。六众曰。共立盟言。若能与我饼果直者我当令住。报言即与。彼便急步至象下风。象不闻气。即不惊走。诸调象人问言圣者。仁解咒耶。答曰我无异术。若如是者云何令象怖不怖耶。彼便以实告彼象师。彼言圣者。仁等如何作斯非法不饶益事。若其王家最胜大象。因此惊怖走入山林。仁等必当招大罪罚。彼闻微笑默尔无言。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由诸苾刍著师子皮鞋有如是过。即告诸苾刍曰。汝等从今不应更著师子皮鞋。若著此者得越法罪。闻佛不许便用虎皮而为鞋履。佛言此亦不应。然有五种爪牙等兽皮不应用。所谓智象智马师子虎豹。佛不听已。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若更有余爪牙之类皮得用不。佛言亦不应用。用者得恶作罪。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婴痔病。诣医人所告言贤首。我有痔病幸为处方。报言应用熊皮作鞋著时病差。答曰世尊未许。医言。佛是大慈必应见许。苾刍白佛。佛言为病应著。多重难得。佛言若无。应取一重并毛替其履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九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六门总摄颂曰(此二颂摄至第三十一卷半)。
  猛兽筋不应  灯光及勇健
  驮娑度尼法  因许乔答弥
  尼不前长者  可与余卧具
  不合濽水污  第六总应知
  第六门第一子摄颂曰。
  猛兽筋皮綖  拥前复拥后
  两角及尖头  诸靴皆不合
  缘在室罗伐城。佛言苾刍不应用五猛兽皮有爪牙者。谓智象智马师子虎豹。是时六众用彼兽筋还同有过。佛言不用此筋而缝鞋履。六众便用皮綖有过同前。复用其皮补鞋。佛言皆不合用。如是应知履屦之属。若拥前拥后两角尖头。麻履诸靴皆不应著。皆越法罪。除两三重革屣(如斯之类西国人皆不著若是外国寒乡为活命因缘持心方用)。
  内摄颂曰。
  四大王初诞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为立其名
  尔时菩萨在睹史天宫。王舍城中有王名曰大莲花。以法化世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无诸盗贼。室罗伐城王名梵授。唱誓尼城王名大轮。憍闪毗城王名百军。此等四王皆是法王。以法化世广说如余。是时菩萨于天宫上。以五种事观察世间。云何为五。一观远祖。二观时节。三观方国。四观近族。五观母氏。六欲诸天三净母腹。摩耶夫人因寝梦见六牙白象来降腹中。于时大地六种震动。放大光明遍满世界胜天光明。世界中间黑闇之处。日月不照悉皆明了。所有众生皆得相见。菩萨生时如下所说。四大国王皆诞太子。见大光明如镕金色。各各自言由我生男威神力故。能令天地光曜希奇。各为立名用符灵瑞。时大莲花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如日光影。乾坤洞照胜妙希奇。应与我子名曰影胜(梵云频毗娑罗)其梵授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光明殊胜。普照世间。应与我子名曰胜光。其大轮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如大灯光遍皆明照。应与我子名曰灯光。其百军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光如日出无不明了。应与我子名曰出光。各各自谓子之功能。然并不知由菩萨力。
  内摄颂曰。
  腹中天守护  生已蹈莲花
  举手独称尊  灌洗花衣落
  尔时菩萨降母腹中。天帝释主令四天子。各持器仗守护其母。勿令人及非人辄为损害。菩萨处胎不为胎中血垢所污。譬如众宝聚在一处不相沾污。菩萨在腹亦复如是。又如清净妙琉璃宝置五彩上。明目之人分明见别。母观腹内分明亦尔。母虽持胎身无劳倦。自然奉持五种学处。谓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于诸丈夫绝淫染意。十月满足往蓝毗尼林攀无忧树枝。暂时伫立便于右胁诞生菩萨。尔时大地六种震动。放大光明与入胎无异。菩萨生时帝释亲自手承置莲花上不假扶侍足蹈七花行七步已。遍观四方手指上下作如是语。此即是我最后生身。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梵王捧伞天帝执拂。于虚空中龙王注水。一温一冷灌浴菩萨。初诞生时于其母前。自然井现香泉上涌随意受用。又于空中诸天下散嗢钵罗花钵头摩花。拘勿头花奔陀利花。并余种种奇妙香末。天妙音乐自然发响。天妙衣缨从空乱坠。更有众多奇妙灵瑞。如余处说。
  内摄颂曰。
  阿私多睹相  那剌陀劝师
  五百瑞现前  父王立三字
  于时南方于大山中。有古仙人名阿私多。善知世界成坏时节。时有一人名那剌陀。聪明辩慧数来参谒。阿私多仙共论世间成坏之事。闻已伤叹即于仙处而为出家。后于异时共此仙人在石窟中。见光明照异相希奇。即说伽他问其师曰。
  何故此光明  遍照犹如日
  充满山林处  忽现此希奇
  仙人答曰。
  若是日光便赫烈  今此凉冷现希奇
  必是无上牟尼尊  初出母胎彰此瑞
  此是菩萨出胎相  光明清净世希有
  譬如金色满十方  腾照三有皆明彻
  那剌陀白其师曰。邬波驮耶。若如是者。今可共行往观菩萨。师曰子今知不。菩提萨埵有大威神。无量诸天悉皆云集。我等虽至顶谒无由。待入城中为立名已。如其重出我望逢迎。菩萨生时阐铎迦等。五百侍者同时而生。阐稚迦等五百侍女亦同时而诞。上象厩马皆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开发。邻国诸王皆奉信物。大臣见已白净饭王曰。大王今日国祚兴隆。王子诞生嘉瑞咸应。五百侍男五百侍女。上象上马各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开现。诸国朝宾奇珍总集。王闻告已心大欣跃。告大臣曰。太子生后诸事皆成。宜与立字名一切事成(梵云萨娑頞他悉陀)此是菩萨最初立字。号一切事成。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是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性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时此城中有旧住药叉名释迦增长。时人敬重立庙祠祀。但是释种生男女已。令净澡浴抱至药叉处而申敬礼。时净饭王以上酥蜜满太子口。告大臣曰。可抱太子往礼药叉。大臣抱至。时彼药叉遥见太子即自现身。至菩萨所顶礼其足。臣归白王。王闻是已生希有心。今我太子于天神中更为尊胜。应与立字名天中天。此是菩萨第三立名。
  内摄颂曰。
  付母养太子  令观大人相
  阿私多远至  亲睹牟尼形
  尔时父王便以太子付诸养母。随时澡浴乳哺饮食。常令安隐适悦身心。养母便以上妙涂香涂摩身体。具诸璎珞授与父王。王即抱持瞻视欢喜。即便总命诸婆罗门。国中所有解占相人知算计者令观太子。告言君等宜可瞻察。我闻古仙作如是说。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者有其二事。若在家者当为轮王。普王四洲以法化世。七宝成就。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千子具足。勇健忠良能伏怨敌。周圆海内无诸患恼。人民丰乐安隐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须发。服袈裟衣成等正觉。有大名称充满世间。时诸相师闻王说已。悉共观察咸白王曰。诚如大王所说之事。三十二相若成就者。唯有二事谓轮王及佛。乃至有大名称充满世间。王复问曰其相云何。时彼相师悉皆具答。一一别指三十二相。具有广文(以共余经及律论等事无差别故不烦译)。
  尔时阿私多仙人告那剌陀曰。摩纳婆比者菩萨已入城中立三名讫。我等宜往礼拜瞻颜。各乘神通腾空而去。由彼菩萨威神之力。去劫比罗城可一驿许。遂失神通足步而去。既入城已到王门所。报门人曰。汝去白王。阿私多仙今至门首。使去白王。王曰随入谁遮大仙。即诣王所王见仙至。遥唱善来奉吉祥事。为洗足已妙师子座安置令坐。王礼足已白言大仙。何事得来。仙说伽他曰。
  国主我今至  欲见王太子
  瞻仰牟尼尊  导师中第一
  王言太子睡著。答曰虽睡我欲暂观。王便抱现。睹菩萨眼双眸不合。仙既见已说伽他曰。
  良马不多睡  半夜暂时眠
  所为事未成  因何久安寝
  仙复问曰。诸占相人有何记说。王言大仙彼相者云。当作轮王化四天下。仙以伽他而答王曰。
  相者语多谬  末劫无轮王
  有此胜福缘  断惑当成佛
  若是化四洲  轮王相非显
  分明大师相  成佛定无疑
  仙人遍观见成佛相已。复更观察久近当得无上甘露转妙法轮。遂见二十九年舍王城去。六年苦行当成正觉。复观自身得几时住得见佛不。知不见佛便生忧恼涕泪盈目。王见怀愁说颂问曰。
  若男若女来观者  咸悉欢喜遍身心
  仁今亲睹相非常  何因泣涕盈双目
  假使太子相非善  短寿多病不吉祥
  唯愿大仙如实言  勿令我意增忧悴
  仙人答曰。
  假使霹雳从空下  可畏来临太子身
  此于无上牟尼尊  如毛发许不能损
  假使烈火腾风焰  利剑如霜现在前
  毒药黑蛇一时来  至太子处皆销散
  我伤早死不见佛  流泪盈目难裁忍
  弃无上法我前亡  未有事业能成就
  此有大福除众恼  证甘露法为导师
  若能闻教如说行  咸归寂灭无为处
  王闻太子证甘露法默然无语。凡诸世人皆为邪心之所扰乱。出言谄诳不能依实。时彼仙人而告王曰。比日大王每作是念。何时得令阿私多仙。足步入城与我相见。及诸人众致敬殷勤。我哀愍故徒行至此。今时事了将欲出城。可为扫除净修郭邑。时净饭王敕令诸臣严治道路。普告城邑皆共修营。巷陌康庄涂拭清净。洒以栴檀香水散以占博迦花。幢盖陵空香烟满路。见者爱乐如欢喜园。复遣摇铃遍皆宣告。诸人当知或先住城中。或他方新至。所有人众皆悉存心。明日晨朝看大仙出。众既闻已各至途中。瞻望仙人步出城阙。咸生希有怅望而归。时阿私多仙还向本山。系心禅寂以智方便发起神通。报命将终遂便遇患。虽加药饵瞬息无几。时那剌陀来礼师足。白言大师我本出家求甘露味。师所得者幸愿共分。师曰我亦同汝。本出家时意求甘露。竟无所获空处生涯。彼雪山侧劫比罗城。太子兴世相师共记。当成正觉号天人师称一切智。汝当于彼而求出家。舍高慢心当自谦下。勤修梵行作不放逸。当于尔时获甘露味。说伽他曰。
  如来出世难遭遇  今得逢时甚希有
  汝莫放逸至心求  当获无生甘露味
  作是语已便即命终。如有颂言。
  积聚皆销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皆别离  生者咸归死
  尔时阿私多仙命终之后。弟子那剌陀如法焚烧。殡葬事讫割舍忧戚。遂诣婆罗痆斯于诸仙内而共住止。其那剌陀先是迦多演那种族。时人因号迦多演那仙人。众皆敬重。时嗢逝尼王所生太子名曰灯光。王付八母而为瞻养。是事无阙。乃至年渐长大技艺博通。文武所须无不综习。
  释迦菩萨为童子戏。灯光太子亦为童戏。菩萨受太子灌顶时。灯光亦受太子灌顶。菩萨出四门观见老病死患。遂于三夫人处生厌离心。所谓牛护夫人鹿养夫人名称夫人。此为上首六千婇女咸皆舍弃。于其中夜逾城而去。往空林所修出家业。依止仙人学殊胜定离欲界欲。次从曷罗摩子习无所有定。断无所有处欲更无导者。便于六年专修苦行。不别证悟将为无益。遂即住情而为游纵。啖好饮食酥油涂身。汤水澡浴往聚落中。于难陀难陀力二牧牛女所。食十六倍上妙乳糜。迦利迦龙王尊重赞叹。于善吉边取吉祥草。诣菩提树下自敷草已。端身正念加趺而坐。心念口言若不断尽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义净 下一页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义净 回顶部